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SIMS一流公司专利>正文

无针注射器接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0850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无针注射器的注射接管,它包括一个位于输液管线上的壳体和一个与注射器连接并输送一种液体进入壳体内部与所输液体混合的入口。一个位于壳体内控制通过上述入口液流的衬套,当壳体内的压力等于或大于注射器内的压力时,此衬套将入口封闭。壳体由两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一个凸缘,装配时,两个隔开的凸缘位于不直接固定在壳体上的衬套的两端,用来限制衬套的位移,使它保持在壳体的位置上。(*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于生理液体供给装置
,特别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便于将生理液体导入体内静脉中而不使用注射针头的无针注射接管。我们经常要将第二种液体,例如药剂,添加在正在用静脉注射输入患者体内的液体中,为此目的的许多装置已经公知,其中的一类装置采用了由皮下注射针头剌穿的薄膜。但是,由于此类装置中尖锐的器件会导致剌伤医务工作者而带来危险,故而,需要一种不使用针头的注射器接管。已知的此类装置公开在美国专利3,416,567(冯·达德尔等)中,其中,一支有弹性的套筒封住了输入口,直到第二种液体的压力大到能将上述套筒从输入口上推开,使第二种液体能加入到第一种输液流中。类似结构的装置还公开在美国专利3,085,549(卡苏塔)中。这些已知装置的结构复杂,需要复杂的加工工序。例如,冯·达德尔的装置需要将弹性套筒固定在阀门的上游端,而下游端能自由地变形,以便让第二种液体进入液流中。此外,这种装置所完成的混合可能不够充分,因为,液体仅在阀门下游部分才与第一种输入液体混合。根据本专利技术,无针注射接管包括一个刚性的圆筒状壳体和一个弹性的衬套。上还壳体具有一个供第一种液体流入的入口,一个供第二种液体流入的入口,和一个供这两种液体混合后的液体流出的出口。第一种液体的入口和出口由衬套所形成的内部空间连通。但是,第二种液体是通过一个在壳体上邻近衬套外表面的孔输入的。衬套的外径尺寸稍大于壳体的内径,这样,当壳体内部空间的压力比衬套外壁上的压力大时,衬套能紧紧地贴在壳体内壁上。于是,衬套就能封闭住第二种液体的入口,除非第二种液体的压力超过第一种液体的压力。当第二种液体的压力超过第一种液体的压力时,第二种液体就将衬套从第二种液体的入口处推开,以便让第二种液体液入围绕着衬套的任一端,或者围绕着衬套两端的,在衬套和壳体之间的空间内,然后流入内部空间,与第一种液体混合。衬套并不固定在壳体上,它是通过壳体上两个轴向隔开距离的凸缘保持与外层部分对齐的。这两个凸缘在两端夹住衬套,但允许衬套沿纵轴线的位置稍有变化,因为对于本装置的工作来说,衬套并不需要精确定位。衬套对于壳体的适当的封闭是用精密地控制衬套外径和壳体内径尺寸来达到的。使用已知的制造技术能很容易地实现这种控制。为便于装配,壳体通常由两个注塑模压成形的零件组成。第一个零件包括一圆筒状部分,一个凸缘,和一出口(或入口)。另一个零件包括另一个凸缘和入口(或出口)。可弹性变形的衬套是一段切成设定长度的挤压成型元件。装配时,内层元件装在两个零件中的第一个零件的圆筒状部分内,然后用已知技术,例如超声波焊接,把两个零件中的第二个零件与第一个零件连接起来。采用上述结构,无针注射接管可很方便地加工出来,因为重要的尺寸很容易控制,而不易保证的尺寸在本装置的工作中并不重要。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无针注射接管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无针注射接管的分解图;图3为图1所示的注射接管的纵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注射接管的横剖视图,表示第二种液体的输入情况;图5为图1所示注射接管的横剖视图,表示注射接管封闭时的状况。图6a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壳体的剖视图。图6b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杯体部分的剖视图。请参见图1,无针注射接管2安装在一根包括第一段4和第二段6的输液管上。上述注射接管设计成可用于将流径输液管的液体和从无针注射器8注入的液体混合。本专利技术的注射接管的各个组成零件将参见图2~5进行描述。注射接管通常包括一个壳体10,一个杯状部分12,和一个装在壳体内的衬套14。壳体上有一个用来与注射器8末端连接的插座16,而插座16通过孔18与壳体内部连通。衬套14是一个弹性材料制成的圆筒,此圆筒的外径尺寸比壳体10的内径尺寸稍大一些。这样,如图5所示,当孔18中没有液体压力时,衬套必然被注射液所压迫,贴紧在壳体的内壁上,封住孔18。当向孔18供入液体产生压力时,衬套就被从壳体内壁推离开,于是第二种液体便流入衬套和壳体中间的腔室中,然后在围绕着衬套的端部处与在输液管中流过的液体混合。衬套被从它与壳体结合的封闭处推离,以使第二种液体输入的情况,如图3、图4所示。壳体10和杯状体12的结构可使衬套无需固定在腔室上而能保持其沿轴向的正确位置。因而,壳体有一个较大的,用以容纳衬套的圆筒状部分20,和一个较小的用以容纳输液管6的部分22,以及位于这两部分之间的凸缘24。同样,杯状体12包括一个与壳体的圆筒部分20结合的外层部分26,一个用以容纳输液管的直径较小部分28,和径向向内部延伸的凸缘30。凸缘24和30向内部延伸的距离正好能挡住衬套的端部,限制其相对于壳体的纵向位移,并使其保持在相对于孔18的合适的位置上。凸缘可以另外还具有凸起物32,该凸起物沿轴向延伸,阻止衬套端面与凸缘端面之间的封闭贴合。这样就确保在衬套端面与凸缘端面之间存有空隙,液体可穿过该空隙流动,越过衬套的端部,流入注射液流中。图6a和6b分别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壳体与杯状体的较佳实施例。如图6a所示,插座16包括用于容纳注射器的锥形通道33,和用来容纳可分离地装在液体输入管线上的路厄氏连接器(图中未示出)的路厄氏锁紧螺纹34。圆筒状部分20的端部在标号38处是锥形的,用来与杯状体端部上的锥形部分36配合。这样,装配时,插入衬套后,这两个零件可以很方便地连接在一起。上述这些零件可以用现有技术中任何方法连接起来,一种较佳的连接技术是超声波焊接。杯状体的锥形部也最好制有一小段环形楔状边缘38,以便在超声波焊接时它能够熔化,将各零件粘接起来。虽然本专利技术的注射接管主要是为无针注射器使用的,但如果有需要,衬套还是可以用针剌穿,把第二种液体注入皮下注射器内。考虑到这一点,所以衬套在凸缘之间是对称安装的,以确保注射产生的压力平均施加在衬套上。很明显,以上公开并描述了一种通用的注射接管。壳体和杯状部分是注塑模压成型的,壳体的内径公差很小。衬套是从挤压的管子上截取下来的,它的外径的公差也很小。将衬套装入壳体内,装上杯状体,并将这两个部件焊接起来,即完成了该装置的装配。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不脱离权利要求书范围的变型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变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用于将第一种液体与第二种液体混合的装置,它包括具有一个上述第一种液体的第一入口,一个上述第二种液体的第二入口,和一个上述第一种液体和第二种液体的出口的壳体,以及当上述第一种液体的压力等于或大于上述第二种液体的压力时,用以封闭上述第二入口的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封闭装置是一个与壳体分离的,且不固定在壳体上的弹性元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还包括用以将上述封闭装置保持在上述壳体里的保持装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凸缘以约束所述封闭装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为圆筒状,并且所述封闭装置为圆筒状并与所述壳体同轴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入口和上述第二入口的轴线与上述圆筒形壳体的轴线互相对准。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装置是在上述封闭装置相对两端的中间隔开的凸缘。7.一种无针注射接管,它包括形成容腔的壳体,上述壳体具有一个与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将第一种液体与第二种液体混合的装置,它包括:具有一个上述第一种液体的第一入口,一个上述第二种液体的第二入口,和一个上述第一种液体和第二种液体的出口的壳体,以及当上述第一种液体的压力等于或大于上述第二种液体的压力时,用以封闭上述第 二入口的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封闭装置是一个与壳体分离的,且不固定在壳体上的弹性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思莱H维克尔特
申请(专利权)人:SIMS一流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