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曳引轮,包括平板状本体,设置平板状本体便于一周连续的内轮圈以及同轴套设于内轮圈外部且设有绳槽的外轮圈;内轮圈与外轮圈之间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包括若干个连接块和连接槽,连接块和连接槽均沿轴向设置,连接块与连接槽相契合,内轮圈与外轮圈螺接。在外轮圈和内轮圈之间安装过程中,可将突出的连接块与连接槽对齐,再将两者沿轴向插入,即可使外轮圈和内轮圈契合,再将螺栓拧紧,使得曳引轮连接牢固,及时在高速运转过程中亦能保证良好的连接强度,保证电梯运行安全。当外轮圈受损严重时,只需将螺栓拧开,再将内轮圈往外拉出,即可将内轮圈与外轮圈分开,便于安装和拆卸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动力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梯曳引轮。
技术介绍
随着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电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电梯曳引机的曳引轮是电梯运行的主要传动部件。曳引轮在带动曳引钢丝绳的时候,会出现磨损情况,尤其是在高速电梯中,由于曳引轮转速较快,曳引钢丝绳对其造成的损伤更大。申请公布号为CN102849581A、申请公布日为2013年I月2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梯曳引轮,包括平板状本体和设于所述本体边缘一周连续的轮圈,所述轮圈垂直于本体平面,本体中央设有轴向的同心轮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圈外侧一周同轴套设有外表面布设绳槽的外轮圈,所述绳槽沿外轮圈周向延伸,外轮圈轴向不同位置的绳槽顺次头尾相连成螺旋状绳槽组。对比文件中的曳引轮通过若干个螺栓将外轮圈与轮圈连接,当更换外轮圈时,需要将所有螺栓拧开,才能将外轮圈和轮圈分开,更换好之后,需将所有螺栓分别拧紧才能使用,步骤繁多,给更换和安装过程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曳引轮,结构简单,方便安装和更换外轮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种电梯曳引轮,包括平板状本体,设置平板状本体便于一周连续的内轮圈以及同轴套设于内轮圈外部且设有绳槽的外轮圈;所述内轮圈与外轮圈之间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若干个连接块和连接槽,所述连接块和连接槽均沿轴向设置,所述连接块与连接槽相契合,所述内轮圈与外轮圈螺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外轮圈和内轮圈之间安装过程中,可将突出的连接块与连接槽对齐,再将两者沿轴向插入,即可使外轮圈和内轮圈契合,再将螺栓拧紧,使得曳引轮连接牢固,及时在高速运转过程中亦能保证良好的连接强度,保证电梯运行安全。当外轮圈受损严重时,只需将螺栓拧开,再将内轮圈往外拉出,即可将内轮圈与外轮圈分开,便于安装和拆卸更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块设置于外轮圈内壁上,所述连接槽设置于内轮圈外表面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外轮圈外表面上设置有绳槽,长期运行后,绳槽上会出现磨损,其内壁光滑,若在其内壁上开设连接槽,绳槽磨损会影响连接部的连接作用,可能在运行过程中导致外轮圈与内轮圈连接不稳固从而威胁电梯运行安全。在外轮圈的内壁上设置沿轴心方向突出的连接块,增加了其可磨损的厚度,延长了曳引轮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部设置于外轮圈和内轮圈的边沿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外轮圈和内轮圈边沿处未设置绳槽处,不会对曳引钢丝绳在外轮圈上运行造成影响,保证了电梯运行的安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轮圈和内轮圈在中间处固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外轮圈与内轮圈固定更加牢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块与连接槽均沿水平轴向方向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只需将连接块与连接槽沿水平轴向对齐,在将内轮圈往内推即可,拆卸时将内轮圈沿水平轴向方向拉出即可,操作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块与连接槽均与水平轴向方向之间设置有角度,所述角度为0.1-0.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内轮圈和外轮圈连接时,将一端的连接块与连接槽对齐,由于设置有微小的角度,在安装或拆卸时,只需要将两者进行微小的旋入或旋出,操作方便。由于设置了0.1-0.5°的角度,安装之后使外轮圈与内轮圈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牢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轮圈边沿设置有取出部,所述取出部为向内轮圈外表面延伸的凹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拆卸过程中,可扣住内轮圈上的凹槽,再将内轮圈与外轮圈分开,使拆卸过程更加方便。本技术的优点可归纳为:在外轮圈内壁上设置多块突出的连接块,在内轮圈外表面上设置多条可与连接块相契合的连接槽,在外轮圈和内轮圈之间安装过程中,将突出的连接块与连接槽对齐,再将两者沿轴向插入,即可使外轮圈和内轮圈契合,再将螺栓拧紧,使得曳引轮连接牢固,及时在高速运转过程中亦能保证良好的连接强度,保证电梯运行安全。当外轮圈受损严重需要更换时,只需将螺栓拧开,拉住内轮圈上的突出块,再将内轮圈往外拉出,即可将内轮圈与外轮圈分开,操作简单方便,便于安装和拆卸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或2中电梯曳引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电梯曳引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中电梯曳引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拆分图;图5为图2中A的放大图;图6为图3中B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平板状本体;2、内轮圈;3、外轮圈;4、绳槽;5、连接部;51、连接块;52、连接槽;7、凹槽;8、螺栓;9、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参考图1、图2和图5,一种电梯曳引轮,在其平板状本体I上设有内轮圈2,在内轮圈2外部同轴套设有外轮圈3,且外轮圈3上有可供曳引轮钢丝绳绕转的绳槽4。由于外轮圈3外表面上设置有绳槽4,长期运行后,绳槽4上会出现磨损,其内壁光滑,在外轮圈3的内壁上设置沿轴心方向突出的连接块51,增加了其可磨损的厚度,延长了曳引轮的使用寿命,在内轮圈2的外表面上有与连接块51向匹配的连接槽52,且连接块51与连接槽52均呈水平轴向方向设置。在外轮圈3和内轮圈2之间安装过程中,可将突出的连接块51与连接槽52水平轴向对齐,再将两者沿轴向插入,即可使外轮圈3和内轮圈2契合,再将螺栓8拧紧,使得曳引轮连接牢固,即使在高速运转过程中亦能保证良好的连接强度,保证电梯运行安全。当外轮圈3受损严重时,只需将螺栓8拧开,再将内轮圈2往外拉出,即可将内轮圈2与外轮圈3分开,便于安装和拆卸更换。由于外轮圈3和内轮圈2边沿处未设置绳槽4,不会对曳引钢丝绳在外轮圈3上运行造成影响,因此,在外轮圈3和内轮圈2的边沿处穿设有一个螺纹孔9并连接有螺栓8固定,保证了电梯运行的安全。且在内轮圈2的边沿处有用于拉出内轮圈2的凹槽7,在拆卸过程中,可扣住内轮圈2上的凹槽7,再将内轮圈2与外轮圈3分开,使拆卸过程更加方便。实施例2参考图1、图3、图4和图6,一种电梯曳引轮,在其平板状本体I上设有内轮圈2,在内轮圈2外部同轴套设有外轮圈3,且外轮圈3上有可供曳引轮钢丝绳绕转的绳槽4。在内轮圈2的表面上设置沿轴心方向突出的连接块51,在外轮圈3内壁上设置有与连接块51相对应连接槽52,在内轮圈2的外表面上有与连接块51向匹配的连接槽52,且连接块51与连接槽52均与水平轴向方向之间设置有0.5°角度。内轮圈2和外轮圈3连接时,将一端的连接块51与连接槽52对齐,由于设置有微小的角度,在安装或拆卸时,只需要将两者进行微小的旋入或旋出,操作方便。由于设置了0.5°的角度,安装之后使外轮圈3与内轮圈2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牢固,即使在高速运转过程中亦能保证良好的连接强度,保证电梯运行安全。在外轮圈3和内轮圈2的中间部位未设置绳槽4处穿设有一个螺纹孔9并连接有螺栓8固定,保证了电梯运行的安全。当外轮圈3受损严重时,只需将螺栓8拧开,再将内轮圈2往外拉出,即可将内轮圈2与外轮圈3分开,便于安装和拆卸更换。且在内轮圈2的边沿处有用于拉出内轮圈2的凹槽7,在拆卸过程中,可扣住内轮圈2上的凹槽7,再将内轮圈2与外轮圈3分开,使拆卸过程更加方便。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曳引轮,包括平板状本体(1),设置平板状本体(1)便于一周连续的内轮圈(2)以及同轴套设于内轮圈(2)外部且设有绳槽(4)的外轮圈(3);其特征是,所述内轮圈(2)与外轮圈(3)之间设置有连接部(5),所述连接部(5)包括若干个连接块(51)和连接槽(52),所述连接块(51)和连接槽(52)均沿轴向设置,所述连接块(51)与连接槽(52)相契合,所述内轮圈(2)与外轮圈(3)螺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小斌,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德睿电梯传动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