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鼓风机转子风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307302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0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离心鼓风机转子风冷系统,其包括机箱和设置在机箱内的鼓风机本体,鼓风机本体包括电机壳、设置在电机壳内的转子、定子、设置在电机壳左右两侧的蜗壳和设置在转子左右两端的叶轮,蜗壳的中心设置有与叶轮相对应的导流口,电机壳的右侧沿径向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进风口,电机壳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通过第一风管与右侧的导流口连接,第二出风口通过第二风管与左侧的导流口连接,所述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上均设置有波纹管补偿器。通过设置波纹管补偿器能够防止随着电机温度升高风管变形,用波纹管补偿器来补偿风管的热胀冷缩,避免风管与法兰连接处变形、开焊影响风冷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离心鼓风机转子风冷系统
技术介绍
高速离心鼓风机的电机由于其工作转速在30000转左右,导致其发热量很大,如申请号为201410410513X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公开的一种空气悬浮离心鼓风机,由于其转速高,发热量大,所以也易令各种拼焊件出现开焊或因联接配合不准确,最终导致安装和冷却效果不理想。并且当风管所处环境发生温度变化时,风管由温度引起的热胀冷缩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方式补偿该尺寸变化,将会在管壁内产生很高的应力,从而导致风管与法兰连接处开焊。在管系补偿设计中,最为经济的是自然补偿,自然补偿是利用管道的自然弯曲形状所具有的柔性来补偿热变形,显然自然补偿的能力是有限的,当自然补偿不能满足要求时,通常应考虑设置波纹管补偿器。因此为了保证风机的安全运行需要对各个部件进行准确设计和加工起到及时有效的冷却降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降温效果好的离心鼓风机转子风冷系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种离心鼓风机转子风冷系统,其包括机箱和设置在所述机箱内的鼓风机本体,所述鼓风机本体包括电机壳、设置在电机壳内的转子、定子、设置在电机壳左右两侧的蜗壳和设置在转子左右两端的叶轮,所述蜗壳的中心设置有与所述叶轮相对应的导流口,其关键技术在于:所述电机壳的右侧沿径向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进风口,所述电机壳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通过第一风管与右侧的导流口连接,所述第二出风口通过第二风管与左侧的导流口连接,所述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上均设置有波纹管补偿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导流口上设置有风管支架,所述的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的出口通过风管支架分别与右左两侧的导流口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圆心的连线与所述转子的轴线垂直相交。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波纹管补偿器为法兰式波纹管补偿器,波纹管补偿器的两端通过法兰与第一风管连接,波纹管补偿器的两端通过法兰与第二风管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现有鼓风机的结构上进行了改进,从电机壳的一侧设置进风口,另一侧设置出风口,并且将出风口通过风管接引到风机的导流口处,风机叶轮的旋转使导流口处形成负压,从而使气流向蜗壳中流入,同时使风管对电机壳内部形成抽吸作用,气体从进风口进入到电机壳内部,再由出风口排出后进入到蜗壳中,该结构使电机壳内部形成轴向的稳定的气流,形成内部风冷系统,气流从定子和转子的间隙中通过,对风机转子形成有效的冷却降温作用,并且该气流的形成利用鼓风机自身的结构特点,无需借助外部的动力机构,节省能源,并且电机转子旋转产生的热量便在吸风管的导向下被源源不断地吸入叶轮入口从而经风机排到外界。本技术在原有第一、第二风管中间轴向位置安装了法兰式波纹管补偿器,从而起到了吸收风管热变形和设备振动的作用,并通过波纹补偿器的伸缩量可弥补风管的加工误差达到安装准确到位。该结构使电机壳内部形成轴向的稳定的气流防止了气流量不足,最终形成稳定的内部风冷系统,对风机转子形成有效的冷却降温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I电机壳、2转子、3进风口、4导流口、5风管支架、6叶轮、7蜗壳、9定子、10第一出风口、11第一风管、12第二风管、13第二出风口、14波纹管补偿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和具体实施例对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的一种离心鼓风机转子风冷系统,其包括鼓风机本体,鼓风机本体包括电机壳1、设置在电机壳I内的转子2、定子9、设置在电机壳I左右两侧的蜗壳7和设置在转子2左右两端的叶轮6,所述蜗壳7的中心设置有与所述叶轮6相对应的导流口 4,蜗壳7上设置有排风口。气体在叶轮6高速旋转时受到离心力作用获得动能从叶轮4周边排出,经过蜗壳7的导向使之向排风口流动从而在叶轮6的中心部位形成负压。所述电机壳I的右侧沿径向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进风口3,所述电机壳I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出风口 10和第二出风口 13,所述第一出风口 10和第二出风口 13的圆心的连线与所述转子2的轴线垂直相交,即所述第一出风口 10和第二出风口 1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 10通过第一风管11与右侧的导流口 4连接,所述第二出风口 13通过第二风管12与左侧的导流口 4连接。所述的导流口 4上设置有风管支架5,所述的第一风管11和第二风管13的出口通过风管支架5分别与右左两侧的导流口 4连接。第一出风口 10和第二出风口 13相对设置,能够使气流在电机壳I内部均匀分布,降温效果更好,并且所述的进风口 3为两个,与所述第一出风口 10和第二出风口 13相对应,或者为两个以上,沿电机壳I的径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一风管11和第二风管12上均设置有波纹管补偿器14,所述波纹管补偿器14为法兰式波纹管补偿器,波纹管补偿器14的两端通过法兰与第一风管11连接,波纹管补偿器14的两端通过法兰与第二风管12连接。法兰式波纹管补偿器可利用其弹性元件的有效伸缩变形来吸收第一风管11和第二风管12由于热胀冷缩等原因而产生的尺寸变化。所述波纹管补偿器选用不锈钢材质,具有很高的弯曲疲劳强度和耐腐蚀性,焊接性能良好。若采用硅胶红矽软管等软连接,就可能会造成设备运转过程中风管安装失稳,若与设备形成共振就会造成与电机壳联接处螺钉松动,影响风冷效果或其他更严重的后果。波纹管补偿器14能够克服第一风管11和第二风管12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的尺寸变化,同时也可以补偿由于加工误差导致的第一风管11和第二风管12两个风管法兰与电机壳安装不到位,保证了装置安装和运行的稳定性,最终达到对离心鼓风机冷却降温的目的。所述波纹管补偿器14可补偿吸收第一风管11和第二风管12的轴向位移,目的在于吸收管道自身无法吸收的热变形,最大限度地减小位移载荷。并且风管与电机壳I是通过风管处的法兰连接,法兰与风管为焊接连接,当风管热变形达到一定限度后,法兰与风管连接处可能会出现开焊现象,这也就严重影响了风冷效果,波纹管补偿器14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所述波纹管补偿器14还可以很好的解决风管的加工以及安装误差问题。在装配过程中的安装误差在所难免,而且风管和其法兰为焊接而成,加工精度很难保证,从而就会导致与电机壳安装过程中出现翘起或内六角螺钉固定不到位以及不能完全固定等问题出现,最终结果就是风冷过程中出现漏风等严重影响了风机的散热。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主权项】1.一种离心鼓风机转子风冷系统,其包括鼓风机本体,所述鼓风机本体包括电机壳(I)、设置在电机壳(I)内的转子(2)、定子(9)、设置在电机壳(I)左右两侧的蜗壳(7)和设置在转子(2)左右两端的叶轮(6),所述蜗壳(7)的中心设置有与所述叶轮(6)相对应的导流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心鼓风机转子风冷系统,其包括鼓风机本体,所述鼓风机本体包括电机壳(1)、设置在电机壳(1)内的转子(2)、定子(9)、设置在电机壳(1)左右两侧的蜗壳(7)和设置在转子(2)左右两端的叶轮(6),所述蜗壳(7)的中心设置有与所述叶轮(6)相对应的导流口(4);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1)的右侧沿径向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进风口(3),所述电机壳(1)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出风口(10)和第二出风口(13),所述第一出风口(10)通过第一风管(11)与右侧的导流口(4)连接,所述第二出风口(13)通过第二风管(12)与左侧的导流口(4)连接;所述第一风管(11)和第二风管(12)上均设置有波纹管补偿器(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王海林李薇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金士顿轴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