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座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05991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01:07
提供一种构成简单,在削减器件数量并使成本下降方面有利的车用座椅装置。后座椅(10)构成为能在使用状态(A)与收纳状态(B)间移动,在使用状态(A)下,座椅垫(12)配置在比地板部(18)高的台面部(20)上并且座椅靠背(14)起立且能够供乘员入座;在收纳状态(B)下,座椅靠背(14)折叠到座椅垫(12)上并收纳在台面部(20)前方的地板部(18)上。姿势控制用带(30)跨带安装用金属配件(24)和安装用金属配件(26)地设置。在收纳状态(B)下,带安装用金属配件(24)与抵接用金属配件(28)抵接,支承收纳状态(B)下的座椅垫(12)的后端部的管框架(120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收纳式座椅的车用座椅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以增大行李舱等为目的,提出了如下包括收纳式座椅的车用座椅装置:从乘员能入座的使用状态将座椅靠背折叠到座椅垫的上表面地进行移动,收纳在地板上、设在地板上的收纳部。根据这样的车用座椅装置,通过使座椅成为收纳状态,能够大幅确保行李舱。可是,在座椅的收纳状态下,在座椅垫的下表面与地板之间有间隙时,折叠的座椅会以支轴为中心摆动,容易成为不稳定的状态。因此,在座椅垫的下表面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专用的支承部件,用这些前后的支承部件来支承座椅(参照专利文献1、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16434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553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欲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需要在座椅垫的下表面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专用的支承部件,因此在削减器件数量并使成本下降的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削减器件数量并使成本下降方面有利的车用座椅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车用座椅装置包括:座椅,其能在使用状态与收纳状态间移动,在所述使用状态下,所述座椅配置在构成车辆的底板面的地板部的后方且高于所述地板部的底板面即台面部上,且能供乘员入座,在所述收纳状态下,以将座椅靠背折叠到座椅垫上的状态将所述座椅收纳在所述地板部上;支承腿,其一端能转动地与所述地板部连结,并且另一端能转动地与所述座椅垫连结,在所述使用状态下起立,在所述收纳状态下向前方摆动并倒下;以及姿势控制用带,其跨所述地板部侧和所述座椅垫的后端地设置,在移动所述座椅时,限制所述座椅的倾斜度,所述车用座椅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地板部设有带安装部件,所述姿势控制用带的长边方向的一端被安装在所述带安装部件上,并且用所述带安装部件来支承所述收纳状态下的所述座椅垫的后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利用姿势控制用带带安装部件来支承收纳状态下的座椅垫的后部,因此,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在座椅垫的下表面后部另行设有专用的支承部件,在削减器件数量并使成本下降方面有利。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用座椅装置的座椅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用座椅装置的座椅的收纳状态的说明图。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用座椅装置的座椅的移动中途的状态的说明图。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用座椅装置的座椅的框架的概要立体图。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用座椅装置的座椅收纳状态下的支承机构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用座椅装置的座椅收纳状态下的支承机构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后座椅(座椅)12:座椅垫14:座椅靠背16:支承腿18:地板部20:台面部22:支承支架24:带安装用金属配件(安装部件)26:安装金属配件(安装部)28:抵接用金属配件(抵接部件)30:姿势控制用带32:止动器38:支承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示出后座椅10的使用状态,图2示出后座椅10的收纳状态,图3示出后座椅10在使用状态与收纳状态之间移动的中途的状态。如图1所示,设置有后座椅10的车辆的底板面包括:位于前方的地板部18;以及位置高于地板部18的后方的台面部20。后座椅10包括:构成承载面的座椅垫12;能倾倒地设在座椅垫12后端的座椅靠背14;以及将座椅垫12与地板部18连结的支承腿16。而且,后座椅10如图1所示,在比地板部18高的台面部20上配置座椅垫12,并且构成为能在座椅靠背14起立且乘员能够入座的使用状态(A);与如图2所示地座椅靠背14折叠到座椅垫12上并收纳在台面部20前方的地板部18上的收纳状态(B)间移动。通过使后座椅10成为收纳状态(B),能够大幅确保行李舱。下面说明详细的构造。座椅垫12构成用于乘员入座的座部,通常在使用状态(A)下,载放在台面部20的上部。在座椅垫12的下部连结有与地板部18连结的支承腿16的端部,座椅垫12利用支承腿16与地板部18连结。另外,座椅垫12包括与在台面部20上设置的撞击器34卡合的锁定机构36,利用锁定机构36固定在台面部20。座椅靠背14在使用状态(A)下,处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起立的状态。座椅靠背14包括倾斜机构,相对于座椅垫12能向前后倾斜且能折叠为重叠在座椅垫12上的状态。此外,省略了机构的细节,但当成为将座椅靠背14折叠到座椅垫12上的状态时,座椅垫12的锁定机构36解除与撞击器34卡合。支承腿16的一端经由支轴16A能前后转动地与在地板部18设置的支架22连结,支承腿16的另一端经由支轴16B能前后转动地与座椅垫12下表面的支架23连结。即,支承腿16能以支轴16A为中心在前后方向摆动,构成为在使用状态(A)下成为起立的状态,在收纳状态(B)下成为倒向前方的状态。接下来使用图1至图3,说明使用状态(A)、收纳状态(B)、以及移动状态下的后座椅10的各部件的运动。如图1所示,使支承腿16起立,使座椅垫12配置在台面部20的上部,并且使座椅靠背14起立时,后座椅10成为使用状态(A)。在使用状态(A)下,锁定机构36与台面部20的撞击器34卡合,从而座椅垫12固定在台面部20,后座椅10处于不能移动的状态。而且,操作倾斜机构而使座椅靠背14倒下到座椅垫12上时,与该座椅靠背14的运动联动地解除锁定机构36的卡合,从撞击器34脱离。此外,虽然未图示,但在与支承腿16的支架22的连结部设有将支承腿16向前方侧施力的弹簧部件,解除锁定机构36的卡合时,后座椅10成为从台面部20稍微漂浮的状态,能向前方移动。此处,一边抬起后座椅10一边使其向前方运动时,如图3所示,支承腿16以支轴16A为中心向前方摆动,后座椅10从台面部20上向地板部18的上方移动。此外,在地板部18侧与座椅垫12的后端部之间,跨两者设置有姿势控制用带30,限制后座椅10的姿势。然后,将后座椅10从图3的状态降下到下方时,如图2所示,支承腿16在座椅垫12的下方倒向前方,并且后座椅10移动到地板部18上移动而成为收纳状态(B)。在收纳状态(B)下,止动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用座椅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座椅装置,包括:座椅,其能在使用状态与收纳状态间移动,在所述使用状态下,所述座椅配置在构成车辆的底板面的地板部的后方且高于所述地板部的底板面即台面部上,且能供乘员入座;在所述收纳状态下,以将座椅靠背折叠到座椅垫上的状态将所述座椅收纳在所述地板部上;支承腿,其一端能转动地与所述地板部连结,并且另一端能转动地与所述座椅垫连结,在所述使用状态下起立,在所述收纳状态下向前方摆动并倒下;以及姿势控制用带,其跨所述地板部侧和所述座椅垫的后端地设置,在移动所述座椅时,限制所述座椅的倾斜度,所述车用座椅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地板部设有带安装部件,所述姿势控制用带的长边方向的一端被安装在所述带安装部件上,并且,用所述带安装部件来支承所述收纳状态下的所述座椅垫的后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1.19 JP 2013-2384181.一种车用座椅装置,包括:
座椅,其能在使用状态与收纳状态间移动,在所述使用状态下,
所述座椅配置在构成车辆的底板面的地板部的后方且高于所述地板部
的底板面即台面部上,且能供乘员入座;在所述收纳状态下,以将座
椅靠背折叠到座椅垫上的状态将所述座椅收纳在所述地板部上;
支承腿,其一端能转动地与所述地板部连结,并且另一端能转动
地与所述座椅垫连结,在所述使用状态下起立,在所述收纳状态下向
前方摆动并倒下;以及
姿势控制用带,其跨所述地板部侧和所述座椅垫的后端地设置,
在移动所述座椅时,限制所述座椅的倾斜度,
所述车用座椅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地板部设有带安装部件,所述姿势控制用带的长边方向的
一端被安装在所述带安装部件上,并且,用所述带安装部件来支承所
述收纳状态下的所述座椅垫的后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地板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支承腿的支架,
所述支承腿的一端经由所述支架能转动地与所述地板部连结,
所述带安装部件设在所述支架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座椅垫的后端部设有在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框架部件,
所述带安装部件在所述收纳状态下,位于所述框架部件的下方并
支承所述框架部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座椅垫的所述框架部件上设有抵接部件,所述抵接部件从
该框架部件向下方延伸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滨正義山下久雄岩月利仁前川立树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三菱自动车工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