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轧制工艺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棒材轧制的冷却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使用上述冷却器的棒材轧制的水冷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代棒线材生产工艺中,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应用已经较为普遍。比较典型的控轧控冷技术之一是:钢坯经加热炉加热后,采用正常或较低的开轧温度,在粗轧和中轧阶段进行奥氏体再结晶区轧制,来达到细化奥氏体晶粒的目的;出中轧机列的棒材轧件进入水冷线进行降温,之后在输送导槽内进行均热(使表面温度与芯部温度达到接近),然后送入精轧机列进行奥氏体未再结晶区轧制,通过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内合理的累计变形量,达到在奥氏体晶粒内形成变形带的目的;精轧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轧后水冷线,进行控制冷却,该过程中形成的过冷奥氏体、在形变诱导相变原理的作用和变形带增加铁素体形核点双方面的作用下,开始向铁素体转变,形成细小均匀的铁素体组织,达到细晶强化的目的。细晶强化技术,可在减少钢坯成份中微合金元素的情况下,达到要求的物理性能,并且有更为优良的韧性。最终实现降本增效。比较典型的控轧控冷技术之二是:轧后余热处理技术,即钢坯采用正常的开轧温度,经过全部轧制道次后,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轧后水淬线进行快速降温,在产品表面形成淬火马氏体组织,在之后的控冷过程中,芯部热量向外周扩散,进行自回火,最终得到表面是回火马氏体,回火索氏体而芯部形成细铁素体和珠光体的组织状态,采用相变强化的方式来降低微合金添加量、达到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棒材轧制的冷却器,包括喷嘴组件和套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组件包括套筒(10),所述套筒(10)的一端与所述喷嘴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套筒(10)的内部靠近喷嘴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喇叭口的内衬管(5),且所述内衬管(5)靠近所述喷嘴组件的一侧端面与所述喷嘴组件的端面抵接;所述套筒(10)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套管(6)和第二套管(7),所述第一套管(6)的内径的纵截面为喇叭口状,且所述第一套管(6)的喇叭口朝向所述内衬管(5)的一侧;所述第二套管(7)的内径的纵截面为喇叭口状,且所述第二套管(7)的喇叭口朝向所述第一套管(6),所述第二套管(7)的喇叭口的最小内径为棒材轧件通过的最小孔径ΦB;所述内衬管(5)的喇叭口的最小内径ΦC为棒材轧件通过的最小孔径ΦB的1.3倍;所述第一套管(6)的喇叭口的最小内径ΦD的尺寸满足ΦB<ΦD<Φ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棒材轧制的冷却器,包括喷嘴组件和套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组件包括套筒(10),所述套筒(10)的一端与所述喷嘴组件固定
连接,所述套筒(10)的内部靠近喷嘴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喇叭口的内衬管(5),
且所述内衬管(5)靠近所述喷嘴组件的一侧端面与所述喷嘴组件的端面抵接;
所述套筒(10)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套管(6)和第二套管(7),所述第
一套管(6)的内径的纵截面为喇叭口状,且所述第一套管(6)的喇叭口朝
向所述内衬管(5)的一侧;所述第二套管(7)的内径的纵截面为喇叭口状,
且所述第二套管(7)的喇叭口朝向所述第一套管(6),所述第二套管(7)
的喇叭口的最小内径为棒材轧件通过的最小孔径ΦB;
所述内衬管(5)的喇叭口的最小内径ΦC为棒材轧件通过的最小孔径ΦB
的1.3倍;所述第一套管(6)的喇叭口的最小内径ΦD的尺寸满足ΦB<ΦD
<ΦC。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棒材轧制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
(10)包括封闭区和具有固定筋(8)的开放区,所述封闭区的一端与所述喷
嘴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封闭区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筋(8)连接;所述内衬管
(5)设置在所述封闭区的内部,所述内衬管(5)背离所述喷嘴组件的一侧
端面与所述固定筋(8)抵接;且所述第一套管(6)和所述第二套管(7)依
次设置在所述固定筋(8)上,所述第二套管(7)具有切削部(20),且所
述切削部(20)朝向所述第一套管(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棒材轧制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
筋(8)的数量为4个,且沿所述套筒(10)所在圆周上均匀布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棒材轧制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瑞明,武剑,张凯,胡杨,刘兆洁,李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