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化耐撞型升降路桩,包括预埋保护筒、防撞柱与动力单元;其中,所述动力单元由电机、油泵、液压缸与油箱组成并用于推动位于预埋保护筒内的防撞柱上下移动还设有手动升降装置,所述手动升降设置于所述预埋保护筒内且用于推动所述防撞柱上下移动。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新型结构方式,增强了路桩的防撞能力,提高了路桩警示效果且具备手自一体升降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道路安全防范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耐撞型升降路桩,适用于一切需要限制车辆通行的场所,是用以对过往车辆进行限制,保障交通秩序和主要设施场所安全的一种安全防范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升降路桩是一种可对恶意冲关、冲卡的车辆进行及时有效的拦截,用于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阻车装置。目前,常用的升降阻车路桩主要为手动式路桩、液压路桩、电动路桩等。手动式路桩大多采用半自动形式,即用钥匙开锁借助气动装置升起路桩,通过人力下压锁紧。缺点是下压费力,升降不平稳,防撞能力差。液压路桩采用电机带动液压泵使液体推动活塞的方式升降路桩、是目前路桩的主要运行方式。例如我国的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授权公告号:CN202925491、授权公告号:CN203307753,都分别介绍了液压升降路桩,但其均采用刚性碰撞,无缓冲效果且防撞能力有限,警示效果不强,无警报功能。而电动路桩采用电机带动齿轮组、螺杆(链条)的方式升降路桩。通过检索路桩相关专利,发现现有技术中的路桩普遍具有以下缺点:1、现有路桩主要采用刚性碰撞,无缓冲效果,防撞能力有限,防撞部件易损且无法重复使用;2、外接设备多,缺乏拍摄、车辆识别、测速、测距等取证功能;3、警示效果有限,缺乏声音警报功能;4、依赖电源,一旦出现断电、故障等突发状况,除储能泵可辅助一次升起外,路桩将无法继续正常工作。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路桩进行改进以获得更好警示效果、更强防撞能力、安全性和更多功能的升降路桩。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旨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耐撞型升降路桩,通过采用新型结构方式,增强了路桩的防撞能力,提高了路桩警示效果且具备手自一体升降方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化耐撞型升降路桩,包括预埋保护筒、防撞柱与动力单元;其中,所述动力单元由电机、油泵、液压缸与油箱组成并用于推动位于预埋保护筒内的防撞柱上下移动,还设有手动升降装置,所述手动升降设置于所述预埋保护筒内且用于推动所述防撞柱上下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手动升降装置包括小液压缸、进油管、出油管、单向阀与升降套筒;其中,所述小液压缸的一端通过所述进油管与所述油箱连接,所述小液压缸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出油管与所述液压缸连接;在所述小液压缸与所述油箱或以及述液压缸之间分别设有单向阀。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还设有泄压装置,所述泄压装置包括泄压孔以及与其连接的换向阀,其中,所述换向阀的一端与所述液压缸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油箱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防撞柱包括柱体以及可装卸于所述柱体上的防撞部件,所述防撞部件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中设有缓冲机构。需要说明的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柱还设有探照灯与摄像头。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防撞柱的顶部设置有顶灯,所述顶灯包括灯槽、LED灯板、与所述LED灯板电气连接的太阳能光源、灯盖与玻璃罩,其中,太阳能光源与所述LED灯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灯槽内,所述玻璃罩设置于所述灯槽的端面上,所述灯盖设置于所述玻璃罩的周缘;所述灯盖与所述玻璃罩之间还设有防水胶垫。需要说明的是,还设有压杆,所述压杆活动套接于所述升降套筒中,所述升降套筒的一端与所述小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油箱。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缓冲机构为锥刺、缓冲材料、吸能材料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可在所述防撞柱的主体上粘贴反光带,进一步起到警示作用。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预埋保护筒中还设有滑道,所述防撞柱表面设有与所述滑道可活动连接的滑块。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1、路桩防撞柱采用新型可拆分结构设计,可通过螺丝分体拆解,防撞部件采用中空设计,内部填充缓冲材料(如吸能材料等),减少碰撞时路桩受到的冲击,增强其的防撞能力。防撞部件可以替换,能重复使用,简单方便。2、在防撞柱上设置摄像头具有拍摄、测速、测距和识别车牌等功能,能够记录恶意冲关、冲卡人员和车辆牌照、车体特征、车速和车距等信息,用于取证和追捕逃逸车辆等,同时能够与智能控制模块对接,实现智能控制功能。3、在现有路桩反光带、顶灯、LED等基础上,设置探照灯和报警系统,从声光双方面大大增强警示效果并实现震慑作用。4、采用手、自动一体设计,一般情况下,采用遥控自动控制路桩的升降;在出现断电、故障等特殊情况时,采用手动控制路桩的升降。解决了现有路桩遭遇断电等突发事件时,蓄能泵仅能辅助路桩升起一次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防撞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手动升降装置的结构连接示意图;图4为图3中升降套筒与压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详细的实施方式和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智能化耐撞型升降路桩,包括预埋保护筒1、防撞柱2与动力单元3;其中,所述动力单元3由电机、油泵、液压缸与油箱组成并用于推动位于预埋保护筒1内的防撞2柱上下移动,还设有手动升降装置4,所述手动升降设置4于所述预埋保护筒1内且用于推动所述防撞柱2上下移动。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柱2内的靠近顶部位置设有固定板20,所述液压缸内的活塞杆顶端与所述固定板20连接,从而可实现防撞柱的上下活动。为了实现本技术在断电情况下也可正常工作,如图3所示,所述手动升降装置4包括小液压缸41、进油管42、出油管43、单向阀44与升降套筒45;其中,所述小液压缸41的一端通过所述进油管42与所述油箱31连接,所述小液压缸4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出油管43与所述液压缸32连接;在所述小液压缸41与所述油箱31以及所述液压缸32之间分别设有单向阀44。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还设有压杆6,所述压杆6活动套接于所述升降套筒45中,所述升降套筒45的一端与所述小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油箱。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还设有泄压装置5,所述泄压装置5包括泄压孔以及与其连接的换向阀,其中,所述换向阀的一端与所述液压缸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油箱连接。为了实现泄压,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还设有可插接于所述泄压孔中的泄压钥匙,用于转动泄压孔达到对液压缸人工泄压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化耐撞型升降路桩,包括预埋保护筒、防撞柱与动力单元;其中,所述动力单元由电机、油泵、液压缸与油箱组成并用于推动位于预埋保护筒内的防撞柱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手动升降装置,所述手动升降设置于所述预埋保护筒内且用于推动所述防撞柱上下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耐撞型升降路桩,包括预埋保护筒、防撞柱与动
力单元;其中,所述动力单元由电机、油泵、液压缸与油箱组成并用
于推动位于预埋保护筒内的防撞柱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手
动升降装置,所述手动升降设置于所述预埋保护筒内且用于推动所述
防撞柱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耐撞型升降路桩,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动升降装置包括小液压缸、进油管、出油管、单向阀与升降套
筒;其中,所述小液压缸的一端通过所述进油管与所述油箱连接,所
述小液压缸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出油管与所述液压缸连接;在所述小液
压缸与所述油箱以及所述液压缸之间分别设有单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耐撞型升降路桩,其特征在于,
还设有泄压装置,所述泄压装置包括泄压孔以及与其连接的换向阀,
其中,所述换向阀的一端与所述液压缸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油箱连
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耐撞型升降路桩,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撞柱包括柱体以及可装卸于所述柱体上的防撞部件,所述防撞
部件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中设有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剑,楼天汝,王远途,曹钧,刘海芳,韩忠华,尤晓东,于维刚,郭庆波,张家华,楼斌,骆聪聪,
申请(专利权)人: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北京中盾安全技术开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