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接地部的刚性、并且能够确保湿地制动性能、减少滚动阻力以及抑制磨损的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包括:多个接地部,其设于胎面并被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多个周向沟划分而成;第1倾斜沟,其在多个接地部中的第1接地部中延伸并且在轮胎周向上设有多个,沟宽从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递增,划分出块状接地部;第2倾斜沟,其在块状接地部中配置于块状接地部的一侧,从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延伸,另一侧的端部在块状接地部终止;第2接地部,其配置在第1接地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宽度窄于第1接地部的宽度;以及多个缺口,其设于第2接地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并配置在第2倾斜沟的延长线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胎面上具有利用多条周向沟划分成的接地部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提出了一种在胎面上具有利用多条周向沟划分成的接地部的充气轮胎(参照专利文献I)。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许534212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充气轮胎中,虽然确保了接地部的刚性,但是进一步要求确保湿地制动性能、减少滚动阻力以及抑制磨损。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技术考虑到上述事实,提供一种能够确保接地部的刚性、并且能够确保湿地制动性能、减少滚动阻力以及抑制磨损的充气轮胎。本技术的第I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包括:多个接地部,其设于胎面并被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多个周向沟划分而成;第I倾斜沟,其在所述多个接地部中的第I接地部中以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的方式延伸并且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沟宽从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递增,划分出块状接地部;第2倾斜沟,其在所述块状接地部中配置于所述块状接地部的所述一侧,从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以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的方式延伸,该第2倾斜沟轮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在所述块状接地部终止;第2接地部,其配置在所述第I接地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宽度窄于所述第I接地部的宽度;以及多个缺口,其设于所述第2接地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并配置在所述第2倾斜沟的延长线上。第I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由于在胎面上形成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多个周向沟并划分出接地部,因此确保了接地部的刚性,而且,在湿滑路面行驶时,能够将胎面与路面之间的水向周向沟引入并排出。由此,能够获得湿地制动性能。由于在第I接地部形成有多个第I倾斜沟,因此在湿滑路面行驶时,能够将第I接地部与路面之间的水向第I倾斜沟引入并向周向沟排出。第I倾斜沟由于沟宽从轮胎宽度方向一侧朝向另一侧递增,因此与沟宽恒定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提高排水性,并提高湿地制动性能。在第2接地部的端部形成有多个缺口,在湿滑路面行驶时,能够将胎面与路面之间的水向缺口引入并向周向沟排出。缺口与沟相比较,接地部的刚性难以降低。第2接地部由于宽度窄于第I接地部的宽度,且刚性低于第I接地部的刚性,因此通过取代形成沟而形成缺口,从而能够确保刚性,并且提尚湿地制动性能。为了提高排水性,第I倾斜沟的沟宽从轮胎宽度方向一侧朝向另一侧递增,因此被划分为第I接地部的块状接地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一侧的轮胎周向的长度长于轮胎宽度方向另一侧的轮胎周向长度。因此,被第I倾斜沟划分出的块状接地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一侧的花纹块刚性高于轮胎宽度方向另一侧的花纹块刚性。但是,在该块状接地部处,由于在轮胎宽度方向一侧形成有第2倾斜沟,因此该第2倾斜沟使块状接地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一侧的刚性降低,能够消除块状接地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一侧的刚性与轮胎宽度方向另一侧的刚性之间的刚性差,能够取得轮胎宽度方向一侧的刚性与轮胎宽度方向另一侧的刚性之间的平衡。由此,能够抑制块状接地部接地时的块状接地部的扭曲,能够提高耐磨性。而且,由于第I接地部被多个第I倾斜沟沿轮胎周向分割为多个,因此与未被分割的情况相比较,抑制了行驶时的对路面的打滑,能够减少滚动阻力。本技术的第2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是在第I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第2接地部处,在所述缺口与所述缺口之间形成有横断所述第2接地部的第I刀槽花纹。通过在第2接地部的缺口与缺口之间形成横断第2接地部的第I刀槽花纹,从而第2接地部在轮胎周向上被分割为多个。由此,在行驶时,能够抑制第2接地部对路面的打滑,能够减少滚动阻力。本技术的第3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是在第2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I刀槽花纹配置在所述第I倾斜沟的延长线上。形成于胎面的沟、刀槽花纹在接触路面时产生噪声。在第3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中,由于在倾斜的第I倾斜沟的延长线上配置了第I刀槽花纹,因此第I倾斜沟与第I刀槽花纹未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并排,由于第I倾斜沟与第I刀槽花纹不同时接触路面,因此能够抑制行驶时的噪声。本技术的第4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是在第2技术方案或第3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第2接地部处,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并且在与所述缺口所在侧相反的一侧形成有沿与所述第2接地部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缺口分开的第2刀槽花纹。在第4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中,由于在第2接地部上形成了沿与第2接地部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2刀槽花纹,因此被第I刀槽花纹沿轮胎周向分割的第2接地部进一步被沿轮胎周向分割,能够进一步减少滚动阻力。另外,由于使第2刀槽花纹与缺口分开,因此与将第2刀槽花纹和缺口连接起来了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提高第2接地部的刚性。本技术的第5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是在第I?3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I倾斜沟的沟深和沟宽均从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递增。本技术的第6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是在第I?3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I倾斜沟形成为在俯视胎面时向轮胎周向的一侧凸的圆弧形状。本技术的第7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是在第I?3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I倾斜沟的截面形状呈大致V字形状。本技术的第8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是在第I?3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俯视胎面时,所述第I倾斜沟、所述第2倾斜沟以及所述缺口连成大致椭圆形状。本技术的第9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是在第I?3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2倾斜沟的截面形状呈大致V字形状。本技术的第10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是在第I?3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缺口在俯视胎面时呈大致半椭圆形状。本技术的第11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是在第I?3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缺口的深度沿着椭圆的长轴朝向所述第2接地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递增。本技术的第12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是在第10技术方案中的基础上,所述缺口的沿着椭圆的短轴的截面形状呈大致半圆形状。本技术的第13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是在第4技术方案中的基础上,该充气轮胎包括:第3接地部,其配置于所述第2接地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以及第3刀槽花纹,其在所述第I刀槽花纹的延长线上和所述第2刀槽花纹的延长线上沿横断所述第3接地部的方向延伸。技术的效果如以上所说明,根据第I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具有能够确保接地部的刚性、确保湿地制动性能、减少滚动阻力以及抑制磨损这样的优异的效果。根据第2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能够减少滚动阻力。根据第3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能够抑制行驶时的噪声。根据第4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能够进一步减少滚动阻力。【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第I倾斜沟的剖视图(图1的2— 2线剖视图)。图3是表示第2倾斜沟的剖视图(图1的3— 3线剖视图)。图4(A)是表示缺口的俯视图,图4(B)是表示缺口的图4(A)的4B—4B线剖视图,图4(C)是表示缺口的图4(A)的4C 一 4C线剖视图。图5是表示缺口的图1的箭头D向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充气轮胎;12...胎面;14...第I周向沟;16...第2周向沟;18...第3周向沟;22...外侧中央接地部(第I接地部);24…内侧中央接地部(第2接地部);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充气轮胎包括:多个接地部,其设于胎面并被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多个周向沟划分而成;第1倾斜沟,其在所述多个接地部中的第1接地部中以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的方式延伸并且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沟宽从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递增,划分出块状接地部;第2倾斜沟,其在所述块状接地部中配置于所述块状接地部的所述一侧,从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以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的方式延伸,该第2倾斜沟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在所述块状接地部终止;第2接地部,其配置在所述第1接地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宽度窄于所述第1接地部的宽度;以及多个缺口,其设于所述第2接地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并配置在所述第2倾斜沟的延长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居吾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