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01300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9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阻尼器,包括筒状缸体、活塞、密封件和推拉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柱状的气阀,且气阀被容纳腔的部分内周面引导从而在容纳腔的轴线方向上运动,气阀的运动状态可控,使得气阀不会发生导致无法有效密封的歪斜,活塞在远离底板的方向上运动时气阀能够与台阶面良好接触,实现有效密封,提供足够的空气流动阻力,从而避免活塞在远离底板的方向上运动时制动力的波动。采用柱状的气阀替代簧片和垫圈,降低了空气阻尼器的结构复杂程度,使空气阻尼器的故障率更低,且便于生产装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气阻尼器,尤其是活塞式空气阻尼器。
技术介绍
空气阻尼器,主要作用于一些绕轴做旋转运动的装置(如汽车手套箱、汽车后备箱盖等),其通过使活塞在气缸内相对地移动,使气缸内的空气室的空气通过阻尼部件流动,从而使上述装置打开时缓慢且柔和地动作,在关闭时比较迅速地动作,从而提高开闭感。传统的空气阻尼器,其活塞内设置有阻尼孔,阻尼部件由簧片和垫圈构成,簧片和垫圈在活塞内活动。在活塞受拉力向外运动时,簧片遮盖阻尼孔使空气较少的通过,从而提供制动力,使上述装置打开时缓慢且柔和地动作。在活塞受压力向内运动时,簧片敞开阻尼孔使空气较多的通过,从而使上述装置在关闭时比较迅速地动作。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空气阻尼器,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簧片和垫圈在运动过程中,其运动状况难以控制,簧片和垫圈之间易发生歪斜,导致阻尼孔无法被有效密封,不能产生足够的空气流动阻力,无法提供稳定的制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阻尼器,以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阻尼器,包括:带有底板的筒状缸体;活塞,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筒状缸体内部,并能够沿所述筒状缸体的轴线运动,所述活塞将所述筒状缸体分隔为靠近所述底板的第一腔室和远离所述底部的第二腔室,所述活塞具备同时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周面具备由所述容纳腔的横截面积变化所形成的台阶面;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柱状气阀,所述气阀能够被所述容纳腔的部分内周面引导使其沿所述容纳腔的轴线运动,所述气阀的外周面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构成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空气通道;当所述活塞在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上运动时,所述气阀与所述台阶面接触并关闭所述空气通道;当所述活塞在靠近所述底板的方向上运动时,所述气阀与所述台阶面分离并敞开所述空气通道;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上,对所述筒状缸体的内周面进行密封;驱动所述活塞沿所述筒状缸体的轴线运动的推拉装置,其与所述活塞连接,并从所述筒状缸体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向外延伸。采用柱状的气阀,在活塞运动时,由于气阀被容纳腔的部分内周面引导从而在容纳腔的轴线方向上运动,气阀的运动状态可控,使得气阀不会产生导致无法有效密封的歪斜,活塞在远离底板的方向上运动时气阀能够与台阶面良好接触,实现有效密封,提供足够的空气流动阻力,从而避免活塞在远离底板的方向上运动时制动力的波动。采用柱状的气阀替代簧片和垫圈,降低了空气阻尼器的结构复杂程度,使空气阻尼器的故障率更低,且便于生产装配。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气阀通过所述容纳腔靠近所述第二腔室的开口处插入所述容纳腔中,所述活塞一体成型。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空气阻尼器由于采用簧片和垫圈进行密封,为满足安装要求,活塞被设置为包括两个活塞体的分体式结构,在装配时先将簧片和垫圈安装在一个活塞体上,然后再将两个活塞体连接以构成活塞。分体式结构的活塞,不但装配过程繁琐,成本高,而且两个活塞体的连接处的结构相对薄弱容易损坏,结构可靠性不尚。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采用柱状的气阀,气阀通过容纳腔靠近第二腔室的开口处插入容纳腔中,从而使得活塞能够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不但装配过程简单、成本低,而且规避了薄弱的连接处,提高了结构可靠性。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气阀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活塞上开设有容纳所述限位凸起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凸起能够在所述限位孔的范围内运动,所述限位凸起的移动范围满足所述气阀与所述台阶面的接触和分离。由于气阀通过容纳腔靠近第二腔室的开口处插入容纳腔中,使得活塞在远离底板的方向上运动时,气阀有可能从容纳腔靠近第二腔室的开口处掉出。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设置限位孔和限位凸起,以避免气阀从容纳腔中掉出。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气阀具备空腔,所述空腔的壁至少部分构成能够被向所述空腔内按压的活动部,所述限位凸起设置于所述活动部上。在气阀上设置限位凸起后,可能导致气阀无法从容纳腔靠近第二腔室的开口处插入容纳腔。为此,在气阀上设置能够被向空气内按压的活动部。在装配活动部被向内压使限位凸起向内运动,从而使气阀能够被顺利的安装至容纳腔内。在气阀被插入容纳腔后,活动部承受的压力消失,限位凸起进入限位孔中。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活动部由所述空腔的壁上的开口造成。活动部由空腔的壁上的开口造成,无需增加额外零部件,制造简单,生产成本低。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推拉装置为推拉杆,所述推拉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推拉杆的另一端从所述筒状缸体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向外延伸。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推拉装置包括拉绳和弹性件;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从所述筒状缸体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向外延伸;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筒状缸体内,并对所述活塞施加指向所述底板的力。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筒状缸体外表面的挂钩。设置挂钩,在空气阻尼器的行程小于配合使用的装置(如汽车手套箱、汽车后备箱盖等)的行程时,拉绳在配合使用的装置上绕过然后挂在挂钩上,如此将空气阻尼器的行程提高,从而增大空气阻尼器的适用范围。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容纳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之间形成所述台阶面;所述气阀包括相互连接的阀体和导向轴,所述阀体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导向轴插入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导向轴能够被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周面引导使所述气阀沿所述容纳腔的轴线运动;所述导向轴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构成第一空气通道,所述阀体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构成第二空气通道,所述第一空气通道和所述第二空气通道共同构成所述空气通道;当所述活塞在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上运动时,所述阀体与所述台阶面接触并关闭所述空气通道;当所述活塞在靠近所述底板的方向上运动时,所述阀体与所述台阶面分离并敞开所述空气通道。在活塞的运动过程中,导向轴在第一容纳腔内运动,使得气阀不会歪斜,从而提供稳定的制动力。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台阶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包围所述第一容纳腔的环形槽;还包括能够运动的插入所述环形槽的环片,所述环片与所述阀体连接;所述环片的外表面与所述环形槽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构成第三空气通道;当所述阀体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空气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底板的筒状缸体;活塞,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筒状缸体内部,并能够沿所述筒状缸体的轴线运动,所述活塞将所述筒状缸体分隔为靠近所述底板的第一腔室和远离所述底板的第二腔室,所述活塞具备同时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周面具备由所述容纳腔的横截面积变化所形成的台阶面;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柱状气阀,所述气阀能够被所述容纳腔的部分内周面引导使其沿所述容纳腔的轴线运动,所述气阀的外周面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构成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空气通道;当所述活塞在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上运动时,所述气阀与所述台阶面接触并关闭所述空气通道;当所述活塞在靠近所述底板的方向上运动时,所述气阀与所述台阶面分离并敞开所述空气通道;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上,对所述筒状缸体的内周面进行密封;驱动所述活塞沿所述筒状缸体的轴线运动的推拉装置,其与所述活塞连接,并从所述筒状缸体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向外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杰邦塑料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