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卧铺列车的可翻折下铺,其特征在于:上铺面通过一组翻折支臂与车体墙面形成可转动连接,上铺面上设有一定位机构;下铺面下方通过一个底架与车体底面连接,下铺面通过一滑动限位机构与底架形成可滑动连接,靠背组件的一侧设有连杆组件,车体墙面设有支架,连杆组件的一端与支架相连,另一端与滑动限位机构相连。通过乘务员手动开启锁孔,使得定位机构解锁,待上铺面翻折或者展开后再从新进行定位锁定,完成上成卧铺的翻折工作;下铺面则在滑动限位机构和靠背组件的配合下,完成下铺面的拉伸和收回动作。可以说整个上下铺的转化过程都简便、安全,易于操作,同时节省了占地又达到了最佳的乘坐舒适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列车座椅的
,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卧铺列车的可翻折下铺及其翻折方式。
技术介绍
目前,列车一般只设有简单的卧铺和座椅,两者之间无法进行调节,对于长途列车而言,设置的卧铺使得整个车厢显得拥挤不堪,同时三层的卧铺,让人躺着舒服,坐着压抑,因为没有靠背,所以坐着时间一长,非常累,同时上层的铺位对于老年人和儿童而言,爬上爬下非常不便,而且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正因为如此,卧铺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均有待提高。而列车中的座椅结构,则一般仅能进行前后角度的微调,无法让人舒适的躺下,因此,现有列车中急需要一种可以在卧铺和座椅之间自由转换的座椅,而如何转换才能高效、安全,又保证舒适度和空间利用的合理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现有技术中的可翻折座椅,往往存在结构复杂、翻折不便、一人无法完成翻折等问题,整个翻折方式复杂繁琐,同时由于构件繁多,极易损坏或者失效,给日常的维护和保养带来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卧铺列车的可翻折下铺及其翻折方式,它可克服现有技术中卧铺和座椅之间无法灵活转换的一些不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卧铺列车的可翻折下铺,它主要包括车体墙面、与车体墙面相连的下铺面,以及与下铺面相配合的靠背,其特征在于:下铺面下方通过一个底架与车体底面连接,下铺面通过一滑动限位机构与底架形成可滑动连接,靠背的一侧设有连杆,车体墙面设有与靠背位置相对应的支架,连杆的一端与支架相连,另一端与滑动限位机构相连。优选的,所述的支架共有四个,连杆设有两组,分别对称设置于靠背的后方;每组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靠背部滚柱和铺面部滚柱,靠背的背部设有与靠背部滚柱相配合的靠背接口板,下铺面的底部设有与铺面部滚柱相配合的铺面接口板;靠背的背部设有与四个支架相连接的两个靠背组件,每两个支架对应一个靠背组件,连杆的一端与支架形成可转动连接。进一步,所述的滑动限位机构由滚轮架、轨道板和8个滚轮构成;下铺面的底部两侧边分别设有一滚轮架,底架上设有与滚轮架相配合的4个轨道板;8个滚轮分成四组,每两个滚轮通过一连接板连接成滚轮构件,每一个滚轮架上设有两组滚轮构件。一种用于卧铺列车的可翻折下铺的翻折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折方式包括如下步骤:a、座椅转换成卧铺,首先将下铺面的外侧面向上抬起,滚轮构件则在对应的轨道板内进行滑动,连杆带动靠背组件绕着车体墙面上的支架作顺时针摆动,但滚轮在轨道板内到达极限位置时,连杆停止摆动,下铺面与车体底面之间的夹角为0,靠背组件与车体墙面的夹角也为0,完成座椅至卧铺的转换;b、卧铺转换成座椅,首先下压下铺面的外侧沿,并且将下铺面向车体墙面方形推动,在推力的作用下,滚轮构件在对应的轨道板内进行滑动,连杆带动靠背组件绕着车体墙面上的支架作逆时针摆动,但滚轮在轨道板内到达极限位置时,连杆停止摆动,下铺面与车体底面之间的夹角为5,靠背组件与车体墙面的夹角也为5,完成座椅至卧铺的转换。使用时,铺椅为坐卧两用的铺椅,由乘务员根据乘客需要以手动操作方式,可将下铺转换为卧铺和座椅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的实现是通过限位机构来实现的,铺椅从座椅状态转换成卧铺状态时,乘务员双手上抬铺面并往后退,使得滚轮沿着底架上的轨道板后行,同时带动两组连杆作逆时针摆动,当滚轮运动到卧铺状态的极限位置时,两组连杆也停止摆动,座椅转换成卧铺状态,反之亦然,本装置操作方便,实用可靠,限位有效,同时装置结构简便,易于加工。可以说整个下铺的转化过程都简便、安全,易于操作,同时节省了占地又达到了最佳的乘坐舒适效果,实现了白天有靠背座椅,晚上有宽敞卧铺的目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座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卧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各附图的标号表示如下:1连接板、2螺钉、3滚柱、4连杆、5轴承座、10铺面接口板、11滚轮、12轨道板、13铺面、14靠背组件、15靠背接口板、16支架、17底架、18滚轮架、19头枕。一种用于卧铺列车的可翻折下铺,它主要包括车体墙面、与车体墙面相连的下铺面,以及与下铺面相配合的靠背,其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下铺面下方通过一个底架与车体底面连接,下铺面通过一滑动限位机构与底架形成可滑动连接,靠背的一侧设有连杆,车体墙面设有与靠背位置相对应的支架,连杆的一端与支架相连,另一端与滑动限位机构相连。优选的,所述的支架共有四个,连杆设有两组,分别对称设置于靠背的后方;每组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靠背部滚柱和铺面部滚柱,靠背的背部设有与靠背部滚柱相配合的靠背接口板,下铺面的底部设有与铺面部滚柱相配合的铺面接口板;靠背的背部设有与四个支架相连接的两个靠背组件,每两个支架对应一个靠背组件,连杆的一端与支架形成可转动连接。这里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每组连杆由第一、第二支连杆构成,第一、第二支连杆之间存在一个夹角,所述的夹角范围为120度-145度,优选的夹角为130度,同时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之间的长度比值为1:1.2-1.3。进一步,所述的滑动限位机构由滚轮架、轨道板和8个滚轮构成;下铺面的底部两侧边分别设有一滚轮架,底架上设有与滚轮架相配合的4个轨道板;8个滚轮分成四组,每两个滚轮通过一连接板连接成滚轮构件,每一个滚轮架上设有两组滚轮构件。更进一步,滚轮构件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滚轮,一个滚轮与轨道板之间为可转动连接,可转动角度为65-95度;另一个滚轮与滚轮架之间为可转动连接;轨道板上设有限位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卧铺列车的可翻折下铺的翻折方式,其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所述的翻折方式包括如下步骤:a、座椅转换成卧铺,首先将下铺面的外侧面向上抬起,滚轮构件则在对应的轨道板内进行滑动,连杆带动靠背组件绕着车体墙面上的支架作顺时针摆动,但滚轮在轨道板内到达极限位置时,连杆停止摆动,下铺面与车体底面之间的夹角为0,靠背组件与车体墙面的夹角也为0,完成座椅至卧铺的转换;b、卧铺转换成座椅,首先下压下铺面的外侧沿,并且将下铺面向车体墙面方形推动,在推力的作用下,滚轮构件在对应的轨道板内进行滑动,连杆带动靠背组件绕着车体墙面上的支架作逆时针摆动,但滚轮在轨道板内到达极限位置时,连杆停止摆动,下铺面与车体底面之间的夹角为5,靠背组件与车体墙面的夹角也为5,完成座椅至卧铺的转换。进一步,下铺面下方通过一个底架与车体底面连接,下铺面通过一滑动限位机构与底架形成可滑动连接,靠背的一侧设有连杆,车体墙面设有与靠背位置相对应的支架,连杆的一端与支架相连,另一端与滑动限位机构相连,每个靠背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可转动的扶手组件。所述的支架共有四个,连杆设有两组,分别对称设置于靠背的后方;每组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靠背部滚柱和铺面部滚柱,靠背的背部设有与靠背部滚柱相配合的靠背接口板,下铺面的底部设有与铺面部滚柱相配合的铺面接口板;靠背的背部设有与四个支架相连接的两个靠背组件,每两个支架对应一个靠背组件,连杆的一端与支架形成可转动连接。更进一步,所述的滑动限位机构由滚轮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卧铺列车的可翻折下铺,它主要包括车体墙面、与车体墙面相连的下铺面,以及与下铺面相配合的靠背,其特征在于: 下铺面下方通过一个底架与车体底面连接,下铺面通过一滑动限位机构与底架形成可滑动连接,靠背的一侧设有连杆,车体墙面设有与靠背位置相对应的支架,连杆的一端与支架相连,另一端与滑动限位机构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卧铺列车的可翻折下铺,它主要包括车体墙面、与车体墙面相连的下铺面,以及与下铺面相配合的靠背,其特征在于:下铺面下方通过一个底架与车体底面连接,下铺面通过一滑动限位机构与底架形成可滑动连接,靠背的一侧设有连杆,车体墙面设有与靠背位置相对应的支架,连杆的一端与支架相连,另一端与滑动限位机构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卧铺列车的可翻折下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共有四个,连杆设有两组,分别对称设置于靠背的后方;
每组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靠背部滚柱和铺面部滚柱,靠背的背部设有与靠背部滚柱相配合的靠背接口板,下铺面的底部设有与铺面部滚柱相配合的铺面接口板;
每组连杆由第一、第二支连杆构成,第一、第二支连杆之间存在一个夹角,所述的夹角范围为120度-145度,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之间的长度比值为1:1.2-1.3;
靠背的背部设有与四个支架相连接的两个靠背组件,每两个支架对应一个靠背组件,连杆的一端与支架形成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卧铺列车的可翻折下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限位机构由滚轮架、轨道板和8个滚轮构成;
下铺面的底部两侧边分别设有一滚轮架,底架上设有与滚轮架相配合的4个轨道板;
8个滚轮分成四组,每两个滚轮通过一连接板连接成滚轮构件,每一个滚轮架上设有两组滚轮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卧铺列车的可翻折下铺,其特征在于:滚轮构件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滚轮,一个滚轮与轨道板之间为可转动连接,可转动角度为65-95度;另一个滚轮与滚轮架之间为可转动连接;轨道板上设有限位装置。
5.一种用于卧铺列车的可翻折下铺的翻折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折方式包括如下步骤:a、座椅转换成卧铺,首先将下铺面的外侧面向上抬起,滚轮构件则在对应的轨道板内进行滑动,连杆带动靠背组件绕着车体墙面上的支架作顺时针摆动,但滚轮在轨道板内到达极限位置时,连杆停止摆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建国,倪健,吴鹏飞,王俊,丁宁新,石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坦达轨道车辆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