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波抑制可调的平面双模T形带通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93523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9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谐波抑制可调的平面双模T形带通滤波器,包含两块相互叠加的双面覆金属的介质板,其中,上层介质板的上表面金属制作为馈电结构,下表面金属全部清除;下层介质板的上表面金属制作为T形双模谐振器,下表面金属全部保留作为接地板;T形双模谐振器是由一个末端开路的微带枝节线和一个两端开路的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叠加形成的T形结构;馈电结构采用一对末端开路的均匀阻抗微带线作为输入微带线和输出微带线,其开路端距离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为四分之一谐波频率对应波长的奇数倍。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保持了原有双模滤波器优点的前提下,实现了谐波抑制的可调,可以同时抑制两个不同频率的谐波,可广泛应用于射频微波无源电路设计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谐波抑制可调的平面双模T形带通滤波器,属于微波

技术介绍
滤波器是一种在微波与射频应用中被大量使用的无源器件,其指标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整个系统的性能。常见的微波滤波器多采用金属波导/介质波导、同轴线或平面微带线/带状线制作。近年来,由于通信系统对干扰抑制的需求越发强烈,作为系统内的关键无源器件之一,对滤波器的谐波抑制设计需求也越来越高。采用平面工艺的微波滤波器相对波导或同轴线等立体结构实现而言,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造价低廉以及易于与其它有源/无源电路集成的优势,近年来受到极大的关注。其中,基于微带谐振器的具有谐波抑制功能的滤波器更是研究的重点对象。现有的带谐波抑制功能的滤波器大多将谐振器设计成不存在某些高次模,从而达到谐波抑制的目的,但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增加了谐振器设计的难度,另一方面,抑制的谐波频率固定从而不可控,大大降低了设计的灵活性和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所涉及到的缺陷,提供一种谐波抑制可调的平面双模T形带通滤波器,在保持了滤波器通带性能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了谐波抑制的可调,可以同时抑制两个不同频率的谐波。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谐波抑制可调的平面双模T形带通滤波器,包含两块相互叠加的双面覆金属的介质板,其中,上层介质板的上表面金属制作为馈电结构,下表面金属全部清除;下层介质板的上表面金属制作为T形双模谐振器,下表面金属全部保留作为接地板;T形双模谐振器是由一个末端开路的微带枝节线和一个两端开路的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叠加形成的T形结构;馈电结构采用一对末端开路的均匀阻抗微带线作为输入微带线和输出微带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输入微带线和输出微带线的开路端与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之间的距离为四分之一谐波频率对应波长的奇数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输入微带线和输出微带线的特征阻抗为50欧姆,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的长为23.6毫米、宽为1.0毫米,微带枝节线的长为11.7mm,宽为1.0mm,介质板的介电常数为10.2、厚度为0.635毫米,输入微带线的开路端距离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6.6mm,输出微带线的开路端距离谐振器6.6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输入微带线和输出微带线的特征阻抗为50欧姆,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的长为23.6毫米、宽为1.0毫米,微带枝节线的长为11.7mm,宽为1.0mm,介质板的介电常数为10.2、厚度为0.635毫米,输入微带线的开路端距离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4.4mm,输出微带线的开路端距离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4.4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输入微带线和输出微带线的特征阻抗为50欧姆,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的长为23.6毫米、宽为1.0毫米,微带枝节线的长为11.7mm,宽为1.0mm,介质板的介电常数为10.2、厚度为0.635毫米,输入微带线的开路端距离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6.9mm,输出微带线的开路端距离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4.0mm。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结构简单;2.易于制作、损耗小;3.谐波抑制可调。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谐波抑制可调的平面双模T形带通滤波器的传输与反射特性的示意图。图中,1-输入/输出微带线,2-微带枝节线,3-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4-介质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谐波抑制可调的平面双模T形带通滤波器,包含两块相互叠加的双面覆金属的介质板,其中,上层介质板的上表面金属制作为馈电结构,下表面金属全部清除;下层介质板的上表面金属制作为T形双模谐振器,下表面金属全部保留作为接地板;T形双模谐振器是由一个末端开路的微带枝节线和一个两端开路的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叠加形成的T形结构;馈电结构采用一对末端开路的均匀阻抗微带线作为输入微带线和输出微带线。输入微带线和输出微带线的开路端距离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为四分之一谐波频率对应的波长的奇数倍。本专利技术谐波抑制可调的T形双模滤波器的核心是微带馈线的开路端距离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为四分之一谐波频率对应的波长的奇数倍。因为在谐波频率处,微带馈线的开路端距离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为四分之一谐波频率对应的波长的奇数倍,所以馈线与谐振器之间耦合强度很弱,不足以激励高次模在谐振器中传播,从而达到了谐波抑制的目的。实施例1:如图1所示,输入微带线和输出微带线的特征阻抗为50欧姆,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的长为23.6毫米、宽为1.0毫米,微带枝节线的长为11.7mm,宽为1.0mm,介质板的介电常数为10.2、厚度为0.635毫米,为了实现对二次谐波的良好抑制,输入微带线的开路端距离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6.6mm,输出微带线的开路端距离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6.6mm。实施例2:如图1所示,输入微带线和输出微带线的特征阻抗为50欧姆,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的长为23.6毫米、宽为1.0毫米,微带枝节线的长为11.7mm,宽为1.0mm,介质板的介电常数为10.2、厚度为0.635毫米,为了实现对三次谐波的良好抑制,输入微带线的开路端距离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4.4mm,输出微带线的开路端距离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4.4mm。实施例3:如图1所示,输入微带线和输出微带线的特征阻抗为50欧姆,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的长为23.6毫米、宽为1.0毫米,微带枝节线的长为11.7mm,宽为1.0mm,介质板的介电常数为10.2、厚度为0.635毫米,为了实现对二次和三次谐波的良好抑制,输入微带线的开路端距离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6.9mm,输出微带线的开路端距离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4.0mm。图2给出了上述三个实施例的滤波器散射参量曲线,由图2可见该采用该新型谐波抑制设计方法,可以显著的改善谐波抑制性能。由图2可见,通过采用不同的微带馈线开路端与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之间的间距,可以实现谐波抑制的调节,二次和三次谐波的抑制均在-20dB以下;同时通带内的匹配良好,带内插入损耗最小仅为0.9dB。实验表明,这种滤波器设计可以显著提高滤波器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结构精简、方便加工。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谐波抑制可调的平面双模T形带通滤波器

【技术保护点】
谐波抑制可调的平面双模T形带通滤波器,包含两块相互叠加的双面覆金属的介质板,其特征在于,两块介质板中,上层介质板的上表面金属制作为馈电结构,下表面金属全部清除;下层介质板的上表面金属制作为T形双模谐振器,下表面金属全部保留作为接地板;T形双模谐振器是由一个末端开路的微带枝节线和一个两端开路的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叠加形成的T形结构;馈电结构采用一对末端开路的均匀阻抗微带线作为输入微带线和输出微带线。

【技术特征摘要】
1.谐波抑制可调的平面双模T形带通滤波器,包含两块相互叠加的双面覆金属的介质板,其特征在于,两块介质板中,上层介质板的上表面金属制作为馈电结构,下表面金属全部清除;下层介质板的上表面金属制作为T形双模谐振器,下表面金属全部保留作为接地板;
T形双模谐振器是由一个末端开路的微带枝节线和一个两端开路的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叠加形成的T形结构;馈电结构采用一对末端开路的均匀阻抗微带线作为输入微带线和输出微带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波抑制可调的平面双模T形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输入微带线和输出微带线的开路端与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之间的距离为四分之一谐波频率对应波长的奇数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波抑制可调的平面双模T形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输入微带线和输出微带线的特征阻抗为50欧姆,均匀阻抗微带谐振器的长为23.6毫米、宽为1.0毫米,微带枝节线的长为11.7mm,宽为1.0mm,介质板的介电常数为10.2、厚度为0.635毫米,输入微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越陈董程崇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