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永帮专利>正文

驱寒祛湿中药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92981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9 10:43
一种驱寒祛湿中药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白菊花32‑40份、茯苓皮24‑28份、炮姜45‑53份、贝母花40‑46份、石菖蒲20‑28份、柳芽22‑26份、枳壳14‑22份、谷精草14‑22份、桑葚28‑32份、浮萍34‑42份、橘白32‑36份、柠檬皮27‑33份、没药27‑33份、三七草28‑32份、黄芪15‑18份、苦菜24‑28份、枸杞24‑28份、鱼腥草44‑48份、飞扬草44‑48份、五味子48‑54份、水半夏23‑27份、桃汁20‑24份、天花粉14‑18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贴采用纯中药原料,绿色环保,无毒无副作用,起到清热解毒、驱寒通气、祛湿保暖的作用,能有效的促进血液循环;经常使用本中药贴还可以加快身体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对于预防感冒发烧等普通病症有一定益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医药
,具体涉及驱寒祛湿中药贴
技术介绍
当天气寒冷时,人们会感觉体内或是关节处寒气重,疼痛难忍,有时处在潮湿的环境中,人体内湿气也重,长期下去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目前,中医驱寒祛湿的方法大都是拔火罐,拔火罐不但麻烦,而且有的人体质弱不能拔火罐,同时,拔火罐驱寒效果也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起到清热解毒、驱寒通气、祛湿保暖的作用,能有效的促进血液循环的驱寒祛湿中药贴。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驱寒祛湿中药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白菊花32-40份、茯苓皮24-28份、炮姜45-53份、贝母花40-46份、石菖蒲20-28份、柳芽22-26份、枳壳14-22份、谷精草14-22份、桑葚28-32份、浮萍34-42份、橘白32-36份、柠檬皮27-33份、没药27-33份、三七草28-32份、黄芪15-18份、苦菜24-28份、枸杞24-28份、鱼腥草44-48份、飞扬草44-48份、五味子48-54份、水半夏23-27份、桃汁20-24份、天花粉14-18份。一种驱寒祛湿中药贴,优选的,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白菊花35份、茯苓皮26份、炮姜49份、贝母花43份、石菖蒲24份、柳芽24份、枳壳18份、谷精草18份、桑葚30份、浮萍38份、橘白34份、柠檬皮30份、没药30份、三七草30份、黄芪16份、苦菜26份、枸杞26份、鱼腥草46份、飞扬草46份、五味子51份、水半夏25份、桃汁22份、天花粉16份。一种驱寒祛湿中药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处方所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白菊花32-40份、茯苓皮24-28份、炮姜45-53份、贝母花40-46份、石菖蒲20-28份、柳芽22-26份、枳壳14-22份、谷精草14-22份、桑葚28-32份、浮萍34-42份、橘白32-36份、柠檬皮27-33份、没药27-33份、三七草28-32份、黄芪15-18份、苦菜24-28份、枸杞24-28份、鱼腥草44-48份、飞扬草44-48份、五味子48-54份、水半夏23-27份、桃汁20-24份、天花粉14-18份;(2).将白菊花、茯苓皮、炮姜、贝母花、石菖蒲、柳芽、枳壳、谷精草、桑葚、浮萍、橘白、柠檬皮、没药、三七草、黄芪、苦菜、枸杞、鱼腥草、飞扬草、五味子、水半夏用浓度为5.2-6.8%的食用醋酸洗20-50分钟,之后使用30-40℃去离子水冲洗3-10分钟,沥干,放入烘干机干燥15-30分钟,干燥温度为55-65℃,再用研磨机研磨成20-50目的细粉,然后加入5倍量的浓度为32-47%的乙醇进行热回流,收取回流液,过滤,再加热浓缩回收乙醇得浸膏;(3).将步骤(2)所得浸膏加入1-3倍去离子稀释,稀释同时加入桃汁、天花粉,不断搅拌混合,然后加热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48-1.58g/ml的稠膏,稠膏冷却后摊匀于膏药布上,即得中药贴成品。本专利技术中药贴使用时,可以直接贴于关节处、背部、前胸、小腿肚、腋窝下等地方,1天更换一次,3天为一个疗程,1-2个疗程即可痊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药贴采用纯中药原料,绿色环保,无毒无副作用,起到清热解毒、驱寒通气、祛湿保暖的作用,能有效的促进血液循环;经常使用本中药贴还可以加快身体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对于预防感冒发烧等普通病症有一定益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驱寒祛湿中药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白菊花35份、茯苓皮26份、炮姜49份、贝母花43份、石菖蒲24份、柳芽24份、枳壳18份、谷精草18份、桑葚30份、浮萍38份、橘白34份、柠檬皮30份、没药30份、三七草30份、黄芪16份、苦菜26份、枸杞26份、鱼腥草46份、飞扬草46份、五味子51份、水半夏25份、桃汁22份、天花粉16份。一种驱寒祛湿中药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处方所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2).将白菊花、茯苓皮、炮姜、贝母花、石菖蒲、柳芽、枳壳、谷精草、桑葚、浮萍、橘白、柠檬皮、没药、三七草、黄芪、苦菜、枸杞、鱼腥草、飞扬草、五味子、水半夏用浓度为6.0%的食用醋酸洗35分钟,之后使用35℃去离子水冲洗6分钟,沥干,放入烘干机干燥22分钟,干燥温度为60℃,再用研磨机研磨成30目的细粉,然后加入5倍量的浓度为38%的乙醇进行热回流,收取回流液,过滤,再加热浓缩回收乙醇得浸膏;(3).将步骤(2)所得浸膏加入2倍去离子稀释,稀释同时加入桃汁、天花粉,不断搅拌混合,然后加热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53g/ml的稠膏,稠膏冷却后摊匀于膏药布上,即得中药贴成品。本专利技术中药贴使用时,可以直接贴于关节处、背部、前胸、小腿肚、腋窝下等地方,1天更换一次,3天为一个疗程,1-2个疗程即可痊愈。实施例2一种驱寒祛湿中药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白菊花32份、茯苓皮24份、炮姜45份、贝母花40份、石菖蒲20份、柳芽22份、枳壳14份、谷精草14份、桑葚28份、浮萍34份、橘白32份、柠檬皮27份、没药27份、三七草28份、黄芪15份、苦菜24份、枸杞24份、鱼腥草44份、飞扬草44份、五味子48份、水半夏23份、桃汁20份、天花粉14份。一种驱寒祛湿中药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处方所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2).将白菊花、茯苓皮、炮姜、贝母花、石菖蒲、柳芽、枳壳、谷精草、桑葚、浮萍、橘白、柠檬皮、没药、三七草、黄芪、苦菜、枸杞、鱼腥草、飞扬草、五味子、水半夏用浓度为5.2%的食用醋酸洗20分钟,之后使用30℃去离子水冲洗3分钟,沥干,放入烘干机干燥15分钟,干燥温度为55℃,再用研磨机研磨成20目的细粉,然后加入5倍量的浓度为32%的乙醇进行热回流,收取回流液,过滤,再加热浓缩回收乙醇得浸膏;(3).将步骤(2)所得浸膏加入1倍去离子稀释,稀释同时加入桃汁、天花粉,不断搅拌混合,然后加热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48g/ml的稠膏,稠膏冷却后摊匀于膏药布上,即得中药贴成品。本专利技术中药贴使用时,可以直接贴于关节处、背部、前胸、小腿肚、腋窝下等地方,1天更换一次,3天为一个疗程,1-2个疗程即可痊愈。实施例3一种驱寒祛湿中药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白菊花40份、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寒祛湿中药贴,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白菊花32‑40份、茯苓皮24‑28份、炮姜45‑53份、贝母花40‑46份、石菖蒲20‑28份、柳芽22‑26份、枳壳14‑22份、谷精草14‑22份、桑葚28‑32份、浮萍34‑42份、橘白32‑36份、柠檬皮27‑33份、没药27‑33份、三七草28‑32份、黄芪15‑18份、苦菜24‑28份、枸杞24‑28份、鱼腥草44‑48份、飞扬草44‑48份、五味子48‑54份、水半夏23‑27份、桃汁20‑24份、天花粉14‑18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寒祛湿中药贴,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白
菊花32-40份、茯苓皮24-28份、炮姜45-53份、贝母花40-46份、石菖蒲20-28
份、柳芽22-26份、枳壳14-22份、谷精草14-22份、桑葚28-32份、浮萍34-42
份、橘白32-36份、柠檬皮27-33份、没药27-33份、三七草28-32份、黄芪15-18
份、苦菜24-28份、枸杞24-28份、鱼腥草44-48份、飞扬草44-48份、五味子
48-54份、水半夏23-27份、桃汁20-24份、天花粉14-1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寒祛湿中药贴,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
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白菊花35份、茯苓皮26份、炮姜49份、贝母花43份、石
菖蒲24份、柳芽24份、枳壳18份、谷精草18份、桑葚30份、浮萍38份、橘白
34份、柠檬皮30份、没药30份、三七草30份、黄芪16份、苦菜26份、枸杞26
份、鱼腥草46份、飞扬草46份、五味子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帮
申请(专利权)人:王永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