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肿瘤热的灌肠液及其制备方法,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石膏60~150份、知母8~15份、甘草8~15份、生地20-30份、麦冬8~15份、黄苓10~15份、蒲公英20~30份、黄芪25~35份和薏米25~3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所使用的中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药物安全可靠。诸药相和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治疗肿瘤热具有费用低、疗效确切、见效快、不败胃、给药简便、患者易接受、治愈率高、无副作用等特点,尤其适应于肿瘤晚期或久病体虚服药困难或拒绝服药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肿瘤热的灌肠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发热,其病因可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两类。感染性发热主要由于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加之肿瘤破溃、糜烂或肿瘤生长压迫某些管腔而导致引流不畅并发感染;非感染性发热则由肿瘤坏死组织或肿瘤代谢产物的自身吸收引起,又称为肿瘤热。前者热度较高,热势急骤;后者热度较低,往往呈持续性低热状态,偶见高热,发热多数是有规律地在午后或者傍晚开始发热,次日凌晨发热自动缓解,最高体温多在39℃以下,无确切感染灶。临床治疗中,感染性发热通过细菌培养结合药敏试验,用抗生素能有效控制;而非感染性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在临床治疗中往往缠绵难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不愿意在住院治疗,因此探索其治疗方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肿瘤热的灌肠液及其制备方法,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治疗肿瘤热的灌肠液,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石膏60~150份、知母8~15份、甘草8~15份、生地20-30份、麦冬8~15份、黄苓10~15份、蒲公英20~30份、黄芪25~35份和薏米25~35份。其中,优选方案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石膏100份、知母10份、甘草10份、生地25份、麦冬10份、黄苓15份、蒲公英25份、黄芪30份和薏米30份。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治疗肿瘤热的灌肠液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方法制备:按照配方称取中药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过药面浸泡10~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取滤液;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然后去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后浓缩至原体积的一半即可。使用时,待药液温度调至37℃~39℃时施行保留灌肠,用时令患者排空大便,以灌肠器插于肛门18厘米左右,将药在5分钟左右缓缓灌入,将管拔出右侧卧位15-20分钟后即可起床活动,每天2次、每次100毫升。药理分析:石膏:对正常体温无降温作用,而对人工发热动物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对人工发热家兔有明显的退热作用,其退热作用可能与其主要成分钙的作用无关。生石膏煎剂15g/kg灌胃对注射伤寒五联菌苗所致的发热家兔无退热作用;如果先给兔灌胃生石膏煎剂15g/kg,再注射伤寒五联菌苗则不能引起体温大幅度升高。石膏具有迅速但维持时间较短的解热作用,对伤寒菌苗引起的发热兔,5g/kg生石膏的降温效果与0.2g/kg安替比林相似,以服药后半小时体温下降为显著,在1~1.5小时作用最强。知母:性苦寒,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利大小便之效。属清热下火药,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是一种补益中草药。生甘草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性;炙甘草能补脾益气。生地:甘,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黄苓: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黄芩,以根入药。有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蒲公英:味甘,平,无毒。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入气分,可升可降。功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行水消肿,托毒生肌。薏米:甘淡、微寒、无毒。归脾、胃、肺、大肠经。清热利湿,除风湿,利小便,益肺排脓,健脾胃,强筋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所使用的中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药物安全可靠。诸药相和具有清热利湿、泻火解毒等功效,治疗肿瘤热具有费用低、疗效确切、见效快、不败胃、给药简便、患者易接受、治愈率高、无副作用等特点,尤其适应于肿瘤晚期或久病体虚服药困难或拒绝服药者。疗效判断:1、病例选择:作为治疗肿瘤热的药物,选择肿瘤热患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42岁。2、治疗用药:使用时,待药液温度调至37℃~39℃时施行保留灌肠,用时令患者排空大便,以灌肠器插于肛门18厘米左右,将药在5分钟左右缓缓灌入,将管拔出右侧卧位15-20分钟后即可起床活动,每天2次、每次100毫升。3、疗效判断:治愈:症状(发热,出汗乏力,舌暗苔黄,脉细数无力)消失。好转:症状部分消失。无效:症状无变化。4、治疗结果:治愈75例,好转23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75%,总有效率为98%。典型病例举例:朱某,男,55岁,青岛人,2013年10月30日初诊。患者患乳腺癌,2013年10月23日于外院行乳房病灶伽马刀,治疗后出现午后及夜间高热,予以加合百服宁口服及冰袋物理降温,无明显效果,期间曾服中药小柴胡汤、青蒿鳖甲汤,效果不佳。于10月30日来我科就诊,证见发热,汗出乏力,舌暗苔黄,脉细数无力。证属气阴亏虚,邪热未清。治以养阴益气,清除邪热。采用本专利技术药物保留灌肠治疗,三次后发热减退,五次全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治疗肿瘤热的灌肠液,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石膏100份、知母10份、甘草10份、生地25份、麦冬10份、黄苓15份、蒲公英25份、黄芪30份和薏米30份。实施例2:实施例1按照下述步骤制备一种治疗肿瘤热的灌肠液,按照配方称取中药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过药面浸泡15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3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0分钟,取滤液;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3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0分钟,然后去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后浓缩至原体积的一半即可。使用时,待药液温度调至37℃~39℃时施行保留灌肠,用时令患者排空大便,以灌肠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肿瘤热的灌肠液,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石膏60~150份、知母8~15份、甘草8~15份、生地20‑30份、麦冬8~15份、黄苓10~15份、蒲公英20~30份、黄芪25~35份和薏米25~3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肿瘤热的灌肠液,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而成:
石膏60~150份、知母8~15份、甘草8~15份、生地20-30份、麦冬8~15份、黄苓10~15份、
蒲公英20~30份、黄芪25~35份和薏米25~3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肿瘤热的灌肠液,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
下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石膏100份、知母10份、甘草10份、生地25份、麦冬10份、黄苓
15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彦敏,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