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挠性吸音复合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87346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9 0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挠性吸音复合膜。此可挠性吸音复合膜包含压电表层、吸音层及粘结层,且粘结层是用以粘结压电表层及吸音层。前述压电表层包含聚氟系树脂,吸音层包含具有羟基的聚碳氢系树脂及中空微粒,且粘结层包含氟系相容剂及异氰酸基架桥剂。前述的中空微粒是平均分散于吸音层中。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挠性吸音复合膜中,压电表层、吸音层及粘结层的总厚度为0.5毫米至1毫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挠性吸音复合膜同时具有“压电特性”及“吸音特性”,进而有效提升可挠性吸音复合膜的降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复合膜,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兼具压电与吸音效果的可挠性吸音复合膜
技术介绍
人类藉由耳朵可接收各种声音,而感受外界环境的变化。然而,当人类的耳朵长时间接收能量过大的声音时,耳朵的听觉能力会随之降低,甚至造成永久性的伤害。一般是利用吸音材料或隔音材料,以降低环境的噪音或避免其危害。前述的隔音材料藉由反弹能量的方式不断削弱音波的能量,以达到降噪的目的。然而,已知的隔音材料无法使音波的能量消散,以致音波能量在减弱的过程中仍会影响他人。已知的吸音材料则是藉由下述的二种方法达到吸音的效果。第一种方法是利用金属铝板,并于铝板上形成(微)孔洞结构,而可藉由此些(微)孔洞结构吸收声音的能量。第二种方法则是利用厚度较厚的吸音材料(例如:玻璃纤维棉或泡棉等)达到降噪的效果。然而,前者的铝板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例如:化学蒸气的腐蚀),而减少其使用寿命。其次,铝板不具可挠性,其适用环境与应用范围较为限缩。至于后者厚度较厚的吸音材料,其吸音效果与厚度相关,当厚度缩减时,其吸音效果亦大幅下降。有鉴于此,亟须提供一种可挠性吸音复合膜,以改进已知可挠性吸音复合膜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可挠性吸音复合膜,此可挠性吸音复合膜藉由粘结层结合压电表层及吸音层,以提供压电与吸音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可挠性吸音复合膜。此可挠性吸音复合膜包含压电表层及设置于压电表层的表面的吸音层。压电表层包含聚氟系树脂。吸音层包含具有羟基的聚碳氢系树脂及平均分散于其中的多个中空微粒。此可挠性吸音复合膜的特征在于压电表层及吸音层之间设有粘结层。前述的粘结层包含重量比为1:0.03至1:0.1的氟系相容剂及异氰酸基架桥剂。基于具有羟基的聚碳氢系树脂的使用量为100重量百分比,中空微粒的使用量为5重量百分比至10重量百分比。前述压电表层、吸音层及粘结层的总厚度为0.5毫米至1毫米。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前述的聚氟系树脂是β相的聚偏氟乙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前述具有羟基的聚碳氢系树脂具有如下式(I)所示的结构:于式(I)中,a与b的比例为75:22至82:18,且a与d的比例为75:3至82:1。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前述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的具有羟基的聚碳氢系树脂的分子量为105,000至112,000。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另一实施例,前述中空微粒包含多个第一子中空微粒及多个第二子中空微粒,该些第一子中空微粒的粒径为5μm至90μm,且该些第二子中空微粒的粒径为10μm至190μm。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再另一实施例,前述第一子中空微粒的平均粒径(D90)为46μm,且第二子中空微粒的平均粒径(D90)为76μm。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更另一实施例,前述粘结层包含聚乙烯醇缩丁醛,且聚乙烯醇缩丁醛与氟系相容剂的重量比为1:5。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更另一实施例,此可挠性吸音复合膜更包含保护层,其中保护层设置于前述的吸音层上,且吸音层是设置于保护层及粘结层之间。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更另一实施例,此可挠性吸音复合膜吸收的声波频率为100Hz至5000Hz。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可挠性吸音复合膜,其是利用粘结层结合压电表层及吸音层,并藉由吸音层的中空微粒吸收音波能量,而使所制得的可挠性吸音复合膜同时具有压电特性及吸音特性,进而达到降噪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可挠性吸音复合膜的剖视图;图2是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可挠性吸音复合膜的剖视图;其中,符号说明:100:可挠性吸音复合膜100a:方向110:压电表层120:吸音层120a:中空微粒130:粘结层200:可挠性吸音复合膜200a:方向210:压电表层220:吸音层220a:中空微粒230:粘结层240: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仔细讨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造和使用。然而,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提供许多可应用的专利技术概念,其可实施于各式各样的特定内容中。所讨论的特定实施例仅供说明,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吸音”材料是指此材料具有吸收音波能量的效果,不同于反弹音波能量的“隔音”材料。请参照图1,其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可挠性吸音复合膜的剖视图。在此实施例中,此可挠性吸音复合膜100包含压电表层110及设置于压电表层110的表面的吸音层120。此可挠性吸音复合膜100的特征在于压电表层110及吸音层120之间设置粘结层130。压电表层110包含聚氟系树脂,且此聚氟系树脂例如是β相的聚偏氟乙烯,其中β相的聚偏氟乙烯是具有压电特性的压电材料。前述的压电特性是指压电材料受到音波的作用时,音波的能量可被压电材料吸收,而使得压电材料的分子链震荡,进而产生电能。于本专利技术的可挠性吸音复合膜中,压电材料因音波所产生的微弱电能会消散于压电表层中,而达到吸收音波的效果。制备前述β相的聚偏氟乙烯时,先将α相的聚偏氟乙烯进行顺向延伸,而使α相的聚偏氟乙烯转变为β相的聚偏氟乙烯。随着延伸倍率的增加,β相的聚偏氟乙烯的含量亦会随之增加。须特别说明的是,当α相的聚偏氟乙烯是藉由模头押出成膜时,“顺向延伸”的延伸方向即为膜的押出方向;当α相的聚偏氟乙烯是藉由溶液涂布成膜(solventcasting)时,由于膜中的分子链的排列不具方向性,故任意的延伸方向均可为“顺向延伸”的延伸方向。当压电表层110包含微量的β相的聚偏氟乙烯时,压电表层110即可吸收音波的能量,而产生电能。在一实施例中,为了获得显著的吸收音波能量的效果,基于聚偏氟乙烯的含量为100%时,β相的聚偏氟乙烯的含量较佳是不低于60%。为了维持前述β相的聚偏氟乙烯的压电特性,本专利技术的可挠性吸音复合膜较佳的使用温度是不超过80℃,且更佳是不超过60℃。前述的吸音层120包含具有羟基的聚碳氢系树脂及平均分散于吸音层120的中空微粒120a。具有羟基的聚碳氢系树脂可具有如下式(I)所示的结构:于式(I)中,a与b的比例为75:22至82:18,且a与d的比例为75:3至82:1。在一实施例中,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的具有羟基的聚碳氢系树脂的分子量为105,000至112,000。在一实施例中,前述中空微粒120a的材料可包含玻璃及气凝胶(aerogel)。前述的气凝胶较佳是不与具有羟基的聚碳氢系树脂反应并可平均分散于吸音层120a中,且气凝胶更佳为二氧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挠性吸音复合膜,包含压电表层及设于该压电表层的一表面的吸音层,所述压电表层包含聚氟系树脂,所述吸音层包含具有羟基的聚碳氢系树脂及平均分散于其中的多个中空微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表层及所述吸音层之间设置粘结层,其中所述粘结层包含重量比是1:0.03至1:0.1的氟系相容剂及异氰酸基架桥剂,基于所述具有羟基的聚碳氢系树脂的使用量为100重量百分比,所述中空微粒的使用量为5重量百分比至10重量百分比,且所述压电表层、所述吸音层及所述粘结层的总厚度为0.5毫米至1毫米。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2.26 TW 1031457741.一种可挠性吸音复合膜,包含压电表层及设于该压电表层的一表面的
吸音层,所述压电表层包含聚氟系树脂,所述吸音层包含具有羟基的聚碳氢系
树脂及平均分散于其中的多个中空微粒,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电表层及所述吸音层之间设置粘结层,其中所述粘结层包含重量比
是1:0.03至1:0.1的氟系相容剂及异氰酸基架桥剂,基于所述具有羟基的聚
碳氢系树脂的使用量为100重量百分比,所述中空微粒的使用量为5重量百分
比至10重量百分比,且所述压电表层、所述吸音层及所述粘结层的总厚度为
0.5毫米至1毫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性吸音复合膜,其中所述聚氟系树脂是β相
的聚偏氟乙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性吸音复合膜,其中所述具有羟基的聚碳氢
系树脂具有如下式(I)所示的结构:
于式(I)中,a与b的比例为75:22至82:18,且a与d的比例为75:3
至8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照傑谢建正刘仁湧吴世昌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