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形电池弹性定位压紧夹具,其包括有底座,底座上固定有多个相互平行的隔板,底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邻两个隔板之间由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底座的前侧设有第一上滑杆、第一下滑杆、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其中,通过驱动第一上滑杆和第一下滑杆相对滑动,使得夹具处于张开状态,从而方便地将电池装载于夹具上,装载电池之后,利用第一弹性件而驱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反向复位,使得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均向隔板靠拢并将电池夹紧,其相比现有技术中以手动方式将电池夹紧的方式而言,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自动化性能,节省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夹具,尤其涉及一种方形电池弹性定位压紧夹具。
技术介绍
在动力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气密性检测、绝缘性检测、激光打印标记、读取电池条码等操作。目前,很多企业还是分多台半自动设备进行人工操作,其夹具是配合人工上下料使用的,一次装夹电池数量少,不适合多工位自动化设备使用,而且这种装夹方式的效率低,占用空间大,人工上下料和搬运劳动强度大,品质稳定性较差,也不符合节能环保的时代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自动化性能、节省人工成本的方形电池弹性定位压紧夹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形电池弹性定位压紧夹具,其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有多个相互平行的隔板,相邻两个隔板之间由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其中:所述底座的前侧设有第一上滑杆、第一下滑杆、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所述第一上滑杆和第一下滑杆均穿过且滑动连接于隔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左侧设有夹持且固定于第一上滑杆的第二夹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右侧设有夹持且固定于第一下滑杆的第三夹块;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于第一活动板的端部,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于第二活动板的端部,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通过第一弹性件抵接。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上滑杆和第一下滑杆均穿过且滑动连接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右侧设有夹持且固定于第一下滑杆的第一夹块,所述第二侧板的左侧设有夹持且固定于第一上滑杆的第四夹块;所述底座的后侧设有第二上滑杆、第二下滑杆、第三滑块以及第四滑块,所述第二上滑杆和第二下滑杆均穿过且滑动连接于第一侧板、隔板、第三滑块、第四滑块和第二侧板,其中:所述第一侧板的右侧设有夹持且固定于第二上滑杆的第五夹块;所述第三滑块的左侧设有夹持且固定于第二下滑杆的第六夹块;所述第四滑块的右侧设有夹持且固定于第二上滑杆的第七夹块;所述第二侧板的左侧设有夹持且固定于第二下滑杆的第八夹块;所述第三滑块固定连接于第一活动板的端部,所述第四滑块固定连接于第二活动板的端部,所述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之间通过第二弹性件抵接;所述第一侧板的左侧设有第一连接板且二者之间设有弹簧,所述第一上滑杆的端部和第二下滑杆的端部均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右侧设有第二连接板且二者之间设有弹簧,所述第二上滑杆的端部和第一下滑杆的端部均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左侧和第二连接板的右侧均设有限位块。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对移动。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有两个夹爪以及夹爪气缸,两个夹爪分别设于第一连接板的外侧和第二连接板的外侧,且由夹爪气缸驱动两个夹爪相对移动而向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施加相对的压力。优选地,所述底座上固定有挡板,所述挡板与底座和隔板均垂直,且所述挡板与第二上滑杆和第二下滑杆相邻设置,所述方形电池弹性定位压紧夹具还包括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侧板与隔板之间、第一活动板与隔板之间、第二活动板与隔板之间以及第二侧板与隔板之间均设有与隔板平行且水平延伸的顶杆,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顶杆靠近或者远离挡板。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有顶杆气缸和支撑板,所述顶杆垂直设于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背向顶杆的一侧设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底部设有凹口,所述顶杆气缸的活塞杆垂直于支撑板,且活塞杆的端部设有向上延伸的凸块,所述凸块卡合于凹口内。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与隔板之间、第一活动板与隔板之间、第二活动板与隔板之间以及第二侧板与隔板之间均设有至少两个顶杆,至少两个顶杆以竖直方向依次分布。优选地,所述顶杆的端部设有防损触头。优选地,所述把手与支撑板之间设有固定座,所述支撑板与固定座弹性连接,所述把手与固定座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方形电池弹性定位压紧夹具中,通过驱动第一上滑杆和第一下滑杆相对滑动,使得夹具处于张开状态,从而方便地将电池装载于夹具上,装载电池之后,只需卸掉对第一上滑杆和第一下滑杆施加的压力,利用第一弹性件而驱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反向复位,第一上滑杆和第一下滑杆向相反方向滑动,使得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均向隔板靠拢并将电池夹紧,其相比现有技术中以手动方式将电池夹紧的方式而言,本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自动化性能,节省人力。附图说明图1为底座的立体图。图2为弹性定位压紧夹具第一视角的局部立体图。图3为图2中装载电池后的弹性定位压紧夹具的局部立体图。图4为弹性定位压紧夹具第二视角的立体图。图5为顶杆及支撑板的侧视图。图6为弹性定位压紧夹具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更加详细的描述。首先说明:本实施例中对于前、后、左、右的方位定义均以图1为基准,上述方位定义仅为了更加简要、清楚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各部件的位置关系,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因此,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基础上作出的方位更改,均应当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方形电池弹性定位压紧夹具,结合图1至图4所示,该方形电池弹性定位压紧夹具包括有底座1,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多个相互平行的隔板10,相邻两个隔板10之间由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活动板13和第二活动板14,其中:所述底座1的前侧设有第一上滑杆30、第一下滑杆31、第一滑块15以及第二滑块16,所述第一上滑杆30和第一下滑杆31均穿过且滑动连接于隔板10、第一滑块15和第二滑块16;所述第一滑块15的左侧设有夹持且固定于第一上滑杆30的第二夹块18;所述第二滑块16的右侧设有夹持且固定于第一下滑杆31的第三夹块19;所述第一滑块15固定连接于第一活动板13的端部,所述第二滑块16固定连接于第二活动板14的端部,所述第一滑块15和第二滑块16之间通过第一弹性件32抵接。当用户装载电池100时,先对第一上滑杆30和第一下滑杆31施加相对压力,以克服第一弹性件32的弹力,使得第一上滑杆30和第一下滑杆31以相对的方向滑动,同时,在四个夹块的抵挡作用下,第一上滑杆30带动第一活动板13向远离隔板10的方向滑动,第一下滑杆31带动第二活动板14向远离隔板10的方向滑动,夹具处于张开状态,再将电池100装入第一活动板13与隔板10之间以及第二活动板14与隔板10之间,之后,对第一上滑杆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方形电池弹性定位压紧夹具](https://img.jigao616.com/upload/patent/2018/2/7/17514313.gif)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形电池弹性定位压紧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有多个相互平行的隔板,相邻两个隔板之间由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其中:所述底座的前侧设有第一上滑杆、第一下滑杆、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所述第一上滑杆和第一下滑杆均穿过且滑动连接于隔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左侧设有夹持且固定于第一上滑杆的第二夹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右侧设有夹持且固定于第一下滑杆的第三夹块;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于第一活动板的端部,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于第二活动板的端部,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通过第一弹性件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形电池弹性定位压紧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
上固定有多个相互平行的隔板,相邻两个隔板之间由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活动
板和第二活动板,其中:
所述底座的前侧设有第一上滑杆、第一下滑杆、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
所述第一上滑杆和第一下滑杆均穿过且滑动连接于隔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
所述第一滑块的左侧设有夹持且固定于第一上滑杆的第二夹块;所述第二
滑块的右侧设有夹持且固定于第一下滑杆的第三夹块;
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于第一活动板的端部,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于第
二活动板的端部,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通过第一弹性件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电池弹性定位压紧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
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上滑杆和第一下滑杆
均穿过且滑动连接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右侧设有夹持且固
定于第一下滑杆的第一夹块,所述第二侧板的左侧设有夹持且固定于第一上滑
杆的第四夹块;
所述底座的后侧设有第二上滑杆、第二下滑杆、第三滑块以及第四滑块,
所述第二上滑杆和第二下滑杆均穿过且滑动连接于第一侧板、隔板、第三滑块、
第四滑块和第二侧板,其中:
所述第一侧板的右侧设有夹持且固定于第二上滑杆的第五夹块;所述第三
滑块的左侧设有夹持且固定于第二下滑杆的第六夹块;所述第四滑块的右侧设
有夹持且固定于第二上滑杆的第七夹块;所述第二侧板的左侧设有夹持且固定
于第二下滑杆的第八夹块;
所述第三滑块固定连接于第一活动板的端部,所述第四滑块固定连接于第
二活动板的端部,所述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之间通过第二弹性件抵接;
所述第一侧板的左侧设有第一连接板且二者之间设有弹簧,所述第一上滑
杆的端部和第二下滑杆的端部均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右侧
设有第二连接板且二者之间设有弹簧,所述第二上滑杆的端部和第一下滑杆的
端部均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林,周延河,张福厅,李宇卓,熊新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光大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