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推动卡无屑装配的电磁继电器,包括动簧、衔铁、推动卡和基座;所述推动卡通过推动卡与基座之间的无过盈卡装结构卡入所述基座的轨道上并只能沿着基座所限位的轨道直线往返移动,所述推动卡在直线往返运动的一端与衔铁呈接触式相配合,使衔铁仅能单向推动推动卡移动,所述推动卡在直线往返运动的另一端与动簧也呈接触式相配合,使推动卡也仅能单向推动动簧动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这种电磁继电器在推动卡的装配中,不采用过盈装配,不会产生塑料粉屑;装配后的继电器,其推动卡的定位及动作轨迹通过基座确定,在继电器正常工作中不易摩擦出塑料粉屑,且推动卡的运动轨迹非常简单,装配精度也更加精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推动卡无肩装配的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电磁继电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将电能转化成磁能再转化成机械能,利用机械能接通和分断被控制的电路,实现“继电”的作用。接通电信号是电磁继电器的最主要的功能之一,而长期以来,电磁继电器装配过程中产生的塑料粉肩,或者继电器机械动作中产生的塑料粉肩等都是影响电接触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减少塑料粉肩是继电器制造厂的重要课题。在传统的继电器设计中,对继电器中间机构(即推动卡)的定位往往通过与推动卡相作用的两个零件一一动簧、衔铁来定位,在这种结构中,为了实现对推动卡的有效定位,往往需要动簧和衔铁对推动卡的前、后、左、右进行全方位定位。这样,动簧、衔铁等金属零件的冲裁边往往需要与塑料材料制作而成的推动卡直接接触,在装配过程中和继电器的机械动作中,由于动簧、衔铁的冲裁边与塑料的推动卡相互磨擦,容易产生出塑料粉肩,从而影响电接触可靠性。虽然,现有技术的电磁继电器产品在细节上作了设计改进,比如将与推动卡接触的动簧部分翻边以避免冲裁边直接与推动卡相互摩擦等,但是这种改善非常有限且工艺复杂,成本高且效果差。另外,现有技术的电磁继电器的推动卡由于受动簧、衔铁的共同作用,其运动轨迹随着动簧、衔铁的转动而发生变化,推动卡的运行轨迹非常复杂,造成装配精度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推动卡无肩装配的电磁继电器,这种电磁继电器在推动卡的装配中,不采用过盈装配,不会产生塑料粉肩;装配后的继电器,其推动卡的定位及动作轨迹通过基座确定,在继电器正常工作中不易摩擦出塑料粉肩,且推动卡的运动轨迹非常简单,装配精度也更加精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推动卡无肩装配的电磁继电器,包括动簧、衔铁、推动卡和基座;所述推动卡通过推动卡与基座之间的无过盈卡装结构卡入所述基座的轨道上并只能沿着基座所限位的轨道直线往返移动,所述推动卡在直线往返运动的一端与衔铁呈接触式相配合,使衔铁仅能单向推动推动卡移动,所述推动卡在直线往返运动的另一端与动簧也呈接触式相配合,使推动卡也仅能单向推动动簧动作。所述推动卡与基座之间的无过盈卡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推动卡和基座的其中之一的凸部、设置推动卡和基座的其中之另一的凹口,推动卡与基座通过两者中的凸部和凹口的配合而进入基座的轨道中。所述凸部设在基座上,所述凹口设在推动卡中,所述推动卡通过凹口对基座的凸部的让位而进入基座凸部下的基座的轨道上。所述基座设有用来配合于卧式磁路的容纳腔,所述凸部设在容纳腔的顶壁向外延伸处,所述的延伸方向为沿着推动卡的宽度方向;所述推动卡为框形结构,所述凹口设在推动卡的两条长边框的内侧;所述推动卡套在基座的容纳腔的顶部,推动卡通过凹口对基座的凸部的让位,使得推动卡的长边框进入由基座的凸部和基座容纳腔的顶壁所围成的基座轨道中。所述基座的两边的凸部分别为两个,两个凸部分别设在容纳腔的两端,所述推动卡的两条长边框的内侧也设有两个凹口,以分别与基座的凸部相配合。在基座的每边的两个凸部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半圆柱形凸出,以在推动卡装入基座时,与推动卡相抵靠。所述卧式磁路配合在基座的容纳腔中,所述卧式磁路包括线圈架,所述线圈架向上凸伸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推动卡一端的短边框的外侧相配合,以防止推动卡向衔铁一端的外侧弹出。所述推动卡的一端还设有凹部,所述衔铁的顶部靠在推动卡的一端的凹部中,以实现推动卡的一端与衔铁呈接触式相配合。所述凹部设成台阶式,卧式磁路的线圈架的限位块配合在凹部的最里侧,衔铁则配合在凹部的台阶处。所述推动卡的另一端为尖形,其尖端处设为弧形形状,所述推动卡的另一端的弧形尖端抵靠在所述动簧的顶部,以实现推动卡的另一端与动簧呈接触式相配合。本技术的一种推动卡无肩装配的电磁继电器,在装配过程中包括:A.将动簧安装固定在基座上;B.将磁路部分向基座的容纳腔内推送; C.当磁路部分推到一定距离时,将推动卡的凹口对准基座的凸部装入,然后与磁路部分一同向前推压装到位,此时,推动卡的另一端与动簧相接触,推动卡的长边框进入由基座的凸部和基座容纳腔的顶壁所围成的基座轨道中,线圈架的限位块抵在推动卡一端的短边框的外侧;D.装入衔铁部分,使衔铁部分的衔铁的顶部靠在推动卡的一端的凹部中。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由于采用了推动卡通过推动卡与基座之间的无过盈卡装结构卡入所述基座的轨道上并只能沿着基座所限位的轨道直线往返移动,且推动卡在直线往返运动的一端与衔铁呈接触式相配合,使衔铁仅能单向推动推动卡移动,所述推动卡在直线往返运动的另一端与动簧也呈接触式相配合,使推动卡也仅能单向推动动簧动作。本技术的这种结构,在推动卡的装配中,不采用过盈装配,推动卡与动簧、衔铁均采用接触配合,没有卡装时的过盈配合,因此不会产生塑料粉肩;装配后的继电器,其推动卡的定位及动作轨迹都是通过基座确定,在继电器正常工作中,推动卡与动簧、衔铁同样采用接触配合,不易摩擦出塑料粉肩。2、本技术由于采用了推动卡通过推动卡与基座之间的无过盈卡装结构卡入所述基座的轨道上并只能沿着基座所限位的轨道直线往返移动,使得推动卡的运动轨迹为平面直线形,运动轨迹非常简单,装配精度也更加精确。3、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在基座的容纳腔的顶壁向外延伸设置凸部,将推动卡设为框形结构,并在推动卡的两条长边框的内侧设置凹口,且将基座的凸部和基座容纳腔的顶壁围成基座轨道,在推动卡安装时,只需将推动卡的凹口对准基座的凸部压入,就可以使得推动卡的长边框进入由基座的凸部和基座容纳腔的顶壁所围成的基座轨道中。本技术的这种结构,装配简单,易实现自动装配。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推动卡无肩装配的电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本技术的电磁继电器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本技术的电磁继电器(转动一个方向)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本技术的电磁继电器的基座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本技术的电磁继电器的推动卡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本技术的推动卡、动簧、衔铁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本技术的推动卡准备装入基座时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本技术的推动卡卡入基座时的俯视图;图8是沿图7中A-A线的剖视图;图9是实施例本技术的推动卡卡进基座到位时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本技术的推动卡卡进基座到位时的俯视图;图11是沿图10中B-B线的剖视图;图12是实施例本技术的推动卡在基座轨道移动时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13是实施例本技术的推动卡在基座轨道移动时的俯视图;图14是沿图13中C-C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1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推动卡无肩装配的电磁继电器,包括接触系统、磁路系统、基座I和推动部分,磁路系统由磁路部分2和衔铁部分组成,衔铁部分包括衔铁3,接触系统包括动簧4和静簧;推动部分为推动卡5。其中,磁路部分2采用卧式磁路。推动卡5通过推动卡与基座之间的无过盈卡装结构卡入所述基座I的轨道上并只能沿着基座所限位的轨道直线往返移动,推动卡5在直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推动卡无屑装配的电磁继电器,包括动簧、衔铁、推动卡和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卡通过推动卡与基座之间的卡装结构卡入所述基座的轨道上并只能沿着基座所限位的轨道直线往返移动,所述推动卡在直线往返运动的一端与衔铁呈接触式相配合,使衔铁仅能单向推动推动卡移动,所述推动卡在直线往返运动的另一端与动簧也呈接触式相配合,使推动卡也仅能单向推动动簧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侠,刘金枪,谭忠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