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75901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9 0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防汛减灾技术领域,提供了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模型,包括:针对防汛减灾能力筛选出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指标;对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指标进行转化,使其统一表示为极大型指标;对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指标的极大型指标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分别对经过无量纲化处理的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制定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指标阈值;依据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指标权重值和防汛减灾能力评价阈值,再采用水文水力模型技术、层次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制作出基于MatLab系统平台的防汛减灾能力层次灰色耦合评价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更好的预防水灾,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同时是针对不同地区进行不同的考虑的,更加精确,做到有效预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防汛减灾
,特别涉及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模型
技术介绍
城市防汛安全事关公共安全、社会稳定和百姓切身利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 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指出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我国公共安 全面临严峻挑战,对科技提出重大战略需求。"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是其中的优先主 题,提高对自然灾害的早期发现与防范能力以及应急救护综合能力,是其主要发展思路之 一。研究开发台风、暴雨、洪水灾害等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关键技术,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综 合风险分析评估技术是重点之一。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 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 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 目前,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任何文章与专利设计到防汛减灾能力的评价内容和评价 方法。 评价是指"根据确定的目的来测定对象系统的属性,并将这种属性变为客观定量 计值或者主观效用的行为"。评价方法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经历了从定性评价到定量评 价,从单指标单目标评价到多指标多目标综合评价,从静态评价到动态评价的过程,其它学 科的知识也逐渐应用到评价工作中。城市防汛减灾系统中包括随机性、模糊性和灰色性等 大量不确定性,因此不确定分析方法在城市防洪减灾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对于这种 存在大量不确定性的评价体系应用较多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主成分分 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TOPSIS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度法等。各种评 价方法的出发点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各有其优缺点。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弥补现有技术的空白,防汛减灾
急需一种防汛减 灾能力评价模型,主要包括:防汛减灾能力指标确定、指标权重确定、指标阈值确定、评价方 法确定等内容,能够更好的预防水灾,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同时是针对不同地区 进行不同的考虑的,更加精确,做到有效预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模型,技术方案如下: 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模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针对防汛减灾能力进行研究,分类、分层筛选出合适的防汛减灾能力评价 指标; 步骤二,对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指标进行转化,使其统一表示为极大型指标; 步骤三,对步骤二中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指标的极大型指标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 理; 步骤四,分别对步骤三中经过无量纲化处理的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计 算; 步骤五,制定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指标阈值和指标分级标准; 步骤六,依据步骤四中得出的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指标权重值和步骤五中的防汛减 灾能力评价阈值和指标分级标准,再采用水文水力模型技术、层次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相结 合的评价方法,制作出防汛减灾能力层次灰色耦合评价模型。 优选的,在上述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模型中,步骤一中分类、分层筛选出合适的防汛 减灾能力评价指标的具体步骤为: 首先,构建四个层级的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层为目标层,即防汛减灾能力;第二层为系统层,包括工程性防汛 减灾能力和非工程性防汛减灾能力;第三层为准则层,工程性防汛减灾能力细分为海塘工 程、防汛墙工程、区域除涝工程、城镇排水工程;非工程性防汛减灾能力细分为监测预报预 警、应急抢险救援、防汛减灾管理;第四层为指标层,筛选出30项评价指标。优选的,在上述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模型中,指标层内筛选出的30项指标中包括工 程性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指标17项,分别为海塘防御标准、海塘达标率、海塘薄弱岸段占比、 防汛墙防御标准、防汛墙达标率、防汛墙薄弱岸段占比、区域除涝标准、河湖面积达标率、水 位预降达标率、水闸规模达标率、排涝栗站规模达标率、病险水闸个数占比、城镇排水标准、 排水管网普及率、排水管网达标率、排水系统覆盖率、综合径流系数;非工程性防汛减灾能 力评价指标13项,分别为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24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强对流天气预 报时效、水文遥测站网建设运行、24小时潮位预报准确率、积水监测系统建设运行、防汛设 施应急抢险成效、防汛应急预案完善程度、防汛抢险队伍配备、防汛物资储备、防汛法律法 规建设执行、防汛指挥系统建设运行、防汛信息保障程度。优选的,在上述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模型中,指标层内筛选出的30项指标的具体计 算方法为: (1)海塘防御标准:采用实地调查监测与防洪、防潮模型技术模拟计算相结合的分 析方法,综合研究确定海塘工程现状达到的实际防御标准;一是用海塘分段达到的不同设 防标准实际长度及其分布表示;二是用海塘达到的不同设防标准岸段实际长度占比作为权 重按分级标准分区域统计的加权平均值来量化; (2)海塘达标率: (3)海塘薄弱岸段占比: (4)防汛墙防御标准:采用实地调查监测与防洪、防潮模型技术模拟计算相结合的 分析方法,综合研究确定防汛墙工程现状达到的实际防御标准。一是用防汛墙工程分段达 到的不同设防标准实际长度及其分布表示;二是用防汛墙工程达到的不同设防标准岸段实 际长度占比作为权重按分级标准分区域统计的加权平均值来量化; (5)防汛墙达标率: (6)防汛墙薄弱岸段占比: (7)区域除涝标准:利用感潮河网水文水动力数学模型技术,模拟计算分析确定区 域除涝工程现状达到的实际防涝标准情况; (13)城镇排水标准:采用实地调查监测和对照分析城镇排水规划建设要求相结合 的方法,或者结合利用排水系统管网水力数学模型技术,模拟计算分析确定城镇排水工程 现状达到的实际排水防涝标准;一是按照排水系统逐一评估城镇排水工程达到的排水标准 及其分布;二是按照城镇排水分级标准分区域统计出以排水系统服务面积占比作为相应排 水标准权重的加权平均值来量化; (18)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 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预报的台风中心24小时后位置-实际观测位置| ; (19)24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 (20)强对流天气预报时效(min): 强对流天气预报时效(min) = |发布强对流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的时刻-灾害性天气首次出现时刻 (21)水文遥测站网建设运行:采用现状调查分析、专业计量认证核定和规范标定 检查及专家咨询评审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评价分级标准,判定水文遥测站网建设运行状态; (22)24小时潮位预报准确率:根据2008年水利部发布的《水文情报预报规范》计 算; (23)积水监测系统建设运行:采用现状调查分析、专业计量认证核定和规范标定 检查及专家咨询评审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评价分级标准,判定积水监测系统建设运行状态; (24)防汛设施应急抢险成效:采用现状调查分析、灾情损失评估及专家咨询评议 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评价分级标准,判定防汛设施应急抢险的成效; (25)防汛应急预案完善程度:采用现状调查分析、防汛工作检查和总结及专家咨 询评议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评价分级标准,判定防汛应急预案完善程度; (26)防汛抢险队伍配备:采用现状调查分析和防汛工作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 评价分级标准,判定防汛抢险队伍配备状况; (27)防汛物资储备:采用现状调查分析、防汛工作检查及专家咨询评议相结合的 方法,根据评价分级标准,判定防汛物资储备情况;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针对防汛减灾能力进行研究,分类、分层筛选出合适的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指标;步骤二,对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指标进行转化,使其统一表示为极大型指标;步骤三,对步骤二中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指标的极大型指标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步骤四,分别对步骤三中经过无量纲化处理的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计算;步骤五,制定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指标阈值和指标分级标准;步骤六,依据步骤四中得出的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指标权重值和步骤五中的防汛减灾能力评价阈值和指标分级标准,再采用水文水力模型技术、层次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制作出防汛减灾能力层次灰色耦合评价模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贵泉唐迎洲郭超颖高程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