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映津专利>正文

水质安全生物跟踪监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75227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9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质安全生物跟踪监测设备,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正表面上方设有液晶触摸屏,所述的液晶触摸屏下方温度显示屏,所述的温度显示屏的下方内部设有加料箱;加料箱的底部设营养液加料口,顶部设营养箱液位指示器;加料箱下方设生物饲养室;生物饲养室内设温度传感器、传感器、带有动态图像分析软件的网络监视器和灯管,在各加料箱和各生物饲养室之间后面设管路及控制单元A或管路及控制单元B,壳体正表面下方设温度调节器;网络监视器和传感器通过网络线与中央控制信息处理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时监控饮用水水体安全,实现水质安全的生物在线跟踪监测,并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分析水体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质安全生物预警领域,特别涉及水质安全生物跟踪监测设备
技术介绍
水是生命之源,与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水质安全是首要问题。我国水质标准越来越严格,对于水源地的保护也越来越关注;特别对于饮用水,由卫生部、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大幅度增加了有机污染物、微生物消毒副产物指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依赖于环境,而环境是由许许多多的因子组成的,对于每一种环境因子,生物都有一个能够生存的范围。每种生物都有其自身的生态幅,即生物能够生存的环境变化幅度。当生物处于显著偏离其适应需求的环境条件时,则会引起生物生命活动的不良变化,这种变化起初可能是暂时性的,但生物的生命活动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弱化,当胁迫超过生物自身调节能力的极限时,则可能导致生物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死亡。为确保供水水质安全,可利用模式生物对内外环境变化的某些反应特性来检测、监控水体原水及自来水水质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清楚、高效,实时监控饮用水水体是否存在毒性以及是否富营养化的水质安全生物跟踪监测设备,以实现水质安全的生物在线跟踪监测,并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分析水体安全性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水质安全生物跟踪监测设备,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正表面上方设有液晶触摸屏,所述的液晶触摸屏下方依次设有一个及一个以上的温度显示屏,所述的温度显示屏的下方内部依次设有第一加料箱和第二加料箱;所述的第一加料箱和第二加料箱的底部设有一个及一个以上的营养液加料口,顶部设有一个及一个以上的液位指示器;所述的第一加料箱和第二加料箱下方依次设有第一生物饲养室、第二生物饲养室、第三生物饲养室;所述的第一生物饲养室、第二生物饲养室、第三生物饲养室内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传感器、网络监视器和灯管,在各加料箱和各生物饲养室之间后面设有管路及控制单元A或管路及控制单元B,所述的壳体正表面下方设有温度调节器;所述的网络监视器和传感器通过网络线与中央控制信息处理单元相连;所述的管路及控制单元A中的中央控制信息处理单元的一边端口通过电线分别与液晶触摸屏、第一蠕动栗、第二蠕动栗、温度调节器相连;另一边端口通过电线分别与第一生物饲养室内的灯管、各生物饲养室内的温度传感器、传感器、第一电动排污阀、第二电动排污阀和第二流入控制阀、第三电动排污阀相连;所述的温度调节器分别通过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三进水管与第一生物饲养室、第二生物饲养室、第三生物饲养室相连;所述的第一生物饲养室、第二生物饲养室、第三生物饲养室内设有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第三出水管;所述的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第三出水管与总出水管相连;所述的总出水管的出水口与出水光催化处理单元相连;所述的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三进水管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水阀、第二进水阀、第三进水阀;所述的第一生物饲养室、第二生物饲养室、第三生物饲养室的底部与电动分支排污管的一端相连,电动分支排污管的另一端与总排污管相连;手动分支排污管的一端与电动分支排污管相连,另一端与总排污管相连,所述的手动分支排污管上分别设有第一手动排污阀、第二手动排污阀、第三手动排污阀;所述的总排污管上设有总排污阀;所述的温度调节器通过进水管与第一生物饲养室相连;所述的第一生物饲养室、第二生物饲养室、第三生物饲养室内设有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第三出水管;所述的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第三出水管与总出水管相连;所述的总出水管的出水口与出水光催化处理单元相连;所述的第一生物饲养室、第二生物饲养室、第三生物饲养室的数量为一个及一个以上,它们通过连通管相连或不相连,每个生物饲养室的前端使用玻璃或亚力克透明材料;所述的第一生物饲养室、第二生物饲养室、第三生物饲养室组成的多通道流通生物测试室的通道入流及出流处使用特殊的网状结构密封,以保证水生生物不会因液体循环流出通道;所述的传感器为溶解氧传感器、pH传感器、ORP传感器、浊度传感器、氨氮传感器或生物电磁信号传感器、生物声波信号传感器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优点是:采用坚固耐用的材料制成且外形美观;体积小巧,运输方便,安装灵活,适用范围广;本技术全自动运行时无需专人操作,并可实现远程在线跟踪监测;本技术可快速检测系统不可预知的危险,采用生物监测能够反映出污染物在自然条件下对生物的综合影响,对水环境的评价更客观、全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水质安全生物跟踪监测设备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图。图2是图1中的管路及控制单元A(100)的结构连接图。图3是本技术水质安全生物跟踪监测设备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图。图4是图3中的管路及控制单元B(200)的结构连接图。其中:1、液晶触摸屏;2、温度显示屏;3、营养液加料口; 4、营养箱液位指示器;5、第一生物饲养室;6、第二生物饲养室;7、连通管;8、第三生物饲养室;17、第三进水管;18、第二进水管;19、第一进水管;23、网络视频监视器;24、灯管;25、传感器;26、壳体;28、温度调节器;29、温度传感器;31、中央控制信息处理单元;32、第一电动排污阀;33、第一手动排污阀;34、第二电动排污阀;35、第二手动排污阀;36、第二流入控制阀;37、第三电动排污阀;38、第三手动排污阀;39、总排污阀;40、第三进水阀;41、第二进水阀;42、第一进水阀;44、第一加料箱;45、第二加料箱;46、第一蠕动栗;47、第二蠕动栗;48、手动分支排污管;49、电动分支排污管;50、总排污管;51、出水管;52、第一出水管;53、第二出水管;54、第三出水管;55、进水管;56、进水阀;57、第一出水管;58、第二出水管;59、第三出水管;60、出水光催化处理单元;100、管路及控制单元A; 200、管路及控制单元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水质安全生物跟踪监测设备,包括壳体26,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26正表面上方设有液晶触摸屏I,所述的液晶触摸屏I下方依次设有一个及一个以上的温度显示屏2,所述的温度显示屏2的下方内部依次设有第一加料箱44和第二加料箱45;所述的第一加料箱44和第二加料箱45的底部设有一个及一个以上的营养液加料口 3,顶部设有一个及一个以上的液位指示器4;所述的第一加料箱44和第二加料箱45下方依次设有第一生物饲养室5、第二生物饲养室6、第三生物饲养室8;所述的第一生物饲养室5、第二生物饲养室6、第三生物饲养室8内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29、传感器25、网络视频监视器23和灯管24,在各加料箱和各生物饲养室之间后面设有管路及控制单元AlOO或管路及控制单元B200,所述的壳体26正表面下方设有温度调节器28;所述的网络视频监视器23和传感器25通过网络线与中央控制信息处理单元31相连。所述的管路及控制单元AlOO中的中央控制信息处理单元31的一边端口通过电线分别与液晶触摸屏1、第一蠕动栗46、第二蠕动栗47、温度调节器28相连;另一边端口通过电线分别与第一生物饲养室5内的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质安全生物跟踪监测设备,包括壳体(26),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26)正表面上方设有液晶触摸屏(1),所述的液晶触摸屏(1)下方依次设有一个及一个以上的温度显示屏(2),所述的温度显示屏(2)的下方内部依次设有第一加料箱(44)和第二加料箱(45);所述的第一加料箱(44)和第二加料箱(45)的底部设有一个及一个以上的营养液加料口(3),顶部设有一个及一个以上的营养箱液位指示器(4);所述的第一加料箱(44)和第二加料箱(45)下方依次设有第一生物饲养室(5)、第二生物饲养室(6)、第三生物饲养室(8);所述的第一生物饲养室(5)、第二生物饲养室(6)、第三生物饲养室(8)内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29)、传感器(25)、网络视频监视器(23)和灯管(24),在各加料箱和各生物饲养室之间后面设有管路及控制单元A(100)或管路及控制单元B(200),所述的壳体(26)正表面下方设有温度调节器(28);所述的网络视频监视器(23)和传感器(25)通过网络线与中央控制信息处理单元(31)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映津刘毅勐
申请(专利权)人:林映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