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L-天冬氨酸或L-谷氨酸增甜剂制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739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L-天冬氨酸或L-谷氨酸的2-取代酰基衍生物新增甜剂制法中包括将β-或γ-羧基必要时被保护的L-天冬氨酸或L-谷氨酸与酸(R-[1],R-[2],R-[3])CCOOH或其氯化物和胺H-[2]N-R'反应,其中R-[1],R-[2],和R-[3]定义不同;反应使α-氨基和α-羧基形成两个酰胺键;并必要时将该产物转化成其生理适用盐,如钾盐,钠盐,铵盐,钙盐或镁盐。本发明专利技术增甜剂增甜性能和稳定性高,符合工业应用条件,特别适于使汽水增甜。(*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新L-天冬氨酸或L-谷氨酸增甜剂制法。这样制得的新增甜剂特别适用于增甜各种产品,特别是饮料,尤其是汽水,食品,糖果,糕点,口香糖,卫生品和洗刷制品,以及化妆品,药品和兽药品。众所周知,为以工业规模得到应用,增甜剂一方面应具有高甜性,用以限制使用成本,另一方面又应具有令人满意的稳定性,即与应用条件相容。在用于汽水的特殊情况下,这也是增甜剂的主要用途,极难于达到令人满意的稳定性,甚至某些这种饮料还呈酸性,PH一般为2.5-3.5。在US-A-3,725,453和3,775,460中,已说明下式天冬氨酸增甜剂:-->式中X为CF3或CCl3,而Y为4-CN-C6H4,4-Cl-C6H4,4-Br-C6H4,4-F-C6H4或C6H5。这些化合物中的每一种的增甜性能均已作了估价(见J.Med.Chem.,1973,16(2),P.162-166)。例如,式(1)化合物(X=CF3,而=4-CN-C6H4)的甜性为蔗糖的3000倍(与2%蔗糖液比较):式(A)中X=CF3,而Y=4-Cl-C6H4,4-Br-C6H4或C6H5的化合物之甜性比式(1)化合物差,为蔗糖的12-120倍。此外,已表明上述化合物中的L-天冬氨酰可由其高级同系基-->代替,即用L-谷氨酰代替,而同时又不会明显改变其甜性(见Naturwissenschaften,1981,68,143)。文献JP-A-87-132847则一般性说明了下式增甜剂:式中X为CN或NO2,n为1或2。其中特别强调的下式最具活性的化合物甜性也较低,估计为蔗糖的40倍:文献JP-A-87-132863则概括性说明了下式增甜剂:-->式中X为CF3CO或CCl3CO,Y为H,卤素,CN或NO2,n为1或2,星号表示氨基酸根可为L或DL构型。其中仅具体说明了两种化合物,均来自L-天冬氨酸(n=1),且其中Y=H,X=CF3CO和CCl3CO,其甜性分别为蔗糖的40倍和1倍。文献JP-A-87-252754则一般性描述了下式增甜剂:式中X为CN或NO2,R为H或1-10碳烷基,芳基,烷氧基或芳氧基,n为1或2,星号表明氨基酸根可为L或DL构型。在其具体说明的15个例子中(见表1),14种化合物为天冬氨酸衍生物,仅有一种为谷氨酸衍生物。这些化合物的甜性(SP)为蔗糖的1-720倍(与5%蔗糖液比较)。-->表1R  *  n  X  SPH  L  1  CN  40HL1NO21H  D  1  CN  110HD1NO250CH3D1CN10C6H5L1CN720C6H5L1NO2420CH3OL1CN70CH3OD1CN140C2H5OL1CN80C6H5OL1CN90C6H5CH2OL1CN260C6H5CH2OD1CN110C6H5CH2OD1NO270C6H5CH2OL2CN2-->这些化合物中,增甜性能最高的化合物(为蔗糖的720倍)衍生的L-天冬氨酸,如下式所述衍生自L-谷氨酸的唯一化合物甜性极低,约为蔗糖的2倍,这就排除了所有工业应用可能性。而在EP-A-0,338,946中又提出了下式一系列新的增甜剂:式中R为5-13碳烃基,可饱和或不饱和,无环,环状或混合形态;R′为4-氰基苯基,2-氰基吡啶-5-基或2-氰基嘧啶-5-基,n为1或2。该文献中还包括25个实施例(表2)。该文献中所述的优选化合物之一的甜性为蔗糖的1000倍,如下式:-->表2R  n  R′  SPCH3(CH2)3CH214-CN-C6H4300CH3(CH2)4CH214-CN-C6H4600CH3(CH2)5CH214-CN-C6H42000CH3(CH2)6CH214-CN-C6H4400(CH3CH2)2CHCH214-CN-C6H4200(CH3)2CHCH2CH214-CN-C6H4100c-C6H11CH214-CN-C6H4200c-C6H11CH(CH3)14-CN-C6H4200C6H5CH214-CN-C6H41000C6H5CH2CH214-CN-C6H4300CH3(CH2)3CH224-CN-C6H41500CH3(CH2)4CH224-CN-C6H45000CH3(CH2)5CH224-CN-C6H47000CH3(CH2)6CH224-CN-C6H42000(CH3)2CHCH2CH224-CN-C6H4800CH3(CH2)2CH(CH3)CH224-CN-C6H45000CH3(CH2)2CH=CHCH224-CN-C6H43000CH3CH=CHCH=CHCH224-CN-C6H42000C6H5CH224-CN-C6H420C6H5CH=CHCH224-CN-C6H42000C6H5CH(CH3)CH2CH224-CN-C6H4400c-C6H11CH2CH2CH224-CN-C6H47000C6H5CH2CH224-CN-C6H4300C6H5CH2CH2CH224-CN-C6H4800CH3(CH2)5CH222-CN-pyrid-5-yl4000-->因此,仅有有限数量的上述现有技术化合物达到了令人满意的增甜能力。此外,所有这些化合物在其用作增甜剂时都具有很大的缺点,也就是说其水溶液稳定性低(在合成增甜剂的常规应用条件下),这大大限制了其工业应用性,甚至使其不可能。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出一系列新增甜剂制法,即天冬氨酸或谷氨酸衍生物制法,这两类物质味觉质量极好,增甜性能极高,可达蔗糖的20000倍以上。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系列新增甜剂制法,这些增甜剂稳定性高,符合工业应用要求。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下式增甜剂及其生理适用盐制法:式中:R为下式酰基:-->式中:R1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苯基,甲氧基,乙氧基,三卤代甲基,氯或氯甲基;R2为氢或甲基,乙基或甲氧基;或R1和R2与其连接碳原子一起形成3-6碳环烷基;R3为3-11碳烷基,3-7碳烯基,3-7碳环烷基,环烷基烷基,其中环烷基含3-6碳,烷基含1-3碳,苯基,苯基烷基,其中烷基含1-3碳,3-10碳烷氧基,3-6碳环烷氧基,其中与氧连接的第1碳相邻的两个位置可分别被1或2个甲基所取代,环烷基烷氧基,其中环烷基含3-6碳,烷氧基含1-3碳,苯氧基,苯基烷氧基,其中烷氧基含1-3碳;n为1或2;R′为下式基团:式中Y和Z相同或不同,可为N或CH,而X选自CN,NO2,Cl,CF3,COOCH3,COCH3,COCF3,CONH2,CON(CH3)2,SO2CH3,N3或H;其特征是其中包括以任意顺序将以下物质反应:一方面是L-天冬氨酸或L-谷氨酸,其中β或α-羧基必要时可分别得到保护,和另一方面是:-->下式酸:或其氯化物;和式H2N-R′胺;R和R′如上定义;反应的结果是借助L-天冬氨酸或L-谷氨酸的α-氨基和α-羧基建立起两个酰胺键;并在必要时将这样得到的产物转化成其生理适用盐,如钠盐,钾盐,铵盐,钙盐或镁盐。按特定实施方案,对L-天冬氨酸中的β-羧基或L-谷氨酸的α-羧基预先进行保护的办法如下:形成酯,特别是叔丁酯或苄酯;或形成酐,如下式:其中氨基必要时成盐或得到保护。按第一实施方案,本专利技术方法包括:a)将L-天冬氨酸或L-谷氨酸与式(Ⅲ)胺反应制成(Ⅱ)氨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下式增甜剂及其生理适用盐制法:***(Ⅰ)式中R为下式酰基:***式中:R↓[1]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苯基,甲氧基,乙氧基,三卤代甲基,氯或氯甲基;R↓[2]为氢或甲基,乙基或甲氧基;或R↓[1]和R ↓[2]与其连接碳原子一起形成3-6碳环烷基;R↓[3]为3-11碳烷基,3-7碳烯基,3-7碳环烷基,环烷基烷基,其中环烷基含3-6碳,烷基含1-3碳,苯基,苯基烷基,其中烷基含1-3碳,3-10碳烷氧基,3-6碳环烷氧基,其中与氧连 接的第1碳相邻的两个位置可分别被1或2个甲基所取代,环烷基烷氧基,其中环烷基含3-6碳,烷氧基含1-3碳,苯氧基,苯基烷氧基,其中烷氧基含1-3碳;n为1或2;R′为下式基团:***式中Y和Z相同或不同,可为N或CH,而X选自C H,NO↓[2],Cl,CF↓[3],COOCH↓[3],COCH↓[3],COCF↓[3],CONH↓[2],CON(CH↓[3])↓[2],SO↓[2]CH↓[3],N↓[3]或H;其特征是其中包括以任意顺序将以下物质反应:一方 面是L一天冬氨酸或L一谷氨酸,其中β或α一羧基必要时可分别得到保护,和另一方面是:下式酸:***或其氯化物;和式H↓[2]N-R′胺;R和R′如上定义;反应的结果是借助L一天冬氨酸或L一谷氨酸的α-氨基和α-羧基 建立起两个酰胺键;并在必要时将这样得到的产物转化成其生理适用盐,如钠盐,钾盐,铵盐,钙盐或镁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FR 1989-10-24 89142361、下式增甜剂及其生理适用盐制法:式中R为下式酰基:式中:R1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苯基,甲氧基,乙氧基,三卤代甲基,氯或氯甲基;R2为氢或甲基,乙基或甲氧基;或R1和R2与其连接碳原子一起形成3-6碳环烷基;R3为3-11碳烷基,3-7碳烯基,3-7碳环烷基,环烷基烷基,其中环烷基含3-6碳,烷基含1-3碳,苯基,苯基烷基,其中烷基含1-3碳,3-10碳烷氧基,3-6碳环烷氧基,其中与氧连接的第1碳相邻的两个位置可分别被1或2个甲基所取代,环烷基烷氧基,其中环烷基含3-6碳,烷氧基含1-3碳,苯氧基,苯基烷氧基,其中烷氧基含1-3碳;n为1或2;R′为下式基团:式中Y和Z相同或不同,可为N或CH,而X选自CN,NO2,Cl,CF3,COOCH3,COCH3,COCF3,CONH2,CON(CH3)2,SO2CH3,N3或H;其特征是其中包括以任意顺序将以下物质反应:一方面是L-天冬氨酸或L-谷氨酸,其中β或α-羧基必要时可分别得到保护,和另一方面是:下式酸:或其氯化物;和式H2N-R′胺;R和R′如上定义;反应的结果是借助L-天冬氨酸或L-谷氨酸的α-氨基和α-羧基建立起两个酰胺键;并在必要时将这样得到的产物转化成其生理适用盐,如钠盐,钾盐,铵盐,钙盐或镁盐。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是对L-天冬氨酸中β-羧基或L-谷氨酸的γ-羧基预先进行保护的办法如下:形成酯,特别是叔丁酯或苄酯;或形成酐,如下式:其中氨基必要时成盐或得到保护。3、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是其中包括:a)将L-天冬氨酸或L-谷氨酸与式(Ⅲ)胺反应制成(Ⅱ)氨基衍生物,如下式:b)将a)步骤所得式(Ⅱ)氨基衍生物与式(Ⅳ)酰氯反应,如下式:4、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是其中包括:a)将L-天冬氨酸或L-谷氨酸与式(Ⅳ)酰氯反应,如下式:b)将所得式(Ⅴ)衍生物与式(Ⅲ)胺反应,如下式:5、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特征是:R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克劳德诺福尔让玛丽梯利
申请(专利权)人:克劳德诺福尔让玛丽梯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