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无菌充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7370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医用无菌充气器,包括充气袋(6)、软管(3)和瓶塞穿刺器(2),所述瓶塞穿刺器(2)一端有穿刺器底座(21);所述瓶塞穿刺器(2)和穿刺器底座(21)内均有相通的气孔;还包括气体过滤器(4),所述软管(3)包括第一段软管(31)和第二段软管(32);所述第一段软管(31)一端与所述穿刺器底座(21)密封套接,所述第二段软管(32)一端插入充气袋(6)中密封,所述第一段软管(31)另一端和第二段软管(32)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气体过滤器(4)密封套接;所述软管(3)上设置有控制所述充气袋(6)内气体释放的夹具(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防止微粒污染和使用方便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介质输入人体的医疗器具,特别是涉及辅助输液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在给病人输液过程中,为防止空气污染和立体交叉感染,医院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利用医用无菌充气器加以辅助进行输液。无菌充气器是用袋中充装的无菌无毒无热原的气体替代空气,使输液输血封闭在一个无病毒细菌侵扰的状态下完成,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没有机会进入药液或血液,达到全过程无菌输液输血的目的。专利申请号为02121580.4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无菌充气袋”,该无菌充气袋主要由针体、开启阀和气袋(包括软管)连接组成,所述开启阀为一圆管件并与针体连通。未使用时,开启阀的一端密闭以截止气流,使用时,将针体刺入输液瓶塞后,推开(实际为折断)所述开启阀使气体从气袋排出。该种无菌充气袋存在一个很大不足对可能输入人体内的无菌气体里存在的微粒或微生物没有过滤,容易产生微粒污染,不符合国家关于一次性输液器的标准(GB8368-1998)关于进气器件的要求。另外,所述开启阀在折断过程中,也可能产生微粒,安全性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使用方便、效果好安全性高的医用无菌充气器。本专利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可以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设计、使用一种医用无菌充气器,包括充气袋、软管和瓶塞穿刺器,所述瓶塞穿刺器一端有穿刺器底座;所述瓶塞穿刺器和穿刺器底座内均有相通的气孔;另外,还包括气体过滤器,所述软管包括第一段软管和第二段软管;所述第一段软管一端与所述穿刺器底座密封套接,所述第二段软管一端插入充气袋中密封,所述第一段软管的另一端和第二段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气体过滤器密封套接。所述充气袋6内充装的是纯医用氧。所述软管上设置有控制所述充气袋内气体释放的夹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医用无菌充气器具有以下技术效果由于在两段软管之间设置的气体过滤器,对氧气中0.5微米以上微粒的滤除率不小于90%。完全符合国家关于一次性输液器的标准(GB8368-1998)关于进气器件的要求,安全可靠,使进入药液中的气体可能带入的微粒符合要求,防止了微粒污染。在所述充气袋6内充装纯医用氧,含氧量不低于99.0%。无菌充氧器在使输液全封闭无菌的同时,使该氧气能直接溶解到药液或血液中,使得药液或血液中液体含氧量由平时的4%增加到14%,达到输液中的液体氧饱和,从而使氧气以溶解氧的形式直接供组织细胞利用,即内给氧。这种内给氧的治疗方式可直接增加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提高患者血氧分压,从而达到治疗各种缺氧、缺血性疾病的目的。由于现有技术设置在穿刺器底座下端的折断式排气阀,由本专利技术设置在输液软管上的夹具所替代,不会有现有技术中排气阀在折断过程中产生细小微粒,安全可靠;另外,本专利技术医用无菌充气器使用时,只需将夹具松开,气体便能释放,使用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医用无菌充气器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医用无菌充气器摘掉保护帽1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本专利技术医用无菌充气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充气袋6、软管3和瓶塞穿刺器2,所述充气袋6内充装的是纯医用氧。所述瓶塞穿刺器2一端有穿刺器底座21;所述瓶塞穿刺器2和穿刺器底座21内有相通的气孔;另外,还包括气体过滤器4,所述软管3包括第一段软管31和第二段软管32;所述第一段软管31一端与所述穿刺器底座21密封套接,所述第二段软管32一端插入充气袋6中密封,所述第一段软管31另一端和第二段软管32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气体过滤器4密封套接;所述软管3上设置有控制所述充气袋6内氧气释放的夹具5。该气体过滤器4对空气中大于0.5微米微粒的滤除率大于或等于90%。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夹具5夹在所述第二段软管32上。所述气体过滤器4包括中间大两头小的中空壳体41和滤膜42,所述滤膜42设置在所述中空壳体41中间,所述气体过滤器5滤膜42的孔径小于或等于0.25微米。所述第一段软管31和第二段软管32的各一端分别密封套接在所述壳体41的两头。所述穿刺器底座21由塑料或金属制成,若为金属件则与瓶塞穿刺器2一体成形。本专利技术还包括瓶塞穿刺器2的保护帽1,用以保护瓶塞穿刺器2不受污染。使用时,将瓶塞穿刺器2刺穿输液器瓶塞,关闭一次性输液器的进气口,松开夹具5,充装在充气袋6中的氧气(或其它无毒无菌气体)就会通过气体过滤器4过滤后自然进入到输液瓶中。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袋6由无毒聚氯乙烯制成,符合GB 15593,其规格不小于15CM*10CM*0.7CM。氧气(或其它无毒无菌气体)充入袋中后,气体的压力不小于105KPa。所述第一段软管31和第二段软管32均为透明软管,松开夹具5后,软管3的管壁不会粘连。所述气体过滤器4中装有孔径为0.25微米的滤膜,对通过气体中0.5微米以上微粒的滤除率超过90%,完全符合GB8368-1998的要求;本专利技术产品对气体的密封性有严格的要求,各部分的连接均做了严格的密封处理,夹具5的性能保证在夹紧软管3时,袋中气体不会产生任何泄漏现象;所述瓶塞穿刺器2的不锈钢针为20号侧孔注射针,其长度不小于30mm。本专利技术医用无菌充气器的无菌试验、细菌内毒素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的试验方法除供试液的制备外,均按GB/T14233.2-93进行。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无菌充气器,包括充气袋(6)、软管(3)和瓶塞穿刺器(2),所述瓶塞穿刺器(2)一端有穿刺器底座(21);所述瓶塞穿刺器(2)和穿刺器底座(21)内有相通的气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体过滤器(4),所述软管(3)包括第一段软管(31)和第二段软管(32);所述第一段软管(31)一端与所述穿刺器底座(21)密封套接,所述第二段软管(32)一端插入充气袋(6)中密封,所述第一段软管(31)另一端和第二段软管(32)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气体过滤器(4)密封套接;所述软管(3)上设置有控制所述充气袋(6)内气体释放的夹具(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无菌充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袋(6)内充装的是纯医用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无菌充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5)夹在所述第二段软管(32)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无菌充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过滤器(4)包括中间大两头小的中空壳体(41)和滤膜(42),所述滤膜(42)设置在所述中空壳体(41)中间,所述第一段软管(31)和第二段软管(32)的各一端分别密封套接在所述壳体(41)的两头。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无菌充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过滤器(4)的滤膜(42)的孔径小于或等于0.25微米。6.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医用无菌充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器底座(21)由塑料或金属制成。7.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医用无菌充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瓶塞穿刺器(2)的保护帽(1),该保护帽(1)套在所述瓶塞穿刺器(2)上。8.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医用无菌充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袋(6)由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用无菌充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袋(6)由无毒聚氯乙烯制成。全文摘要一种医用无菌充气器,包括充气袋(6)、软管(3)和瓶塞穿刺器(2),所述瓶塞穿刺器(2)一端有穿刺器底座(21);所述瓶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无菌充气器,包括充气袋(6)、软管(3)和瓶塞穿刺器(2),所述瓶塞穿刺器(2)一端有穿刺器底座(21);所述瓶塞穿刺器(2)和穿刺器底座(21)内有相通的气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体过滤器(4),所述软管(3)包括第一段软 管(31)和第二段软管(32);所述第一段软管(31)一端与所述穿刺器底座(21)密封套接,所述第二段软管(32)一端插入充气袋(6)中密封,所述第一段软管(31)另一端和第二段软管(32)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气体过滤器(4)密封套接; 所述软管(3)上设置有控制所述充气袋(6)内气体释放的夹具(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爱华张建利李庆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英利华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