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段亚东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眼病的植入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7179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视网膜变性和视神经萎缩是眼科常见的疑难病症,最终将导致失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治疗视网膜变性和视神经萎缩等眼病的植入剂,由植入剂载体和药物组成,药物由中药扩血管剂、神经营养因子、胞磷胆碱中至少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分组合,其制备工艺简便、植入人眼部,达到缓释药理效应,有明显地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治疗视网膜变性和视神经萎缩等眼病的缓释植入剂新产品。
技术介绍
视网膜变性和视神经萎缩是眼科常见的疑难病症,最终将导致失明。该病的治疗一直是国内外医务人员长期渴望解决的,但始终没有获得成功的技术难题。葛坚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7年制规划教材.眼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93页对视网膜色素变性记载“至今尚无有效疗法”。目前对于视网膜变性和视神经萎缩的治疗,主要有如下技术全身用药受血眼屏障、血浆蛋白结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药物进入视网膜和视神经内的量很少,疗效低,并带来全身不良反应。眼外肌植入术,后巩膜加固术,脉络膜上腔羊膜植入术、针炙、中药治疗等对视网膜变性和视神经萎缩有一定疗效,但效果难持久。视网膜移植、基因治疗及人工视网膜,未能应用于临床。也有人应用球后埋藏麝香,球后注射中药扩血管剂或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视网膜变性和视神经萎缩,此技术有一定疗效,但存在技术上的缺陷,天然麝香含有大量皮毛及杂质,埋藏组织内不能完全吸收,可引起异物残留反应。球后注射技术,虽然有一定疗效,但视网膜变性和视神经萎缩是一种慢性疾病,须长期药物治疗,病人难坚持频繁地球后注射。植入剂又称埋植剂,是经手术植入组织的控释药制剂,具有提高局部药物利用度,缓慢恒定释药,药物作用时间长,减少全身吸收,适应于局部慢性疾病。视网膜变性和视神经萎缩是一种慢性眼病,将植入剂植入眼部,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技术。登录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及链接的国内外知识产权网站,并登录国内外医学网站,用中药扩血管剂各组分、神经营养因子各组分或胞磷胆碱和植入剂(implant),进行中外文专利和非专利文献检索,未检出相关文件。迄今为止,尚无出版物记载由中药扩血管剂、神经营养因子或胞磷胆碱为主要药物活性组分的治疗眼病的植入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治疗视网膜变性和视神经萎缩等眼病的植入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申请提供的是一种治疗眼病的植入剂,包含植入剂载体和药物,其技术特征在于药物由中药扩血管剂、神经营养因子、胞磷胆碱中至少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分组合,植入剂载体由医用高分子材料组成,医用高分子材料可为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或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药物被医用高分子材料包封之内或药物掺入医用高分子材料之中,药物用量占配方总重量的5-95%,最优药物用量占配方总重量的50%。每枚植入剂中中药扩血管剂用量0-10g,最优用量100-5000mg,神经营养因子用量0-1g,最优用量10-6000μg,胞磷胆碱用量0-10g,最优用量75-5000mg。这种植入剂中所加入的中药扩血管剂,是指从单味中草药中提纯或人工合成的,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的化学药物或活性物,所述的中药扩血管剂可以选择葛根素(Puerarin)、丹参酮(Tanshinone)、山莨菪碱(anisodamine)、罂粟碱(papaverine)、灯盏花素(Breviscapine)、川芎嗪(ligustrazine)、三七皂苷(notoginsenoside)、毛冬青甲素(ilexoninA)、银杏叶黄酮(Ginkgo Leaf Flavonoid)、黄芪皂苷(astragaloside)、东莨菪碱(scopolamine)、红花黄酮(carthamin)、樟柳碱(Anisodine)、长春胺(Vincamine)、洋地黄毒甙(Digitogenin)中的任何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这种植入剂中所加入的神经营养因子是指难够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生长、分化及营养作用的一类蛋白质因子,所述的神经营养因子可以选择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c Factor-3,NF-3)、神经营养因子-4(Neurotrophic Factor-4,NF-4)、神经营养因子-6(Neurotrophic Factor-6,NF-6)、睫状节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Neurotrophic Factor,CNT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nlast growth Factor,bFG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轴突生长促进因子(Neurite promoting Factor,NPF)、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营养因子(Retinal ganglion Neurotrophic Factor,RGNTF)、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LGF)、肌肉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yogenic Neurotrophic Factor,MNF)中的任何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这种植入剂中所加入的胞磷胆碱(citicoline)是一种神经营养剂。这种植入剂中药物,可添加麝香酮或麝香提取物,麝香酮是麝香的主要成份,可人工合成故又称人工麝香,麝香酮为微黄色油状液体,沸点328℃,故可与高分子材料混合热塑成型植入剂,极微溶于水,能与乙醇混溶。所述的麝香提取物是选择天然麝香,经现代工艺的水蒸汽蒸馏或乙醇回流提纯法,精制提纯去除杂物,所得麝香提取物。这种植入剂中药物,可添加神经干细胞、胚胎神经干细胞、雪旺细胞、嗅鞘细胞中的任何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这种植入剂中药物,可添加甲钴胺、肌苷或左旋多巴的任何一种。植入剂载体为医用高分子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可为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或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可选择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聚氨酯、聚乙烯、聚丙烯酸酯、聚甲醛、聚四氟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最优选择聚二甲基硅氧烷为材料的硅橡胶及聚四氟乙烯。用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制备植入剂,由于所选择的载体材料不能被组织生物降解,残留的植入剂载体须二次手术取除。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作为植入剂载体,药物释放时间较长,可长达4-6年。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可为天然或合成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天然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可选择明胶、纤维蛋白、磷脂、淀粉、胶原蛋白、白蛋白、海藻酸、甲壳素、壳聚糖和纤维素衍生物。合成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可选择聚酯类聚乳酸、聚糖酸、聚羟基乙酸、聚羟基丁酸酯、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乳酸-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共聚物、聚己内酯、聚氰基丙烯烷基酯、聚乳酸-聚己二醇嵌段共聚物、ε己内酯与丙交酯嵌段共聚物。聚酰胺类聚谷氨酸、氨基酸-聚乙二醇共聚物。聚酸酐类及其它聚原酸酯、聚磷脂、聚氨酯、聚硫酸酯、氨基酸类聚合物。通常选择聚乳酸、聚糖酸、ε聚己内酯、聚乳酸/聚糖酸的共聚物。植入剂中药物用量占配方总重量的5-95%,最优为,药物用量占配方总重量的50%,每枚植入剂中中药扩血管剂用量0-10g,最优用量100-5000mg,神经营养因子用量0-1g,最优用量10-6000μg,胞磷胆碱用量0-10g,最优用量75-5000mg。添加麝香酮的用量10-200mg,最优用量50-125mg。甲钴胺用量10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眼病的植入剂,包含植入剂载体和药物,其技术特征在于:药物由中药扩血管剂、神经营养因子、胞磷胆碱中至少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分组合,植入剂载体由医用高分子材料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段亚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