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参数辨识的光伏组件MPPT算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69014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8 1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参数辨识的光伏组件MPPT算法,包括如下步骤,实时获取当前环境工况,以及对应的光伏组件I-V输出特性曲线;根据当前I-V输出特性曲线采样点,利用IAFSA对光伏组件内部等效参数进行参数辨识;通过Newton迭代法对光伏组件输出功率进行显式化求解,获取当前工况下最大输出功率;采用自适应PI控制算法实现光伏组件MPPT;若输出功率的变化值超过预设值时,重启上述Newton迭代求解过程,以实现新一轮MPP寻优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常用的光伏组件MPPT算法存在动态响应慢、稳态精度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组件MPPT算法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参数辨识的光伏组件 MPPT算法。
技术介绍
随着传统能源的紧缺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世界各国纷纷努力采用清洁、无 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希望达到保护环境和生态的目的。太阳能无疑是符 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想能源,它具有清洁性、可再生性、安全性以及使用灵活性等优点。 因此,光伏发电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各国着力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发电 技术之一。 在光伏发电应用过程中,首要问题是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即如何使光伏发 电系统在任意工况下都输出最大功率,因此迫切需要实现光伏组件的MPPT问题。 常用的光伏组件MPPT算法主要包括:恒定电压法、扰动观测法、电导增量法以及开 路电压/短路电流系数法等。上述方法均基于采样数据的直接控制,因而目标明确、简单易 实现,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上述方法不可避免存在动态响应慢、稳态精度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参数辨识的光伏组件MPPT算法,本专利技术 有效解决了传统常用的光伏组件MPPT算法存在动态响应慢、稳态精度差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种基于参数辨识的光伏组件MPPT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实时获取当前环境工况,以及对应的光伏组件I-V输出特性曲线; 步骤2:根据当前I-V输出特性曲线采样点,利用IAFSA对光伏组件内部等效参数进 行参数辨识; 步骤3:通过Newton迭代法对光伏组件输出功率进行显式化求解,获取当前工况下 最大输出功率; 步骤4:采用自适应PI控制算法实现光伏组件MPPT; 步骤5:若输出功率的变化值超过预设值时,重启上述Newton迭代求解过程,以实 现新一轮MPP寻优过程。 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 所述的步骤1中相关数据的获取过程如下:通过太阳总辐射表TBQ-2和温度传感器 PT100对当前光照强度S和环境温度T分别进行测量,可编程直流电子负载用于实现对光伏 组件Ι-ν输出特性曲线进行N点扫描,根据参数辨识精度要求选取N值。 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 所述的步骤2中光伏组件内部等效参数的辨识过程如下:光伏组件参数辨识可归 纳为一个优化问题,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最小化目标函数以求取参数最优值,本过程选取的 目标函数为均方根误差(RMSE)为: 式中,0 =浪、1^、1[)11、1111)为待辨识参数4(¥,1,0)是第1组实测值和仿真模型 输出的差值; 针对上述式⑴,采用IAFSA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1:对IAFSA的相关参数进行初始化操作,种群数目N、随机初始位置、最大迭代 次数Maxgen、感知范围、步长范围、拥挤度因子 δ、最大试探次数Try_number和NM法间隔数K等参数; 步骤2:求取各人工鱼的适应度值,并记录全局最优人工鱼状态;步骤3:对AFSA算法参数进行自适应调整; 步骤4:对各人工鱼的行为进行评价,选择人工鱼最合适的行为进行动作; 步骤5:执行相应的行为后,对人工鱼的位置信息和全局最优人工鱼状态进行更 新,给公告牌赋最优值,同时,采用繁殖行为,淘汰适应度值较差的个体; 步骤6:迀徙行为判断,若满足迀徙概率Pe,则执行迀徙行为,并更新公告牌状态; 否则,直接转到步骤207执行; 步骤7:如果满足t mod K = 0,执行Ml法,借助K-均值聚类法,确定聚类中心人工 鱼;对每个类中心个体执行NM搜索,计算其适应度值并更新公告牌; 步骤8:对全局极值人工鱼个体执行NM法搜索,将最优值赋给公告牌; 步骤9:判断终止条件,若满足终止条件,则输出最优值,算法结束;否则,继续迭代 执行步骤202~步骤208,直至算法终止条件被满足。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 所述的步骤3中MPP显式化的求解过程如下:根据电流方程的显式解,得光伏组件 的输出功率为:式(3)是仅含有Im的方程,若已知当前工况下各内部等效参数值,即可求解出U直, 进而将其代入电压的显式表达式,可得: 已知光伏组件的内部等效参数并结合当前工况,通过Newton迭代法可以准确获知 当前Pm值。 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 所述的步骤5中重启Newton迭代算法的判定过程如下:当检测输出功率的变化值超过设定阈值ΔΡ时,即可重启Newton迭代算法,重复步 骤3、步骤4,根据不同光伏组件的额定容量设定ΔΡ值,其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结合参数辨识和 自适应PI控制算法进行光伏组件MPPT控制,其目的旨在使光伏发电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 稳定在MPP处,有效解决现有光伏组件MPPT算法存在的诸多缺陷。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本专利技术建立了一种基于参数辨识的光伏组件MPPT算法,与现有MPPT算法相比,本 专利技术方法充分考虑了光伏组件的运行工况、参数辨识算法精度高,结合定功率差重启迭代 算法可使得光伏组件始终稳定运行在MPP处,将参数辨识和自适应PI控制算法相结合,不仅 可以实现全局MPP的搜索过程,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而且当功率变化值较小时,也能实现光 伏组件MPP的局部微调,提高了动态响应的速度。【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为本专利技术的单二极管等效电路模型;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为本专利技术的改进人工鱼群算法(IAFSA)的详细流程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3,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基于可编程直流电子负载对光伏组件进行数据实测,以TSM-250PC05A型光伏组件 为例,为便于求解,可选取N = 32。在实际运行工况下,通过太阳总辐射表TBQ-2和温度传感 器PT100对当前光照强度S和环境温度T分别进行测量。通常,光伏电池单体的等效电路模型如图1所示,模型参数主要包括:光生电流 (IPh)、二极管反向饱和电流(Isd)、二极管理想品质因素(η)以及等效串并联电阻(Rs、R sh)。 在实际应用中,一块光伏组件由Ns = 60个光伏电池串联而成,则光伏组件的基尔 霍夫电流定律(KCL)等效电路方程为: 式中:q为电子电荷量(1.602\10-19〇士为玻尔兹曼常数(1.381\10-231/1〇 ;1'为 热力学温度(常温近似为300K)。由式(1)可知,该方程中含有5个未知参数,分别为:1#、]^、11、1^和1^。光伏组件数 学模型是一个隐式且非线性的超越方程,直接函数求解较困难。本专利技术先通过Lambert W函 数将其进行显式化处理,用于降低原数学模型中参数求解的难度;进而提出通过改进人工 鱼群算法(IAFSA)来辨识模型参数。由此可得光伏组件的电流显式表达式:在进行IAFSA辨识该模型参数之前,需建立准确的目标函数,对式(2)作如下变形:式中,V、I是I-V特性曲线中电压、电流采样值。光伏组件参数辨识可归纳为一个优化问题,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最小化目标函数以 求取参数最优值。本专利技术选取的目标函数为均方根误差(RMSE)为:式中,0 =(匕、1^、1[)11、1111)为待辨识参数4(¥,1,0)是第1组实测值和仿真模型 输出的差值。 Nelder-Mead方法(NM法)也称下山单纯形法,不同于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法,它适用 于求η元函数f (XI,X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参数辨识的光伏组件MPPT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实时获取当前环境工况,以及对应的光伏组件I‑V输出特性曲线;步骤2:根据当前I‑V输出特性曲线采样点,利用IAFSA对光伏组件内部等效参数进行参数辨识;步骤3:通过Newton迭代法对光伏组件输出功率进行显式化求解,获取当前工况下最大输出功率;步骤4:采用自适应PI控制算法实现光伏组件MPPT;步骤5:若输出功率的变化值超过预设值时,重启上述Newton迭代求解过程,以实现新一轮MPP寻优过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宝方绍康胡玉忠葛恒清于海春陈凌
申请(专利权)人:淮阴师范学院江苏瑞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