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钩位置限定装置及起重机。吊钩位置限定装置包括固定底座、限位主体和保持结构,限位主体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固定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底座上,活动部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底座上或固定部上,限位主体具有限位状态和限位解除状态,其中,在限位状态,固定部的第二端与活动部的第二端扣合,以使固定部、活动部与固定底座合围成闭环结构,或者使固定部与活动部合围成闭环结构;在限位解除状态,活动部的第二端与固定部的第二端分离,保持结构用于使活动部与固定部在限位状态保持相对静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吊钩位置限定装置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吊钩位置限定装置及起重机。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轮式起重机的吊钩位置限定装置20包括底座21,销轴22和开口销23,其中底座21固定在车架4上。当需要限制吊钩的位置时,将开口销23拔下,拔出销轴22,然后将尼龙绳串在销轴22上,并将销轴22插入底座21,最后插入开口销23。由于此种吊钩位置限定装置20在插装销轴22的过程中容易与驾驶室发生干涉,且开口销23容易丢失,进而会导致销轴22丢失,造成吊钩在行驶过程中摇摆,对行车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吊钩位置限定装置20存在可靠性低的问题。另外,此种吊钩位置限定装置20只适合吊钩在驾驶室前方的情况,适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钩位置限定装置及起重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吊钩位置限定装置存在的可靠性低的问题。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吊钩位置限定装置,吊钩位置限定装置包括固定底座、限位主体和保持结构,限位主体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固定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底座上,活动部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底座上或固定部上,限位主体具有限位状态和限位解除状态,其中,在限位状态,固定部的第二端与活动部的第二端扣合,以在活动部的第一端连接于固定底座上时使固定部、活动部与固定底座合围成闭环结构,或者在活动部的第一端连接于固定部上时使固定部与活动部合围成闭环结构,在限位解除状态,活动部的第二端与固定部的第二端分离,保持结构用于使活动部与固定部在限位状态保持相对静止。进一步地,吊钩位置限定装置还包括铰接轴,活动部的第一端与固定底座通过铰接轴铰接。进一步地,固定部的第二端和活动部的第二端中一个包括凸起,另一个包括在限位状态与凸起配合的凹槽。进一步地,凸起为设置于固定部和活动部中一个的第二端端面上的楔形凸起,凹槽为设置于固定部和活动部中另一个的第二端端面上的楔形凹槽。进一步地,固定部为第一钩状体,活动部为第二钩状体。进一步地,保持结构包括自动复位结构,自动复位结构用于使限位主体在自然状态下保持在限位状态;和/或,保持结构包括连接结构,连接结构用于在限位状态连接固定部的第二端和活动部的第二端。进一步地,自动复位结构包括设置于固定部与活动部之间的弹性元件。进一步地,弹性元件设置于固定部的第一端的端面与活动部的第一端的端面之间。进一步地,固定部的第一端和活动部的第一端以及固定底座中至少一个上设有弹性元件限位结构。进一步地,连接结构包括开口销。进一步地,吊钩位置限定装置还包括助动结构,助动结构用于限位主体从限位状态切换至限位解除状态。进一步地,助动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活动部上的板状体或杆状体。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上述的吊钩位置限定装置。进一步地,吊钩位置限定装置的固定底座连接于起重机的驾驶室前方或车架走台板上。基于本技术提供的吊钩位置限定装置,包括固定底座、限位主体和保持结构,限位主体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固定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底座上,活动部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底座上或固定部上,限位主体具有限位状态和限位解除状态,其中,在限位状态,固定部的第二端与活动部的第二端扣合,以使固定部、活动部与固定底座合围成闭环结构或使固定部和活动部合围成闭环结构,在限位解除状态,活动部的第二端与固定部的第二端分离,保持结构用于使活动部与固定部在限位状态保持相对静止。因此,在限位状态时,固定部与活动部(以及与固定底座)合围成闭环结构,与吊钩连接的尼龙绳置于闭环结构中,并且有保持结构使得活动部和固定部在限位状态保持相对静止,则尼龙绳不会轻易脱落,使得吊钩的位置被限制,可靠性较高。另外,在需要使用吊钩时,只需要使活动部相对于固定底座转动将活动部的第二端与固定部的第二端分开即可,整个操作过程简单,不需要将零件拆卸,减小了零件丢失的几率,更进一步提高了吊钩位置限定装置的可靠性。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的吊钩位置限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吊钩位置限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吊钩位置限定装置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吊钩位置限定装置的右视图结构示意图。各附图标记分别代表:20-吊钩位置限定装置;21-底座;22-销轴;23-开口销;10-吊钩位置限定装置;11-固定底座;111 -固定孔;112-底板;113-连接板;12-限位主体;121-固定部;122-活动部;13-保持结构;131-自动复位结构;132-连接结构;14-铰接轴;15-助动结构;4-车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下面将根据图2至图4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吊钩位置限定装置进行具体说明。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吊钩位置限定装置10包括固定底座11、限位主体12和保持结构13,其中,限位主体12包括固定部121和活动部122,固定部12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底座11上,活动部122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底座11上。限位主体12具有限位状态和限位解除状态。在限位状态时,固定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钩位置限定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位置限定装置(10)包括固定底座(11)、限位主体(12)和保持结构(13),所述限位主体(12)包括固定部(121)和活动部(122),所述固定部(12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底座(11)上,所述活动部(122)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底座(11)上或所述固定部(121)上,所述限位主体(12)具有限位状态和限位解除状态,其中,在所述限位状态,所述固定部(121)的第二端与所述活动部(122)的第二端扣合,以在所述活动部(122)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底座(11)上时使所述固定部(121)、所述活动部(122)与所述固定底座(11)合围成闭环结构,或者在所述活动部(122)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部(121)上时使所述固定部(121)与所述活动部(122)合围成闭环结构,在所述限位解除状态,所述活动部(122)的第二端与所述固定部(121)的第二端分离,所述保持结构(13)用于使所述活动部(122)与所述固定部(121)在所述限位状态保持相对静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曹光光,赵建国,张丛丛,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