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63937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7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机,包括风机壳体、设于风机壳体内部的叶轮和设置在风机壳体外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端与叶轮连接,所述风机壳体包括外壳和与外壳铰接的底壁,所述底壁与外壳之间设有用于将底壁固定在外壳上的连接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在底壁上,在风机正常工作的时候,由于外壳与底壁是通过连接装置固定连接的,因此外壳与底壁之间的铰接不会影响风机的正常工作;而当需要对叶轮进行清洗的时候,只需要将连接装置打开,然后翻转底壁,由于驱动装置是固定设置在底壁上的,而驱动装置又是与叶轮连接的,因此叶轮也相应的跟着一起翻转出来,即可很方便的对叶轮进行清洗,壳体的存在不会对清洗工作起到阻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风机
技术介绍
风机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它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被广泛的应用于机械加工中。风机的主要结构包括叶轮、风机壳体和电机,传统的风机的驱动方式为电机通过皮带来驱动叶轮转动,而由于电机与叶轮之间是通过皮带来传输的,因此电机与皮带之间、皮带与叶轮之间都会存在一部分的能量消耗,从而导致电机的工作效率下降。因此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申请号为201220243914.7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烘箱热风送风风机,包括风机壳体,所述风机壳体内设有叶轮,所述风机壳体外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叶轮直接相连。通过电机直接驱动叶轮转动,省去了皮带,有效的提高了电机的功率。但是由于风机在长时间使用下,叶轮上容易积累灰尘,这时就需要定时对叶轮进行清洗。可是由于叶轮是与风机壳体之间是几乎贴合的,因此在将手伸入风机壳体内部清洗的时候,会十分难以清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清洗叶轮的风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机,包括风机壳体、设于风机壳体内部的叶轮和设置在风机壳体外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端与叶轮连接,所述风机壳体包括外壳和与外壳铰接的底壁,所述底壁与外壳之间设有用于将底壁固定在外壳上的连接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在底壁上。优选的,所述底壁背对叶轮的一侧设有用于支撑驱动装置的支撑板。优选的,所述支撑板有两块且分别位于驱动装置两侧,两所述支撑板之间的距离与驱动装置的高度相同。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为波浪形,两支撑板之间的最短距离与驱动装置的高度相同。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与底壁之间设有弹性块,所述弹性块分别与驱动装置、底壁相抵。优选的,所述底壁背对叶轮的一侧设有拉手。优选的,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固定底壁的固定装置。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与外壳固定连接的连接柱和设置在连接柱自由端的吸附装置。优选的,所述吸附装置包括与连接柱转动连接的转动柱和固定设置在转动柱一端的吸盘。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螺钉,所述底壁与外壳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风机正常工作的时候,由于外壳与底壁是通过连接装置固定连接的,因此外壳与底壁之间的铰接不会影响风机的正常工作;而当需要对叶轮进行清洗的时候,只需要将连接装置打开,然后翻转底壁,由于驱动装置是固定设置在底壁上的,而驱动装置又是与叶轮连接的,因此叶轮也相应的跟着一起翻转出来,即可很方便的对叶轮进行清洗,壳体的存在不会对清洗工作起到阻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风机的轴视图;图2为本技术风机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风机底壁翻转后的结构图。附图标记:1、风机壳体;2、支撑板;3、驱动装置;4、拉手;5、固定装置;51、连接柱;52、吸附装置;521、转动柱;522、吸盘;6、螺钉;7、底壁;8、加强筋;9、叶轮;10、弹性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2,一种风机,包括风机壳体1、设有风机壳体I内部的叶轮9和设置在风机壳体I外的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的输出端与叶轮9固定连接,而在将驱动装置3固定在底壁7上后,由于底壁7上设有支撑板2,能够对驱动装置3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而作为一个优选方案,可以将支撑板2设置为两块且分别位于驱动装置3的两侧,两支撑板2之间的距离是与驱动装置3的高度相同的,因此支撑板2的存在也能够对驱动装置3的安装起到一个定位作用,而更选优的,可以在支撑板2的两侧均设置加强筋8,加强筋8均与两支撑板2连接,两加强筋8之间的距离与驱动装置3的宽度相同,能够对驱动装置3起到更好的定位作用。而关于支撑板2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优选将支撑板2的置为波浪形的支撑板2,能够有效的提高支撑板2的抗形变能力。在风机工作的时候,驱动装置3工作,本实施例中优选驱动装置3为电机,电机会直接将能量传递给电机,从而能够提高电机的有效功率,而由于电机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震动,因此为了达到减震的目的,本实施例选择在电机和底壁7之间设置弹性块10,通过弹性块10来减少电机产生的震动,而关于电机与底壁7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将电机与底壁7之间通过螺钉6连接,达到方便更换电机的目的。参照图1,而为了能够方便叶轮9的清洗,本实施例选择将风机壳体I包括外壳和与外壳铰接的底壁7,而驱动装置3是固定设置在底壁7上的。而为了使底壁7与外壳之间能够有效的固定,本实施例选择在外壳与底壁7之间设置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可以为螺钉6,外壳和底壁7上均设有与螺钉6配合的螺孔,通过将螺钉6依次穿过两螺钉6,从而实现底壁7与外壳之间的有效固定,当然,也可以选择在外壳上设置卡槽,在底壁7上设置与卡槽配合的凸块,通过凸块与卡槽的卡接配合来实现外壳与底壁7之间的固定。当需要对叶轮9进行清洗的时候,将螺钉6拧下,这时候就可以使底壁7绕着其铰接点进行转动,为了方便转动底壁7,本实施例优选在底壁7上设有拉手4,通过拉手4能够很方便的转动底壁7。而电机是固定设置在底壁7上的,叶轮9又是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的,因此叶轮9也会相应的跟着一起转出来,这样工作人员就可以很方便的对叶轮9进行清洗了。参照图3,而由于底壁7只是与外壳之间铰接的,因此在清洗叶轮9的过程中,容易导致底壁7的不停转动,从而导致工人在清洗的过程中需要专门空出一只手来将底壁7给固定住,增加了清洗的难度,降低了清洗的效率。因此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本实施例选择在外壳上设置一个固定装置5,当固定打开的时候,固定装置5能够将底部给固定住,有效的防止底壁7出现转动。关于固定装置5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优选固定装置5包括与风机壳体I固定连接的连接柱51和固定设置在连接柱51自有端的吸附装置52,通过吸附装置52将底壁7给吸住,从而达到固定底部的作用。关于吸附装置52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优先使吸附装置52包括吸盘522和转动柱521,吸盘522通过转动柱521与连接柱51转动连接,在需要固定底壁7的时候,可以通过转动转动柱521,使吸盘522正对底壁7,即可将底部给吸附住,当然,也可以在转动转的两端均设置吸盘522,转动柱521与连接柱51的连接处靠近其中一个吸盘522,通过转动转动柱521,来使不同的吸盘522将底壁7给吸附住,从而达到调节底壁7的转动角度,以适应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风机,包括风机壳体、设于风机壳体内部的叶轮和设置在风机壳体外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端与叶轮连接,其特征是:所述风机壳体包括外壳和与外壳铰接的底壁,所述底壁与外壳之间设有用于将底壁固定在外壳上的连接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在底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是:所述底壁背对叶轮的一侧设有用于支撑驱动装置的支撑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其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机,包括风机壳体、设于风机壳体内部的叶轮和设置在风机壳体外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端与叶轮连接,其特征是:所述风机壳体包括外壳和与外壳铰接的底壁,所述底壁与外壳之间设有用于将底壁固定在外壳上的连接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在底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云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永和诚风机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