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室内大叶藻长期培养的装置,包括养殖缸和水箱;所述养殖缸顶部开口、底部封闭;所述养殖缸的下端设置进水口、上端设置出水口;所述养殖缸的底部设置定植篮;所述定植篮由种植盆和固定栏组成;所述固定栏上设置若干定植孔;所述定植孔呈乳突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养殖缸为圆柱形有机玻璃装置,透光率高、光照面积大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大叶藻通过定植篮的固定栏与种植盆内的海草泥进行固定,模拟大叶藻自然环境下良好的垂直的生长状态,有效地保护根部与根状茎不受二次损伤,定植篮方便大叶藻安放、种植和日常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大型海藻室内养殖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室内大叶藻长期培养的装置。
技术介绍
海草(Seagrasses)是一种单子叶被子植物,具有高等植物的一般特征,通常生长在热带和温带的浅海和河口水域。海草床(Seagrass bed)生态系统具有一系列重要的服务功能价值,不仅是许多海洋动物的栖息地和生存场所,而且在全球C、N、P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是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区域的海草优势种,为多年生常绿植物。20世纪以来,全世界的大叶藻床出现了严重的衰退,某些地区的大叶藻已完全消失。大叶藻床的衰退,直接的表现就是面积的减少和海草覆盖度的降低;间接的表现是藻床生物多样性的降低,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结构不完整,功能不健全或者丧失。随着大叶藻床的减少,大叶藻床的恢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国家先后开展了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我国目前大叶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薄弱,缺乏对大叶藻生理生态学的基础研究,严重制约了我国大叶藻床修复技术的发展。由于在自然条件下大叶藻的生长容易受到海洋环境的影响,野外试验可控性差,实验结果准确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急需一个外界环境因素稳定可控的理想的实验条件,来对大叶藻生物学特征做进一步的深入的研究。进而加快大叶藻的基础研究,为大叶藻床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在实验室模拟自然条件,设计一个室内光照、盐度、营养水平等环境因子可控的长期培养大叶藻的装置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拟自然条件效果好,能合理控制水流、温度、光照,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大叶藻长期培养并能在实验室内进行一定基础的生理生态研究的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种用于室内大叶藻长期培养的装置,包括养殖缸和水箱;所述养殖缸顶部开口、底部封闭;所述养殖缸的下端设置进水口、上端设置出水口;所述水箱的底部设置栗;所述栗与进水口之间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出水口上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水箱;所述进水管上设置制冷器;所述出水管上设置过滤器;所述养殖缸的底部设置定植篮;所述定植篮由种植盆和固定栏组成;所述固定栏上设置若干定植孔;所述定植孔呈乳突状。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养殖缸为圆柱形,材质为透明有机玻璃。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水箱上设置充气栗。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水箱内设置加热棒。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养殖缸的外部设置日光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养殖缸为圆柱形有机玻璃装置,透光率高、光照面积大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大叶藻通过定植篮的固定栏与种植盆内的海草泥进行固定,模拟大叶藻自然环境下良好的垂直的生长状态,避免因水体流动引起海草生长散乱和流失,有效地保护根部与根状茎不受二次损伤,定植篮方便大叶藻安放、种植和日常管理;栗和过滤器可以模拟自然条件下海流的运动,过滤海水提高海水清洁度,能够有效提高大叶藻存活率;日光灯独立设置于养殖缸外部,进行日常清理或大叶藻移植时可将日光灯挪开,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避免了溅出海水腐蚀日光灯。【附图说明】本技术有如下附图:图1为本技术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装置使用状态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定植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固定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室内大叶藻长期培养的装置,包括养殖缸I和水箱2;所述养殖缸I顶部开口、底部封闭;所述养殖缸I的下端设置进水口 1-2、上端设置出水口 1-1 ;所述水箱2的底部设置栗8;所述栗8与进水口1-2之间连接有进水管4;栗8的作用是将水箱2内的人工海水通过进水管4栗入养殖缸I内,带有一定流速的人工海水自养殖缸I的下部向上流动,使大叶藻均匀悬浮舒展在水体中,人为促进了人工海水中大叶藻的运动,避免了长期培养条件下大叶藻沉淀积聚、死亡败坏、水质污染等问题;整个换水过程不需要拆卸下大叶藻,操作方便。所述出水口1-1上连接有出水管5;所述出水管5的另一端连接水箱2;所述进水管4上设置制冷器6;使水箱2内的人工海水降温后再返回圆柱形养殖缸I内,起到给海水降温的作用;所述出水管5上设置过滤器10;过滤器10的作用是将大叶藻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过滤掉,防止养殖用人工海水的污染;如图3所示,所述养殖缸I的底部设置定植篮3;所述定植篮3由种植盆3-1和固定栏3-2组成;所述固定栏3-2上设置若干定植孔3-3;种植盆3-1内装有用于大叶藻生长的海草泥,海草泥一般采用陶粒也可采用富有一定营养盐的ADA、尼特利等底泥。如图4所示,所述定植孔3-3呈乳突状,相邻定植孔3-3之间的距离为20-55mm;乳突状设置的原因是:海草根部要比根状茎和叶粗,这种结构可提高固定效率和存活率,目前的捆绑法易使海草折断,而硅胶和低熔点石蜡包扎固定法易对海草造成损伤。所述养殖缸I为圆柱形,材质为透明有机玻璃;圆柱形养殖缸I内壁光滑,透光性强。所述水箱2上设置充气栗9。充气栗9作用是调节人工海水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所述水箱2内设置加热棒7ο加热棒7用来控制调节水箱2中的海水温度所述养殖缸I的外部设置日光灯11。日光灯11的设置目的是保证海草的光照需求。可随时根据需求调节日光灯11与养殖缸I的水平距离。同时,日光灯11独立设置于养殖缸I外部,进行日常清理或大叶藻移植时可将日光灯11挪开,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避免了溅出海水腐蚀日光灯11。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技术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用于室内大叶藻长期培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缸(I)和水箱(2);所述养殖缸(I)顶部开口、底部封闭;所述养殖缸(I)的下端设置进水口(1-2)、上端设置出水口(1-1);所述水箱(2)的底部设置栗(8);所述栗(8)与进水口(1-2)之间连接有进水管(4);所述出水口(1-1)上连接有出水管(5);所述出水管(5)的另一端连接水箱(2);所述进水管(4)上设置制冷器(6);所述出水管(5)上设置过滤器(10);所述养殖缸(I)的底部设置定植篮(3);所述定植篮(3)由种植盆(3-1)和固定栏(3-2)组成;所述固定栏(3-2)上设置若干定植孔(3-3);所述定植孔(3-3)呈乳突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室内大叶藻长期培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缸(I)为圆柱形,材质为透明有机玻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室内大叶藻长期培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上设置充气栗(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室内大叶藻长期培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内设置加热棒(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室内大叶藻长期培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缸(I)的外部设置日光灯(11)。【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室内大叶藻长期培养的装置,包括养殖缸和水箱;所述养殖缸顶部开口、底部封闭;所述养殖缸的下端设置进水口、上端设置出水口;所述养殖缸的底部设置定植篮;所述定植篮由种植盆和固定栏组成;所述固定栏上设置若干定植孔;所述定植孔呈乳突状。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室内大叶藻长期培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缸(1)和水箱(2);所述养殖缸(1)顶部开口、底部封闭;所述养殖缸(1)的下端设置进水口(1‑2)、上端设置出水口(1‑1);所述水箱(2)的底部设置泵(8);所述泵(8)与进水口(1‑2)之间连接有进水管(4);所述出水口(1‑1)上连接有出水管(5);所述出水管(5)的另一端连接水箱(2);所述进水管(4)上设置制冷器(6);所述出水管(5)上设置过滤器(10);所述养殖缸(1)的底部设置定植篮(3);所述定植篮(3)由种植盆(3‑1)和固定栏(3‑2)组成;所述固定栏(3‑2)上设置若干定植孔(3‑3);所述定植孔(3‑3)呈乳突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斌,臧宇,唐学玺,闫文杰,袁世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