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泄漏压电控制式燃气喷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61522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7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无泄漏压电控制式燃气喷射装置,包括压电元件、喷射装置外壳、压电控制部分、燃气喷嘴部分、控制活塞限位杆、控制活塞复位弹簧、进气通道、控制油进油油路、控制油回油油路、中心油道、密封油进油油路等。所述的控制油进油油路通过压电控制部分、控制活塞限位杆进入燃气喷嘴部分,密封油进油油路通过喷射装置外壳进入燃气喷嘴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压电元件控制控制活塞和针阀运动,针阀升程灵活可调,可以满足系统喷射规律可变性要求;用燃油控制控制活塞腔内压力,可以满足系统喷射稳定性要求;用燃油密封燃气,有利于避免燃气通过针阀偶件泄漏,提高了燃气喷射压力和喷射速率,改善了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发动机,具体地说是双燃料发动机的燃气喷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作为清洁新能源之一的气体燃料(如天然气)因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和污染排放低等优点备受人们关注,因此采用气体燃料作为发动机替代燃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柴油发动机采用喷雾扩散燃烧方式,NOx和PM排放高;气体发动机虽然排放清洁,但所用气体燃料能源密度低,燃料消耗大,使用方向受限;而采用柴油作为引燃油,气体燃料作为主燃料的双燃料发动机使用时可以在两种燃料之间灵活切换,燃料替代率高,具有较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现有的缸内直喷双燃料发动机多采用电磁控制式燃气喷射装置,其控制过程在于:液压油给阀芯一向下的压力将喷嘴关闭,电磁铁通电时液压油泄油,阀芯在压力燃气的作用下克服喷嘴弹簧力向上运动,燃气喷射。尽管这种缸内直喷燃气喷射装置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但其还存在不足之处:电磁阀控制装置受磁滞回路和电磁线圈电感的影响,阀芯的响应相对于控制信号有延迟,影响控制精度;燃气喷射装置利用压力燃气顶起阀芯,但由于气体的压缩性强,不利于实现阀芯运动的精确控制,燃气喷射不稳定;此外,燃气喷射过程中,随着阀芯的运动燃气通过阀芯与阀体之间的间隙向电磁阀端泄漏加剧,导致燃气喷射压力和喷射速率降低,对燃气喷射的稳定性产生有不良影响,影响了发动机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针阀最大升程可调,燃气喷射稳定性和一致性高,同时,利用燃油密封燃气,可以较好地解决燃气通过针阀偶件泄漏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的无泄漏压电控制式燃气喷射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无泄漏压电控制式燃气喷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喷射装置壳体、压电元件、压电控制部分、燃气喷嘴部分;压电元件安装在压电壳体里,压电元件下方设置弹性金属垫片;所述压电控制部分包括变换活塞、变换活塞弹簧、控制阀、控制阀复位弹簧、控制阀座、控制阀油腔体,变换活塞弹簧套在变换活塞弹簧座外部,变换活塞弹簧座下方设置控制阀座,控制阀座下方设置控制阀油腔体,控制阀油腔体下方设置控制活塞限位杆,变换活塞弹簧的两端分别顶在变换活塞弹簧座和控制阀座上,变换活塞以及设置在其下方的控制阀安装在变换活塞弹簧座和控制阀座内部,变换活塞上端卡在弹性金属垫片上,控制阀上设置锥形的控制阀上密封面和控制阀下密封面,控制阀上密封面与控制阀座端面配合,控制阀下密封面与控制阀油腔体端面配合,控制阀复位弹簧套于控制阀上并位于控制阀上密封面和控制阀油腔体之间,控制活塞限位杆外部套有控制活塞复位弹簧,控制阀油腔体与控制阀座之间形成控制阀油腔,控制阀座上开有控制油进油孔,连通控制阀油腔和喷射装置外壳上的控制油进油油路,控制阀油腔体上设置中心油道进油孔,连通控制阀油腔和控制活塞限位杆里的中心油道,控制阀油腔体上设置环形控制油泄油口,连通控制阀油腔和喷射装置外壳上的控制油回油油路;所述燃气喷嘴部分包括控制活塞、针阀、针阀底座,针阀底座通过针阀体紧固螺帽固定在喷射装置外壳下方,控制活塞安装在喷射装置外壳里并位于其底部,控制活塞与喷射装置外壳之间形成控制活塞腔,针阀安装在针阀底座里,针阀上端套于控制活塞里,针阀与针阀底座之间形成承压槽,控制活塞限位杆下端套在控制活塞里,中心油道由控制活塞限位杆延伸至控制活塞里,控制活塞沿径向设置中心油道出油孔,连通中心油道和控制活塞腔,控制活塞复位弹簧下端支撑在控制活塞上。本技术还可以包括:1、针阀底座设置密封带,密封带与喷射装置外壳里的密封油进油油路相通。本技术的优势在于:本技术利用压电元件控制控制活塞和针阀运动,针阀最大升程可调,可以满足系统喷射规律可变性要求;用燃油控制控制活塞腔内压力,控制精度高,可以较好地满足系统喷射稳定性要求;用燃油密封燃气,有利于避免燃气通过针阀偶件泄漏,提高了燃气喷射压力和喷射速率,改善了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不意图;图2为压电控制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燃气喷嘴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技术做更详细地描述:结合图1?3,本技术的无泄漏压电控制式燃气喷射装置主要包括压电元件1、喷射装置外壳2、压电控制部分13、燃气喷嘴部分7、控制活塞限位杆5、控制活塞复位弹簧9、进气通道6、控制油进油油路12、控制油回油油路4、中心油道1、密封油进油油路8。压电控制部分13主要包括控制阀16、控制阀上密封面17、控制阀下密封面20、控制阀座22、控制阀复位弹簧18、控制阀油腔3、中心油道进油孔11、控制油泄油口 19、控制阀油腔体21、变换活塞24、变换活塞弹簧座23、变换活塞弹簧15、弹性金属垫片14,变换活塞弹簧15安装在变换活塞弹簧座23外部,变换活塞弹簧15下方与控制阀座22相连,变换活塞24及其下方的控制阀16安装在变换活塞弹簧座23和控制阀座22内部,变换活塞24上端卡在弹性金属垫片14上,控制阀16上设置锥形的控制阀上密封面17和控制阀下密封面20,控制阀16下端卡在控制阀复位弹簧18上,控制阀复位弹簧18下端支撑在控制阀油腔体21上,控制阀油腔体21与控制阀座22之间形成控制阀油腔3,控制阀座22上开有控制油进油孔,连通控制油进油油路12和控制阀油腔3,控制阀油腔体21上设置中心油道进油孔11,连通控制阀油腔3和中心油道10,控制阀油腔体21上设置环形控制油泄油口 19,连通控制阀油腔3和控制油回油油路4。燃气喷嘴部分7由控制活塞33、控制活塞腔25、中心油道出油孔34、承压槽29、针阀31、针阀底座30、针阀体紧固螺帽26、密封带28、定位销32、密封圈27等组成,控制活塞33安装在喷射装置外壳2内部,控制活塞33与喷射装置外壳2之间形成控制活塞腔25,针阀31安装在针阀底座30内部,针阀31上端套在控制活塞33里,针阀31与针阀底座30之间形成承压槽29,针阀底座30通过针阀体紧固螺帽26固定在喷射装置外壳2上,针阀底座30与喷射装置外壳2之间设置定位销32,针阀体紧固螺帽26与喷射装置外壳2之间设置密封圈27,针阀底座30设置密封带28,与密封油进油油路8相连。喷射装置外壳2内部设置控制活塞限位杆5,控制活塞限位杆5上端卡在喷射装置外壳2内端,控制活塞限位杆5下端套在控制活塞33内部,控制活塞限位杆5与控制活塞33沿轴线设置中心油道10,控制活塞33沿径向设有两中心油道出油孔34,连通中心油道10与控制活塞腔25,控制活塞复位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无泄漏压电控制式燃气喷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喷射装置壳体、压电元件、压电控制部分、燃气喷嘴部分;压电元件安装在压电壳体里,压电元件下方设置弹性金属垫片;所述压电控制部分包括变换活塞、变换活塞弹簧、控制阀、控制阀复位弹簧、控制阀座、控制阀油腔体,变换活塞弹簧套在变换活塞弹簧座外部,变换活塞弹簧座下方设置控制阀座,控制阀座下方设置控制阀油腔体,控制阀油腔体下方设置控制活塞限位杆,变换活塞弹簧的两端分别顶在变换活塞弹簧座和控制阀座上,变换活塞以及设置在其下方的控制阀安装在变换活塞弹簧座和控制阀座内部,变换活塞上端卡在弹性金属垫片上,控制阀上设置锥形的控制阀上密封面和控制阀下密封面,控制阀上密封面与控制阀座端面配合,控制阀下密封面与控制阀油腔体端面配合,控制阀复位弹簧套于控制阀上并位于控制阀上密封面和控制阀油腔体之间,控制活塞限位杆外部套有控制活塞复位弹簧,控制阀油腔体与控制阀座之间形成控制阀油腔,控制阀座上开有控制油进油孔,连通控制阀油腔和喷射装置外壳上的控制油进油油路,控制阀油腔体上设置中心油道进油孔,连通控制阀油腔和控制活塞限位杆里的中心油道,控制阀油腔体上设置环形控制油泄油口,连通控制阀油腔和喷射装置外壳上的控制油回油油路;所述燃气喷嘴部分包括控制活塞、针阀、针阀底座,针阀底座通过针阀体紧固螺帽固定在喷射装置外壳下方,控制活塞安装在喷射装置外壳里并位于其底部,控制活塞与喷射装置外壳之间形成控制活塞腔,针阀安装在针阀底座里,针阀上端套于控制活塞里,针阀与针阀底座之间形成承压槽,控制活塞限位杆下端套在控制活塞里,中心油道由控制活塞限位杆延伸至控制活塞里,控制活塞沿径向设置中心油道出油孔,连通中心油道和控制活塞腔,控制活塞复位弹簧下端支撑在控制活塞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立云董晓露宋恩哲姚崇彭怀利李忠昊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