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镀液循环过滤系统。所述电镀液循环过滤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电镀槽、循环槽、过滤装置和循环泵,所述循环槽固定连接于所述电镀槽底部,所述过滤装置位于所述循环槽底部并与其间隔设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桶和过滤器,所述过滤桶的顶端为开口状,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过滤桶内,所述循环泵连通于所述过滤装置的底部。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镀液循环过滤系统可在线维护所述过滤装置,节省占地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路板电镀
,尤其涉及一种电镀液循环过滤系统。
技术介绍
电镀作为电路板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是通过电解作用使浸泡在电镀液中的电路板形成镀层的工艺过程。电镀均匀性是评价电镀品质的重要指标,而电镀液作为电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对电镀均匀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常,电镀液的浓度控制不均、液体中含有杂质等均会影响电镀均匀性。相关技术中,电镀液循环过滤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电镀槽、循环槽、循环栗及过滤器,所述循环槽用于容纳所述电镀槽中溢出的电镀液,所述循环栗将所述循环槽中的电镀液抽送入所述过滤器,再通过循环栗提供动力将过滤器中的电镀液压回至所述电镀槽。上述电镀液循环过滤系统结构为负压结构,需要通过所述循环栗施加动力将电镀液充满所述过滤器,再压回所述电镀槽,因此所述过滤器为密封结构,因此,所述过滤器的维护需要停机操作,造成生产的中断,且过滤器维护时需要将其打开,则需要占更大的空间,浪费资源。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镀液循环过滤系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且可在线维护的电镀液循环过滤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镀液循环过滤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电镀槽、循环槽、过滤装置和循环栗,所述循环槽固定连接于所述电镀槽底部,所述过滤装置位于所述循环槽底部并与其间隔设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桶和过滤器,所述过滤桶的顶端为开口状,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过滤桶内,所述循环栗连通于所述过滤装置的底部。优选的,所述过滤桶包括底壁及设于所述底壁的出液口,所述底壁相对于水平面呈倾斜状,所述循环栗与所述出液口连通。优选的,所述出液口设于所述底壁的靠近所述循环槽的一端。优选的,所述过滤器为过滤袋。优选的,所述过滤袋为多个,并沿所述过滤桶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优选的,所述过滤袋的孔径从所述过滤桶的顶端向所述底壁方向依次递减。优选的,所述过滤袋包括活性碳纤维层。优选的,所述过滤桶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壁的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位于所述底壁的远离所述循环槽的一端。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电镀液循环过滤系统中,电镀液经所述循环槽流入过滤桶,再由所述循环栗从所述过滤桶内抽入所述电镀槽。所述过滤装置位于循环槽底部,节省了占地空间;所述过滤桶内无需压力,因此所述过滤桶顶端为开口状,从而使得在循环过程中即可进行所述过滤袋的更换与维护,操作便捷,电镀液循环过滤系统连续运行时间延长;所述过滤袋为多层且孔径逐层递减,并且所述过滤袋设有吸附层,过滤效果更佳,提尚所述电路板的电链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镀液循环过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电镀液循环过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镀液循环过滤系统I包括电镀槽11、循环槽13、过滤装置15、循环栗17以及循环管道19。从所述电镀槽11中溢流的电镀液经所述循环管道19流入所述循环槽13,所述循环槽13 —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电镀槽11的底部,所述循环槽13另一端设有排液管131,电镀液经所述排液管131流入所述过滤装置15,所述排液管131伸入所述过滤装置15内,防止电镀液溅出。所述循环栗17的入口与所述过滤装置15连通,其出口连通所述电镀槽11底部,电镀液从所述电镀槽11的底部回流,防止电镀液中的杂质沉积在所述电镀槽11的底部,电镀液混合更均匀,电镀质量更高。当然,各电镀装置之间的连通方式并不仅限于采取所述循环管道19连接,能起到连通作用的其他装置均同理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所述过滤装置15位于所述循环槽13的底部并与其间隔设置,所述电镀槽11、所述循环槽13及所述过滤装置15形成垂直连续的过滤系统,节省占地空间,降低成本。所述过滤装置15包括过滤桶151及过滤器153,所述过滤器153位于所述过滤桶151 内。所述过滤桶151与所述循环槽13的底部(未标号)连接,连接方式为焊接等固定式连接,此连接方式进一步节约产线占地空间。所述过滤桶151与所述循环槽13的连接方式也可为螺栓连接,便于拆卸所述过滤桶151以对其进行清洗和维护。当然,所述过滤桶151与所述循环槽13的连接方式不仅限于焊接或螺栓连接,其他固定式连接方法或可拆卸式连接方法,均同理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所述过滤桶151包括出液口 1511、底壁1513、开口 1515及排污口 1517。所述底壁1513相对于水平面呈倾斜状,所述出液口 1511设于所述底壁1513的靠近所述循环槽13的一端,所述排污口 1517位于所述底壁1513的远离所述循环槽13的一端。所述出液口 1511用于排出电镀液,此设置有利于电镀液中未滤净的杂质在所述底壁1513沉降,使所述出液口 1511流出的电镀液更为洁净,沉降后的杂质经倾斜设置的底壁1513沉降到所述排污口1517 一端,可定期排污。所述循环栗17与所述出液口 1511连通,电镀液对所述循环栗17的损害降低。所述过滤器153为过滤袋,所述过滤袋为多个且沿所述过滤桶15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具体可根据过滤效果设置,本实施方式中设为2个,所述过滤袋与所述过滤桶151为可拆卸连接,所述过滤袋分为沿所述过滤桶15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过滤袋1531及第二过滤袋1533。所述过滤袋的孔径从所述过滤桶151的顶端向所述底壁1513的方向依次递减,即所述第一过滤袋153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袋1533的孔径,此设置用于过滤电镀液中不同孔径的固体杂质,两层过滤效果更佳。所述第一过滤袋1531及第二过滤袋1533分别设有活性炭纤维层(未图示),用于吸附电镀液中的固体微粒,优化过滤效果。所述过滤器153并不仅限于所述过滤袋,其他过滤装置均同理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所述过滤袋并不仅限于两层,所述第一过滤袋1531及所述第二过滤袋1533所设的吸附层也不仅限于所述活性碳纤维层,设置一层或多层过滤袋,以及设置具有吸附效果的其他吸附层,均同理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所述开口 1515位于所述过滤桶151的顶部,使所述过滤桶151形成开放式结构,电镀液经所述循环槽13流入所述过滤桶151,再由所述循环栗17从所述过滤桶151内抽送至所述电镀槽11。所述过滤桶151内无需压力,因此所述过滤桶151顶端为开口状,从而使得电镀液在循环过程中即可在线进行所述过滤器153的更换与维护,操作便捷。通过所述开口 1515可对所述过滤器153进行拆卸、安装和维护,因此,在所述电镀液循环过滤系统I运行中可同步进行所述过滤器153的更换,不需要停机操作,所述电镀液循环过滤系统I的连续运行时间更长。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电镀液循环过滤系统I中所述过滤装置15为开放式设置,其内无需压力,在电镀液的循环过程中不停机即可在线进行所述过滤器153的更换与维护,操作便捷,所述电镀液循环过滤系统I的连续运行时间延长;所述电镀槽11、所述循环槽13及所述过滤装置15依次垂直设置,节省了占地空间;设置多层孔径依次递减的所述过滤袋,且所述过滤袋设置所述活性碳纤维层,过滤效果更佳,电路板的电镀质量更佳。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镀液循环过滤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电镀槽、循环槽、过滤装置和循环泵,所述循环槽固定连接于所述电镀槽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位于所述循环槽底部并与其间隔设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桶和过滤器,所述过滤桶的顶端为开口状,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过滤桶内,所述循环泵连通于所述过滤装置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志浩,赵喜华,肖昭荣,刘雄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威力固电路板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