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地热相变蓄能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5677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6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地热相变蓄能换热装置,包括深入至地下的集热孔,设置在集热孔内部的地热取能装置以及设置在集热孔开口处的地热能导出装置,所述的地热取能装置内部设置有介质导流装置,所述的集热孔与地热取能装置之间设置有地热蓄热层以及封闭阻断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型地热相变蓄能换热装置通过在地热资源分布区域内开凿少量的集热孔,在集热孔内预先埋设集热散能装置,利用超导换热技术,集热装置可以快速的将地下蕴含的大量热量传导到地面,满足人们对大量热能的需求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可大量减少能耗,不需要开采地下水,实现地热能的集约化应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地能资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地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热能换热装置,具体的讲涉及一种新型地热相变蓄能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由于传统矿物能源使用会带来资源枯竭问题和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人们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开始关注可再生且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但是,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受气候等外界环境制约,不能稳定生产。尤其是资源丰富的水电资源,不仅受降雨量变化影响,而且还对流域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各国科学家们都在不断探索,努力寻找各种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又对环境破坏和污染很小的新能源。发达国家试验研究表明,利用资源极为丰富的地热,几乎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几乎不对人类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而且地热这种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被证明是对人类十分友好的未来洁净新能源。我国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地热资源丰富,类型齐全,分布广泛,且多为中低温、高温地热资源仅分布在藏南、滇西和川西地区。目前地热能主要是通过人工抽水的方式加以利用,而且在利用的整个过程中处于开式循环系统,此种工艺需要消耗大量的水的。每次提取地热资源时,都需要从地下抽取大量地热水,提取热量后将尾水排放。因此,对地热资源条件要求较高,不但要求地热有较高的热源还应当有充足的水源补给供应,而国内大部分地区为中低温地热,此种方式不利于地热的有序、循环利用。由于地热取能面临众多技术难题且消耗水量巨大,使得地热能的发展应用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以快速提取地层中蕴含的热量,用于满足人们生产、生活供能需求的新型地热相变蓄能换热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种新型地热相变蓄能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深入至地下的集热孔,设置在集热孔内部的地热取能装置以及设置在集热孔开口处的地热能导出装置,所述的地热取能装置内部设置有介质导流装置,所述的集热孔与地热取能装置之间设置有地热蓄热层以及封闭阻断层。上述新型地热相变蓄能换热装置,所述的集热孔为底部呈锥形的圆柱状结构。上述新型地热相变蓄能换热装置,所述的地热取能装置包括相变蓄能装置、介质输送装置,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设置在相变蓄能装置上部。上述新型地热相变蓄能换热装置,所述的地热蓄热层设置在封闭阻断层下部。上述新型地热相变蓄能换热装置,所述的地热蓄热层设置在集热孔与相变蓄能装置之间。上述新型地热相变蓄能换热装置,所述的封闭阻断层设置在集热孔与介质输送装置之间。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新型地热相变蓄能换热装置通过在地热资源分布区域内开凿少量的集热孔,在集热孔内预先埋设集热散能装置,利用超导换热技术,集热装置可以快速的将地下蕴含的大量热量传导到地面,满足人们对大量热能的需求的,本技术装置可大量减少能耗,不需要开采地下水,实现地热能的集约化应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地能资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地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A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B部放大图。图中:1_集热孔,2-地热蓄热层,3-封闭阻断层,4-介质输送装置,5-地热能导出装置,6-介质导流装置,7-相变蓄热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一种新型地热相变蓄能换热装置,包括深入至地下的集热孔I,设置在集热孔I内部的地热取能装置以及设置在集热孔I开口处的地热能导出装置5,所述的地热取能装置内部设置有介质导流装置6,所述的集热孔I与地热取能装置之间设置有地热蓄热层2以及封闭阻断层3,利用超导换热原理,在地热资源分布区域内开凿适当口径的地热集热孔1,在集热孔I内部预先设置地热取能装置,利用热管原理,由地热取能装置将地热蕴含的高温热能急速传导给介质导流装置6内部的介质,吸收热量后的介质到达集热孔I开口处的地热能导出装置5,在上述集热孔I和地热取能装置之间设置地热蓄热层2以及封闭隔热层3,用于加快传热和减少热量传导过程中的损失。如图1、2、3所示,所述的集热孔I为底部呈锥形的圆柱状结构,所述的地热取能装置包括相变蓄能装置7、介质输送装置4,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4设置在相变蓄能装置7上部,所述的介质导流装置6设置在集热孔1、介质输送装置4、相变蓄热装置7之间,利用超导换热原理,在地热资源分布区域内开凿适当口径的地热集热孔I,在集热孔I内部预先设置地热取能装置,利用热管原理,由相变蓄热装置7将地热蕴含的高温热能急速传导给介质导流装置6,吸收热量后的介质通过介质输送装置4到达集热孔I开口处的地热能导出装置5。如图1、2、3所示,所述的地热蓄热层2设置在封闭阻断层3下部,所述的地热蓄热层2设置在集热孔I与相变蓄能装置7之间,用于加快传热,所述的封闭阻断层3设置在集热孔I与介质输送装置4之间,减少热量在传导过程中的损失。【主权项】1.一种新型地热相变蓄能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深入至地下的集热孔,设置在集热孔内部的地热取能装置以及设置在集热孔开口处的地热能导出装置,所述的地热取能装置内部设置有介质导流装置,所述的集热孔与地热取能装置之间设置有地热蓄热层以及封闭阻断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地热相变蓄能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孔为底部呈锥形的圆柱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地热相变蓄能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热取能装置包括相变蓄能装置、介质输送装置,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设置在相变蓄能装置上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地热相变蓄能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热蓄热层设置在封闭阻断层下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地热相变蓄能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热蓄热层设置在集热孔与相变蓄能装置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地热相变蓄能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闭阻断层设置在集热孔与介质输送装置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地热相变蓄能换热装置,包括深入至地下的集热孔,设置在集热孔内部的地热取能装置以及设置在集热孔开口处的地热能导出装置,所述的地热取能装置内部设置有介质导流装置,所述的集热孔与地热取能装置之间设置有地热蓄热层以及封闭阻断层,本技术的新型地热相变蓄能换热装置通过在地热资源分布区域内开凿少量的集热孔,在集热孔内预先埋设集热散能装置,利用超导换热技术,集热装置可以快速的将地下蕴含的大量热量传导到地面,满足人们对大量热能的需求的,本技术装置可大量减少能耗,不需要开采地下水,实现地热能的集约化应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地能资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地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IPC分类】F24J3/08【公开号】CN205208988【申请号】CN201521052326【专利技术人】曹力锋, 王洪涛, 秦志刚, 王会珍, 曹力奇 【申请人】郑州沃德空调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5月4日【申请日】2015年12月1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地热相变蓄能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深入至地下的集热孔,设置在集热孔内部的地热取能装置以及设置在集热孔开口处的地热能导出装置,所述的地热取能装置内部设置有介质导流装置,所述的集热孔与地热取能装置之间设置有地热蓄热层以及封闭阻断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力锋王洪涛秦志刚王会珍曹力奇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沃德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