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结构,包括:第一绝缘套管,第二绝缘套管,塑胶套,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第一绝缘套管内包覆有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二绝缘套管内包覆有第一导线组、第二导线组和第三导线组,塑胶套内设置有接线端子,接线端子连接第三导线、第四导线、第五导线,第一连接器和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二导线组连接,第二连接器和第三导线、第四导线、第五导线、第一导线组、第二导线组连接。在绝缘套管上设置固定件,可以将多根线束进行集中束线,提高了线束的整体束线强度和集中度,有效防止松动和脱离现象,连接器端的导线排序整齐,连接稳定,提高了整个线束传输的稳定性,本装置结构简单,传输质量高,加工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线束
,具体是涉及一种线束结构。
技术介绍
:线束(wireharness)为一定负载源组提供服务设备的总体,如中继线路、交换装置、控制系统等。线束一般由导线、绝缘护套、接线端子以及包扎材料组成。线束是指由铜材料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汽车线束主要包括发动机线束和整车线束,其中,发动机线束除传感器线束和ECU线束外,还有连接其他电路的线束,例如进气预热线束、起动机继电器控制线束、发电机励磁线束等。线束种类繁多,且无良好的固定方式,在运输和装配过程中容易因防护不到位而造成线束被踩断。但是现有的线束布线方式不合理,包覆的效果也不甚理想,线束的集中度不高,而且单靠胶带页无法确保线束的整体强度,尤其是靠近接线端子处,容易受到外力出现松动和脱落现象,且现有的线束通常是采用一根电缆,若线束由多根电缆构成时,电缆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或多个连接器,一个连接器连接多根电缆时,连接端的电缆容易出现混乱,从而影响整个线束的传输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线束的整体束线强度和导线间的集中度较低,容易受外力出现松动和脱离现象,且线束的两端分别连接不同数量的连接器,连接端的电缆容易出现混乱,从而影响整个线束的传输稳定性,从而提出一种线束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种线束结构,包括:第一绝缘套管,所述第一绝缘套管内包覆有第一导线、第二导线,所述第一绝缘套管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固定件。第二绝缘套管,所述第二绝缘套管内包覆有第一导线组、第二导线组和第三导线组,所述第二绝缘套管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导线组、所述第二导线组、所述第三导线组的第一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绝缘套管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固定件。塑胶套,所述塑胶套内设置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分别连接第三导线的第一端、第四导线的第一端、第五导线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导线、所述第四导线、所述第五导线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塑胶套的第一端,所述塑胶套的第二端设置有第四固定件。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上设置有个第一孔位,所述个第一孔位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导线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导线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导线组中的根第六导线的第一端。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上设置有个第二孔位,所述个第二孔位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导线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导线的第二端、所述第五导线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导线组中的根第七导线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导线组中的三根第六导线的第一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导线的第二端依次连接有第一热缩套管和保险丝。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二绝缘套管为波纹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导线组中的第七导线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热缩套管,所述第二导线组中的第六导线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三热缩套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接线端子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三导线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四导线的第一端,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五导线的第一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连接器上的第一孔位还连接有圆环端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通过在绝缘套管的一端设置固定件,可以将多根线束进行集中束线,提高了线束的整体束线强度和集中度,有效防止松动和脱离现象,连接器端的导线排序整齐,连接稳定,提高了整个线束传输的稳定性,本技术结构简单,传输质量高,加工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线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三固定件的A-A向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端子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结构示意图。图中符号说明:1-第一绝缘套管,2-第二绝缘套管,3-塑胶套,4-第一连接器,5-第二连接器,101-第一导线,102-第二导线,103-第一固定件,201-第一导线组,202-第二导线组,203-第三导线组,204-第二固定件,205-第三固定件,301-接线端子,302-第三导线,303-第四导线,304-第五导线,305-第四固定件,401-第一孔位,402-圆环端子,501-第二孔位,1011-第一热缩套管,1012-保险丝,2011-第七导线,2012-第二热缩套管,2021-第六导线,2022-第三热缩套管,2051-导线孔,3011-第一连接件,3012-第二连接件,3013-第三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线束结构,包括:第一绝缘套管1,所述第一绝缘套管I内包覆有第一导线101、第二导线102,所述第一绝缘套管I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件103,所述第一导线101和所述第二导线102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固定件103。所述第一导线101的第二端依次连接有第一热缩套管1011和保险丝1012ο第二绝缘套管2,所述第二绝缘套管2为波纹管。所述第二绝缘套管2内包覆有第一导线组201、第二导线组202和第三导线组203,所述第二绝缘套管2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件204,所述第一导线组201、所述第二导线组202、所述第三导线组203的第一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二固定件204,所述第二绝缘套管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固定件205。如图2所示,所述第三固定件205中设置有多个导线孔2051,所述第一导线组201中的第七导线201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热缩套管2012,所述第二导线组202中的第六导线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绝缘套管(1),所述第一绝缘套管(1)内包覆有第一导线(101)、第二导线(102),所述第一绝缘套管(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件(103),所述第一导线(101)和所述第二导线(102)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件(103);第二绝缘套管(2),所述第二绝缘套管(2)内包覆有第一导线组(201)、第二导线组(202)和第三导线组(203),所述第二绝缘套管(2)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件(204),所述第一导线组(201)、所述第二导线组(202)、所述第三导线组(203)的第一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二固定件(204),所述第二绝缘套管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固定件(205);塑胶套(3),所述塑胶套(3)内设置有接线端子(301),所述接线端子(301)分别连接第三导线(302)的第一端、第四导线(303)的第一端、第五导线(304)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导线(302)、所述第四导线(303)、所述第五导线(304)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塑胶套(3)的第一端,所述塑胶套(3)的第二端设置有第四固定件(305);第一连接器(4),所述第一连接器(4)上设置有13个第一孔位(401),所述13个第一孔位(401)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导线(10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导线(102)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导线组(202)中的11根第六导线(2021)的第一端;第二连接器(5),所述第二连接器(5)上设置有13个第二孔位(501),所述13个第二孔位(501)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导线(302)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导线(303)的第二端、所述第五导线(304)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导线组(201)中的8根第七导线(201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导线组(202)中的三根第六导线(2021)的第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艺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卓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