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相机漂浮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55268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5 2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相机漂浮壳,该漂浮壳主要由顶部、前部、底部及两侧部组成,顶部两侧分别连接前部及底部,该前部及该底部各自连接,各侧部共同连接该顶部、该前部及底部以形成一供装设该防水相机的容纳空间,该前部设有一窗口,该顶部除了设有一按钮开口之外,另与各侧部共同设有一安装开口,该底部与各侧部设有一与该安装开口相连以供装设该防水相机的安装空间,另于各侧部位于该安装空间处设有一握持部,且于该握持部则形成一扣接孔,利用漂浮壳安装防水相机可让防水相机漂浮于水面上,不仅可进行水中摄影更便于使用者于水中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水相机漂浮壳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人生活中已离不开可随身携带的电子产品,尤其是数字相机或是智能型移动电话,也因为数字相机内装设的记忆卡可让照片无限制地拍摄,用来记录日常生活的精彩画面。随着现代人户外活动的多元化,过往的数字相机已经无法再特殊环境下使用,例如:寒冷、炙热、高海拔或是水里,尤其现在的水上活动盛行,加上现代人喜爱挑战刺激以及勇于尝试各种不同的水上活动,因此在享受的同时也想记录当下的精彩画面,但以往的数字相机并无防水功能,所以无法满足水中摄影的特殊需求,故业界乃积极研发推出许多不同的防水装置,使一般数字相机可平价选用改装进行水中摄影。有鉴于前述问题,现在市面上已经可以看到许多本身具备防水功能的数字相机,或是利用加装防水外壳让数字相机依旧可以进行水底拍摄,但进行拍摄的同时使用者必须一直手持数字相机才能对水底景色进行拍摄,同时无法做其他的活动,也就间接限制了使用者享受水中活动的乐趣,因此如何可以让防水相机不用手持亦可进行水中摄影,则为本技术欲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可进行水中摄影更便于使用者于水中携带的防水相机漂浮壳。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种防水相机漂浮壳,包括:一顶部、一前部、一底部及两侧部,该顶部两侧分别连接该前部及该底部,而该前部及该底部相连接,各侧部共同连接该顶部、该前部及底部以形成一供装设防水相机的容纳空间,该顶部具有一弧形表面,该前部设有一窗口,该顶部设有一按钮开口,该顶部及各侧部各设有一安装开口,该底部及各侧部设有一与该安装开口相连以供装设该防水相机的安装空间,另于各侧部位于该安装空间处设有一握持部,且于该握持部则形成一扣接孔。所述的防水相机漂浮壳还包括一绳体,该绳体绑设于所述扣接孔。所述绳体设置一伸缩固定件。所述的防水相机漂浮壳还包括多个扣件,各扣件扣设于所述扣接孔,而各扣件共同连接一绳体。所述绳体设置一伸缩固定件。所述安装开口及该安装空间与该容纳空间相连通。所述顶部内壁面靠近该窗口处形成一固定槽。两侧部内壁面靠近所述窗口处分别形成一固定凹槽,各固定凹槽与该固定槽相连以供固定该防水相机位置。所述各侧部设有一位于该安装空间及该安装开口两侧的平衡翼。所述底部设置相对应的弹性壁结构。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防水相机漂浮壳利用漂浮壳安装防水相机可让防水相机漂浮于水面上,不仅可进行水中摄影更便于使用者于水中携带。漂浮壳的顶部会漂浮在水面上,弧形表面则会保持外露于水面,且不论水中波浪强度,摆动后维持弧形平稳。且使用者能以手握方式握住握持部,作为摄影、拍照或观看屏幕时之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装设绳体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装设绳体及扣件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应用手握杆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权利要求书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一”、“两”、“上”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之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可实施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的可实施范畴。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及剖面结构示意图。本技术一种防水相机漂浮壳,漂浮壳I主要由顶部10、前部11、底部12及两侧部13组成,其中顶部10两侧分别连接前部11及底部12,而前部11及底部12则各自连接,各侧部13则共同连接顶部10、前部11及底部12以形成一供装设防水相机(参考图5)的容纳空间14。而一般的防水相机5(参考图5)均具备机身本体50、摄影镜头51、快门52及显示屏幕(未显示),前述中的前部11定义的窗口 110用以供摄影镜头对位设置,顶部10除了定义按钮开口 100之外,另外与各侧部13共同定义有安装开口 102,按钮开口 100可对应到快门,底部12与各侧部13则定义一安装空间120,由于安装开口 102及该安装空间120与容纳空间14相连通,因此利用安装开口 102以及安装空间120可让防水相机方便快速地安装置容纳空间14ο另外,各侧部13定义一位于该安装空间120及该安装开口102两侧的平衡翼136,两边侧部13所延伸的平衡翼136具备有平稳功能,当与到大浪翻转时可快速地回复到原本拍摄的位置。参阅图1、图2及图3中可清楚看出,位于顶部10内壁面靠近该窗口 110处形成有固定槽104,两侧部13内壁面靠近该窗口 104处形成一固定凹槽132,通过顶部10、前部11、底部12及两侧部13所形成的容纳空间14对防水相机的包覆外,利用固定凹槽132与固定槽104相连可强化固定防水相机位置,以避免防水相机于水中脱离,同时配合底部12设置的弹性壁结构122,弹性壁结构122为左右相对应设置,因此十分方便防水相机的组装。—并参阅图4及图6所示,为本技术装设绳体的立体示意图及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可清楚看出,在各侧部13均形成一扣接孔130,此扣接孔130可用来设置绳体2,通过绳体2让使用者于水中时不仅便于携带,更可以在水中以拖曳的方式让防水相机前进,由于顶部10具备一弧形表面106,且整体漂浮壳I具有浮力,因此放于水中时,漂浮壳I的顶部10会漂浮在水面上,弧形表面106则会保持外露于水面,且不论水中波浪强度,摆动后维持弧形平稳。另外亦可让附近的人可以明显看到庄装有防水相机的漂浮壳I所在位置,同时兼具警示作用。此外,绳体2另设置有伸缩固定件20,伸缩固定件20可改变绳体2的长度,若佩挂于身上时则能够改变固定的范围以便免脱落。—并参阅图5及图6所示,为本技术装设绳体及扣件的立体示意图及使用状态示意图。为另一种佩挂方式,在各侧部13均形成一扣接孔130处先装设扣件3,再将绳体2连接于设扣件3,由于设扣件3具有较好的且较强化的拉力,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能避免单一绳体2因拉力镑数的不足导致断裂而遗失,再者,左右各一条绳体2当拉动前进时可保持前行的方向。再者,由于顶部10具备一弧形表面106,且整体漂浮壳I具有浮力,因此放于水中时,漂浮壳I的顶部10会漂浮在水面上,弧形表面106则会保持外露于水面,让附近的人可以明显看到庄装有防水相机的漂浮壳I所在位置,同时兼具警示作用。此外,绳体2另设置有伸缩固定件20,伸缩固定件20可改变绳体2的长度,若佩挂于身上时则能够改变固定的范围以便免脱落。另外,请参阅图2所示,图中显示,各侧部13位于该安装空间120处设有一握持部134,使用者能以手握方式握住握持部134,作为摄影、拍照或观看屏幕时之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水相机漂浮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顶部、一前部、一底部及两侧部,该顶部两侧分别连接该前部及该底部,而该前部及该底部相连接,各侧部共同连接该顶部、该前部及底部以形成一供装设防水相机的容纳空间,该顶部具有一弧形表面,该前部设有一窗口,该顶部设有一按钮开口,该顶部及各侧部各设有一安装开口,该底部及各侧部设有一与该安装开口相连以供装设该防水相机的安装空间,另于各侧部位于该安装空间处设有一握持部,且于该握持部则形成一扣接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豪郭翰
申请(专利权)人:圆凯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