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5526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5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镜头模组,其包括镜头筒、设置于所述镜头筒内的镜片及遮光片,所述镜头筒包括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筒壁及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所述镜片上设有第一斜面,所述镜头筒的第一筒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抵靠的第二斜面,所述遮光片安装于所述第一筒壁上,所述镜头模组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遮光片上的按压环,所述遮光片形成供所述镜片延伸出来的通光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镜头模组将通光孔设置于所述遮光片上,在阻挡杂散光的同时降低了镜头筒筒壁的厚度,从而降低了整个镜头模组的高度及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一种镜头模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手机、数码相机、PDA及NoteBook等电子产品中的镜头模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摄像技术的发展及具有摄影功能的电子产品的兴起,光学摄像镜头模组被广泛地应用在各式产品中,为了配合目前电子产品体积越来越小的趋势,镜头模组的体积也必须朝微型化发展。现有技术中,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筒、设置于所述镜头筒内的镜片及夹持于镜片之间的遮光片,所述镜头筒包括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筒壁及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所述第一筒壁上形成供镜片延伸出来的通光孔,然而,第一筒壁上要形成通光孔则对筒壁的壁厚有一定的要求,筒壁的壁厚增加了,整个镜头模组的高度及重量就会增加,在成型镜头筒时就会更加困难,同时,现有技术中还会在第一筒壁通光孔的位置处设置斜面,如此,就进一步增加了成型的难度。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镜头模组来克服上述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趋于小型化、重量轻、成型方便的镜头模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镜头模组,其包括镜头筒、设置于所述镜头筒内的镜片及遮光片,所述镜头筒包括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筒壁及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所述镜片上设有第一斜面,所述镜头筒的第一筒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抵靠的第二斜面,所述遮光片安装于所述第一筒壁上,所述镜头模组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遮光片上的按压环,所述遮光片形成供所述镜片延伸出来的通光孔。优选的,所述镜头筒的第一筒壁自其内表面向镜头筒的中心轴延伸形成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镜头筒的内表面形成凹槽,所述遮光片部分收容于所述凹槽内。优选的,所述按压环通过胶与所述镜头筒固定,所述遮光片夹持于所述按压环与所述镜头筒之间固定。优选的,所述按压环与所述镜头筒之间形成收容胶的点胶槽。优选的,所述按压环的边缘设有第三斜面,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镜头筒的内表面组成上述点胶槽。优选的,所述按压环为金属按压环或者塑胶按压环。优选的,所述遮光片为中空环状结构。优选的,所述镜片的光轴与所述镜头筒的中心轴及所述遮光片的中心轴位于同一条直线。优选的,所述镜片包括凸起部及设置于所述凸起部周围的周边部,所述凸起部延伸超出所述遮光片形成的通光孔。优选的,所述周边部与所述遮光片之间形成空隙。与相关技术的镜头模组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由于通光孔形成于所述遮光片上,使得第一筒壁的壁厚降低从而使得镜头模组的整体高度及重量降低,成型方便,良率高,同时,镜片与镜头之间通过斜面配合,保证了镜片与镜头筒之间的同轴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镜头模组中镜头筒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镜头模组中镜片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镜头模组作详细说明。请参图1所示,本技术的镜头模组100,其包括镜头筒1、设置于所述镜头筒I内的镜片组2、设置于所述镜头筒I上的遮光片3及设置于所述遮光片3上的按压环4。如图2所示,所述镜头筒I包括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筒壁11、自所述第一筒壁11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12及由所述第一筒壁11与第二筒壁12围设成的收容空间13,所述镜头筒I于第一筒壁11处自其内表面向镜头筒I的中心轴延伸形成突出部14,所述突出部14与所述镜头筒I的内表面形成凹槽15,所述凹槽15与所述收容空间13连通,所述遮光片3部分收容于所述凹槽15内。所述第一筒壁11上的突出部14形成与所述收容空间13连通的开孔111,所述突出部14上设有倾斜的第二斜面112。如图3所示,所述镜片组2包括第一镜片21及与所述第一镜片21堆叠设置的第二镜片22,本实施例中镜片组2包括了两个镜片,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只设置一个镜片或者设置两个以上的镜片。所述第一镜片21包括远离第二镜片22的第一表面211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212,所述第一镜片21包括凸起部213及设置于所述凸起部213周围的周边部214,所述第一镜片21的第一表面211自外向内依次包括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平面215、与所述第二斜面112相抵靠的第一斜面216、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平面217及第一光学面218,所述第一平面215、第一斜面216及第二平面217位于所述第一镜片21的周边部214上,所述第一光学面218为圆弧面,其位于所述第一镜片21的凸起部213上。所述第一斜面216的倾斜程度所述第二斜面112的倾斜程度相同以至于使得所述第一斜面216与所述第二斜面112完全贴合,所述第二平面217与所述遮光片3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平面217也可与所述遮光片3贴合设置。所述第一镜片21的周边部214部分夹持于所述第一筒壁11与所述第二镜片22之间。所述第一镜片21、第二镜片22的光轴与所述镜头筒I的中心轴位于同一条直线。所述遮光片3部分收容于所述镜头筒I第一筒壁11上的凹槽15内并向内水平延伸超出所述突出部14。所述遮光片3包括供所述第一镜片21凸起部213延伸出来的通光孔31。所述遮光片3为中空环状的结构,所述通光孔31的孔径小于所述开孔111的孔径。所述遮光片3的中心轴与所述镜片组2的光轴及所述镜头筒I的中心轴位于同一条直线。所述遮光片3与所述第一镜片21的第一光学面218的两侧接触。所述按压环4设置于所述镜头筒I的凹槽15内,且按压于所述遮光片3的上,从而使得所述遮光片3的固定更加稳固。所述按压环4的边缘设有第三斜面41,所述第三斜面41与所述镜头筒I的内表面形成点胶槽42,所述按压环4通过胶5与所述镜头筒I固定,进而使得夹持于按压环4与所述镜头筒I之间的遮光片3固定。所述按压环4也可与所述镜头筒I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使得按压环与镜头筒之间形成空隙,从而所述按压环的外壁与所述镜头筒的内表面及所述遮光片可形成收容胶的点胶槽,所述遮光片可直接通过胶与所述镜头筒固定。所述按压环4为金属按压环或者塑胶按压环。组装所述镜头模组100时,首先提供镜头筒I与遮光片3,将遮光片3安装于所述镜头筒11的凹槽15内,再提供按压环4按压于所述遮光片3的上,并在所述按压环4与第一筒壁11的内表面形成的点胶槽41内点胶5固定,同时遮光片3的中心轴与所述镜头筒I的中心轴位于一条直线;提供第一镜片21安装于所述镜头筒I内,所述第一镜片21的第一平面215与所述镜头筒I第一筒壁11的下方贴合,所述第一镜片21的第一斜面216与所述第一筒壁11的第二斜面112贴合,所述斜面的配合保证了第一镜片21与镜头筒I的同轴度,使得第一镜片21可精确压入所述镜头筒I内,所述第一镜片21的第一光学面218延伸出所述遮光片3的通光孔31,所述第一镜片21的边缘与所述镜头筒I第二筒壁12的内表面过盈配合;提供第二镜片22安装于所述第一镜片21的下方,所述二镜片22的边缘与所述镜头筒I第二筒壁12的内表面过盈配合,当然,所述第一镜片21与第二镜片22也可直接放入镜头筒I内,与镜头筒I的内表面无压力配合;最后通过点胶将第二镜片21与所述镜头筒I进一步固定。至此,整个镜头模组100便组装完成。所述遮光片3可以阻挡杂散光,而且,由于在所述遮光片3上直接形成供第一镜片21凸起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镜头模组,其包括镜头筒、设置于所述镜头筒内的镜片及遮光片,所述镜头筒包括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筒壁及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上设有第一斜面,所述镜头筒的第一筒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抵靠的第二斜面,所述遮光片安装于所述第一筒壁上,所述镜头模组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遮光片上的按压环,所述遮光片形成供所述镜片延伸出来的通光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传冬马杰高玉婵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声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