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所述立体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背光模组、液晶狭缝光栅和偏光反射光学膜,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背面,用于为所述显示模组提供背光源;所述液晶狭缝光栅与所述显示模组相对设置;所述偏光反射光学膜设置在所述液晶狭缝光栅的出光面,其为具有多层不同折射率的材料层叠合制作而成的光学膜片,具有选择性反射偏振光的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主要涉及裸眼立体显示
,特别地,涉及一种采用液晶狭缝光栅的2D/3D可切换式立体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立体显示装置主要包括眼镜型立体显示装置和裸眼立体显示装置,其中,使用者使用眼镜型立体显示装置时需要佩戴特殊的偏光眼镜,偏光眼镜的左眼镜片和右眼镜片分别允许不同偏振方向的线偏光透过,由此使用者的左眼和右眼可以观看到为不同偏振方向的线偏光形成的图像,大脑将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进行整合呈现立体图像。然而,上述偏光眼镜容易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因此眼镜型立体显示装置的应用范围受到了局限。裸眼立体显示装置可以让使用者摆脱对于偏光眼镜的限制,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诸多裸眼立体显示技术,液晶狭缝光栅技术由于其具有2D/3D可切换功能以及低串扰值等优点,因此逐渐成为目前业界研究的热点。但是,液晶狭缝光栅技术存在着亮度损失严重的缺点,一般情况下,在3D模式时,采用液晶狭缝光栅的立体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只有其在2D模式的45%以下;由于在3D模式液晶狭缝光栅的立体显示装置的亮度损失严重,会给观看者带来较差的视觉体验。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减少亮度损失的新型立体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减少亮度损失、提高光线利用效率的立体显示装置。本技术提供的立体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背光模组、液晶狭缝光栅和偏光反射光学膜,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背面,用于为所述显示模组提供背光源;所述液晶狭缝光栅与所述显示模组相对设置;所述偏光反射光学膜设置在所述液晶狭缝光栅的出光面,其为具有多层不同折射率的材料层叠合制作而成的光学膜片,具有选择性反射偏振光的特性。作为本技术提供的立体显示装置的一种改进,还包括上偏光片和下偏光片,所述上偏光片和所述下偏光片分别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和背面。作为本技术提供的立体显示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立体显示装置采用光栅后置式结构,其中所述液晶狭缝光栅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背光模组之间。作为本技术提供的立体显示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偏光反射光学膜设置在所述液晶狭缝光栅的出光面和所述下偏光片之间,且所述立体显示装置还包括光栅底偏光片,所述光栅底偏光片设置在所述液晶狭缝光栅的底面。作为本技术提供的立体显示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立体显示装置采用光栅前置式结构,其中,所述液晶狭缝光栅设置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面,并位于所述上偏光片的上方。作为本技术提供的立体显示装置的一种改进,还包括光栅上偏光片,所述光栅上偏光片设置在所述液晶狭缝光栅的上方,且所述偏光反射光学膜位于所述液晶狭缝光栅和所述光栅上偏光片之间。作为本技术提供的立体显示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液晶狭缝光栅为扭曲向列式液晶狭缝光栅,其包括光栅上基板、光栅下基板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扭曲向列式液晶层。作为本技术提供的立体显示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显示模组为液晶显示模组。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立体显示装置通过在其内部设置具有选择性反射偏振光功能的偏光反射光学膜,所述偏光反射光学膜可以透射偏振方向与所述光栅偏光片的吸收轴一致的偏振光,并反射偏振方向与所述光栅偏光片的吸收轴垂直的偏振光,从而有效避免光纤被所述下偏光片吸收掉,减少所述立体显示装置的光线损失,提高其光线利用率,有效改善所述立体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亮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立体显示装置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立体显示装置的光学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立体显示装置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解决现有技术采用液晶狭缝光栅的立体显示装置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主要是将被液晶狭缝光栅的非透射区(遮挡区)中被遮挡的光线重新利用起来,来有效减少由于液晶狭缝光栅造成的亮度损失。具体而言,由于采用液晶狭缝光栅的立体显示装置工作3D模式时,透过所述液晶狭缝光栅的透射区(即狭缝区域)和遮挡区的光线刚好是两个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偏振光,即P光和S光,因此,本技术提供的立体显示装置主要是在液晶狭缝光栅的出光面增加一层偏光反射光学膜,所述偏光反射光学膜一方面可以允许P光可以直接透过,另一方面还可以将入射的S光反射到背光源中多次循环利用,从而提高光线利用效率,降低亮度损失。请参阅图1,其是本技术提供的立体显示装置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立体显示装置100采用光栅后置式结构,其包括上偏光片110、显示模组120、下偏光片130、偏光反射光学膜140、液晶狭缝光栅150、光栅偏光片160和背光模组170。其中,所述显示模组120可以为液晶显示模组或者为其他类型的平面显示模组,所述上偏光片110和所述下偏光片130分别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120的显示面和底面;所述背光模组170用于为所述显示模组120提供背光源,其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120的背面。所述液晶狭缝光栅150可以为扭曲向列式液晶(Twisted Nematic LCD, TN-LCD)狭缝光栅。所述液晶狭缝光栅150与所述显示模组120相对设置,比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液晶狭缝光栅150可以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120和所述背光模组170之间,即朝向于所述显示模组120的背面设置。所述偏光反射光学膜140可以为具有多层不同折射率的材料层叠合制作而成的光学膜片,其具有选择性反射偏振光的特性。所述偏光反射光学膜140设置在所述液晶狭缝光栅150的出光面,即位于所述液晶狭缝光栅150和所述下偏光片13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栅偏光片160为光栅底偏光片,其设置在所述液晶狭缝光栅150的入光面(即是底面),即位于所述液晶狭缝光栅1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组、背光模组、液晶狭缝光栅和偏光反射光学膜,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背面,用于为所述显示模组提供背光源;所述液晶狭缝光栅与所述显示模组相对设置;所述偏光反射光学膜设置在所述液晶狭缝光栅的出光面,其为具有多层不同折射率的材料层叠合制作而成的光学膜片,具有选择性反射偏振光的特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翠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