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架空刚性接触网跨距设计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46320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5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架空刚性接触网跨距设计模型,包括架空刚性接触网,所述架空刚性接触网包括汇流排(27)、汇流排终端头(26),所述汇流排终端头(26)长度为7.5m,锚段长度为171m,由13个长度为12m的所述汇流排(27)组成,以第13个悬挂点13为中心锚结,自左向右相邻的悬挂点之间的跨距为1.8+2+6.7+2×7+2×8+3×7+6×8+4×7+2×8+7+6.7+2+1.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有效控制架空刚性接触网驰度,避免汇流排卡滞,减少硬点,避免弓网谐振,并便于提高安装精度的架空刚性接触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架空刚性接触网,尤其涉及一种有效控制架空刚性接触网驰度,避免汇流排卡滞,减少硬点,避免弓网谐振,并便于提高安装精度的架空刚性接触网。
技术介绍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正在逐步向各大城市扩展,架空刚性接触网在轨道交通工程中广泛使用。接触网的平面布置直接决定了接触网授流质量。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线路运营经验及理念的提升,对汇流排卡滞,减少硬点,减少离线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架空刚性接触网采用8米跨距,而汇流排单根长度为12米,汇流排之间通过汇流排中间接头连接。汇流排跨距和中间接头的位置共同决定了接触网驰度。在研究刚性接触网驰度时,通常将刚性接触网使用的汇流排视为连续梁,选取几跨汇流排做连续梁模型,悬挂点作为支点,汇流排与接触线自重作为均布荷载计算其跨中最大位移既为汇流排驰度。而实际工程中汇流排中间接头的存在改变了连续梁特性,它既作为一个集中荷载随机分布在连续梁的不同位置,同时还作为一个铰接结构改变了连续梁位移特性,通过现场调查及测量发现,在汇流排中间接头安装后既可能产生正驰度,使两侧汇流排向下弯曲,也可能产生负驰度,使两侧汇流排向上凸起,而很少能平顺过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有效控制架空刚性接触网驰度,避免汇流排卡滞,减少硬点,避免弓网谐振,并便于提高安装精度的架空刚性接触网。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架空刚性接触网跨距设计模型,包括架空刚性接触网,所述架空刚性接触网包括汇流排27、汇流排终端头26,所述汇流排终端头长度为7.5m,锚段长度为171m,由13个长度为12m的所述汇流排27组成,以第13个悬挂点13为中心锚结,自左向右相邻的悬挂点之间的跨距为1.8+2+6.7+2 X 7+2 X 8+3 X 7+6 X 8+4 X 7+2 X 8+7+6.7+2+1.8 ο进一步的,所述锚段长度为183m,由14个长度为12m的所述汇流排27组成,以第13个悬挂点13为中心锚结,自左向右相邻的悬挂点之间的跨距为1.8+2+6.7+2 X 7+2 X 8+3 X 7+6X8+4X7+3X8+6.7+6+5+2+1.8。进一步的,所述锚段长度为195m,由15个长度为12m的所述汇流排27组成,以第15个悬挂点15为中心锚结,自左向右相邻的悬挂点之间的跨距为1.8+2+5+6+6.7+3 X 8+4 X 7+4 X 8+4 X7+5X8+6.7+6+5+2+1.8。进一步的,所述锚段长度为207m,由16个长度为12m的所述汇流排27组成,以第15个悬挂点15为中心锚结,自左向右相邻的悬挂点之间的跨距为1.8+2+5+6+6.7+3 X 8+4 X 7+6X8+3X7+2X8++7+3X8+7+6.7+2+1.8。进一步的,所述锚段长度为219m,由17个长度为12m的所述汇流排27组成,以第16个悬挂点16为中心锚结,自左向右相邻的悬挂点之间的跨距为1.8+6.7+7+3 X 8+7+2 X 8+3X7+6X8+3X7+2X8+7+3X8+7+6.7+2+1.8。进一步的,所述锚段长度为231m,由18个长度为12m的所述汇流排27组成,以第16个悬挂点16为中心锚结,自左向右相邻的悬挂点之间的跨距为1.8+6.7+7+3 X 8+7+2 X 8+3X7+6X8+4X7+6X8+6.7+6+5+2+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够使有效控制架空刚性接触网驰度,避免汇流排卡滞,减少硬点,避免弓网谐振,并便于提高安装精度的架空刚性接触网。【附图说明】图1为锚段长度为171m的跨距示意图。图2为锚段长度为183m的跨距示意图。图3为锚段长度为195m的跨距示意图。图4为锚段长度为207m的跨距示意图。图5为锚段长度为219m的跨距示意图。图6为锚段长度为231m的跨距示意图。图中:1-第I个悬挂点,2-第2个悬挂点,3-第3个悬挂点,4-第4个悬挂点,5-第5个悬挂点,6-第6个悬挂点,7-第7个悬挂点,8-第8个悬挂点,9-第9个悬挂点,10-第10个悬挂点,11-第11个悬挂点,12-第12个悬挂点,13-第13个悬挂点,14-第14个悬挂点,15-第15个悬挂点,16-第16个悬挂点,17-第17个悬挂点,18-第18个悬挂点,19-第19个悬挂点,20-第20个悬挂点,21-第21个悬挂点,22-第22个悬挂点,23-第23个悬挂点,24-第24个悬挂点,25-第25个悬挂点,26-汇流排终端头,27-汇流排,28-汇流排衔接处,29-第26个悬挂点,30-第27个悬挂点,31-第28个悬挂点,32-第29个悬挂点,33-第30个悬挂点,34-第31个悬挂点,35-第32个悬挂点,36-第33个悬挂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所示,一种架空刚性接触网跨距设计模型,包括架空刚性接触网,架空刚性接触网包括汇流排27、汇流排终端头26,汇流排终端头长度为7.5m,锚段长度为171m,由13个长度为12m的汇流排27组成,以第13个悬挂点13为中心锚结,自左向右相邻的悬挂点之间的跨距为I.8+2+6.7+2 X 7+2 X 8+3 X 7+6 X 8+4 X 7+2 X 8+7+6.7+2+1.8。锚段长度为183m,由14个长度为12m的汇流排27组成,以第13个悬挂点13为中心锚结,自左向右相邻的悬挂点之间的跨距为1.8+2+6.7+2 X 7+2 X 8+3 X 7+6 X 8+4 X 7+3 X 8+6.7+6+5+2+1.8 ο锚段长度为195m,由15个长度为12m的汇流排27组成,以第15个悬挂点15为中心锚结,自左向右相邻的悬挂点之间的跨距为1.8+2+5+6+6.7+3 X 8+4 X 7+4 X 8+4 X 7+5 X 8+6.7+6+5+2+1.8 ο锚段长度为207m,由16个长度为12m的汇流排27组成,以第15个悬挂点15为中心锚结,自左向右相邻的悬挂点之间的跨距为1.8+2+5+6+6.7+3 X 8+4X 7+6 X8+3 X 7+2 X8++7+3X8+7+6.7+2+1.8 ο锚段长度为219m,由17个长度为12m的汇流排27组成,以第16个悬挂点16为中心锚结,自左向右相邻的悬挂点之间的跨距为1.8+6.7+7+3 X 8+7+2 X 8+3 X 7+6 X 8+3 X 7+2 X 8+7+3X8+7+6.7+2+1.8 ο锚段长度为231m,由18个长度为12m的汇流排27组成,以第16个悬挂点16为中心锚结,自左向右相邻的悬挂点之间的跨距为1.8+6.7+7+3 X 8+7+2 X 8+3 X 7+6 X 8+4 X 7+6 X 8+6.7+6+5+2+1.8 ο【主权项】1.一种架空刚性接触网跨距设计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架空刚性接触网,所述架空刚性接触网包括汇流排(27)、汇流排终端头(26),所述汇流排终端头(26)长度为7.5m,锚段的长度为171-231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架空刚性接触网跨距设计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段长度为171m,由13个长度为12m的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架空刚性接触网跨距设计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架空刚性接触网,所述架空刚性接触网包括汇流排(27)、汇流排终端头(26),所述汇流排终端头(26)长度为7.5m,锚段的长度为171‑231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风华苏和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