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差动装置,其将能够与小齿轮支承部一同旋转的输入部件的旋转力分配并传递给一对输出轴,该差动装置具有:一对侧面齿轮,它们与输出轴连接且在外周部具有与小齿轮啮合的齿部;以及罩部,其覆盖至少一个侧面齿轮的外侧并且与输入部件一体地旋转,在该差动装置中,即使在如小齿轮高速旋转那样的严酷的运转状况下,也能够向小齿轮的滑动部和与侧面齿轮的啮合部充分供给润滑油以防止滑动部的烧伤,并且能够抑制输入部件内部的润滑油的劣化。差动装置(D)中的至少一个罩部(C)具有:油保持部(7),其在从输出轴(A)的轴向外侧进行观察的侧视观察时位于包含与小齿轮(P)重叠的区域的第一规定区域内,且覆盖侧面齿轮(S)的背面;以及掏空部(8),其位于不与小齿轮(P)重叠的第二规定区域内,且使侧面齿轮(S)的背面露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输入部件的旋转力分配并传递给彼此独立的一对输出轴的差动装置,所述输入部件保持对小齿轮进行支承的小齿轮支承部且能够与该小齿轮支承部一同旋转,尤其涉及具有一对侧面齿轮和罩部的差动装置的改良,其中,一对侧面齿轮在外周部具有与小齿轮啮合的环状的齿部且与一对输出轴分别连接,罩部覆盖至少一个侧面齿轮的外侧并且与输入部件一体地旋转。
技术介绍
以往,在该差动装置中,为了优化小齿轮和输入部件的滑动接触部的润滑性,公知的是在专利文献I记载有在输入部件内周面上沿着周向形成较浅且较窄的油槽。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80387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以往的上述差动装置的油槽结构中,由于不能在小齿轮的周边高效地聚集、贮存大量的润滑油,因此,尤其在如小齿轮高速旋转那样的严酷的运转状况下,向小齿轮的滑动部或与侧面齿轮的啮合部供给的润滑油有可能不足。在该种情况下,如果通过罩部从侧面齿轮的外侧覆盖侧面齿轮背面整个面,将润滑油封入在由罩部和输入部件包围的密闭空间内,则成为持续向小齿轮或其周边供给润滑油而确保了润滑性的状态,但另一方面,由于在上述密闭空间中封入一定量的润滑油并且没在罩部形成掏空部,因此相应地差动装置的整体重量增加,并且有可能产生该密闭空间的润滑油交换和冷却不充分、容易劣化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该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所述差动装置。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差动装置将输入部件的旋转力分配并传递给彼此独立的一对输出轴,所述输入部件保持对小齿轮进行支承的小齿轮支承部并能够与该小齿轮支承部一同旋转,该差动装置具有:一对侧面齿轮,它们在外周部具有与所述小齿轮啮合的环状的齿部,且该一对侧面齿轮分别与所述一对输出轴连接;以及罩部,其覆盖这两个侧面齿轮中的至少一个侧面齿轮的外侧,并且与所述输入部件一体地旋转,该差动装置中,至少一个的所述罩部具有:油保持部,其在从所述输出轴的轴向外侧进行观察的侧视观察时,位于包含与所述小齿轮重叠的区域的第一规定区域内,且覆盖所述侧面齿轮的背面;以及掏空部,其位于不与所述小齿轮重叠的第二规定区域内,且使所述侧面齿轮的背面露出。(此为第一特征。)优选为,所述至少一个罩部在所述油保持部处与所述输入部件连结。(此为第二特征。)优选为,所述一对侧面齿轮一体地具有与所述一对输出轴分别连接的轴部,所述至少一个罩部具有:轴套部,其呈同心状地包围所述侧面齿轮的所述轴部;以及连结臂部,其在所述输入部件的周向上与所述油保持部分离且沿该输入部件的半径方向延伸,并连结所述轴套部和所述输入部件之间。(此为第三特征。)优选为,所述至少一个罩部在所述掏空部的周边部分具有油引导斜面,该油引导斜面能够在所述输入部件旋转时引导润滑油流入该输入部件的内侧。(此为第四特征。)根据第一特征,由于与至少一个侧面齿轮的外侧相邻的至少一个罩部在从输出轴的轴向外侧进行观察的侧视观察时包含与小齿轮重叠的区域的第一规定区域内具有覆盖侧面齿轮的背面的油保持部,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由于输入部件的旋转的离心力而想要向径向外侧移动的润滑油保持在小齿轮及其周边部,由此,即使在如小齿轮高速旋转那样的严酷的运转状况等下,由于能够向小齿轮的滑动部和与侧面齿轮的啮合部充分供给润滑油,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所述滑动部或啮合部的烧伤。并且,由于至少一个罩部在所述侧视观察时不与小齿轮重叠的第二规定区域内具有使侧面齿轮的背面露出的掏空部,因此,能够使润滑油通过该掏空部而在输入部件内外流通,可适度地交换和冷却润滑油从而有效地防止油劣化。并且,由于不仅无需在输入部件内封入大量的润滑油,还与掏空部的形成而相应地减轻了罩部自身重量,因此,能够整体上有助于差动装置的轻量化。并且尤其根据第二特征,由于罩部在所述油保持部处与输入部件连结,因此,在输入部件旋转时由于离心力而想要向径向外侧移动的润滑油更容易滞留于由油保持部和输入部件覆盖的空间内,从而能够更容易地将润滑油保持于小齿轮及其周边部。并且尤其根据第三特征,侧面齿轮一体地具有与输出轴分别连接的轴部,且具有油保持部的罩部具有轴套部和连结臂部,所述轴套部呈同心状地包围侧面齿轮的轴部,所述连结臂部在输入部件的周向上与油保持部分离且在输入部件的半径方向上延伸,并连结轴套部和输入部件之间,因此,能够提高罩部相对于输入部件的连结强度,而且提高了支承侧面齿轮背面的罩部自身的刚性强度,还强化了对侧面齿轮的支承刚性。并且尤其根据第四特征,罩部在所述掏空部的周边部分具有油引导斜面,该油引导斜面能够在输入部件旋转时引导润滑油流入输入部件的内侧,因此,能够使润滑油顺畅地从罩部外侧流向内侧,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的润滑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差动装置及其周边的纵剖视图(沿图2中的1-1线的剖视图)。图2是将所述差动装置的一部分剖开的侧视图(沿图1中的2-2线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所述差动装置的输入部件的变形例的图,(A)示出接合两个相同直径圆弧来构成输入部件的内周面的例子,(B)示出将输入部件的内周面形成为椭圆形状的例子。图4是示出所述差动装置的罩部的变形例的、与图2对应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所述差动装置的其他变形例的图,(A)示出在罩部设置垫圈保持槽的例子,(B)示出在侧面齿轮的齿部背面设置垫圈保持槽的例子,(C)示出通过罩部内侧面的突出部来定位保持垫圈并省略了垫圈保持槽的例子,(D)示出使小齿轮轴的中间部为小径且使侧面齿轮的中间壁部靠近小齿轮轴侧的例子。图6是示出所述差动装置的组装工序的一个例子的工序说明图。图7是示出所述差动装置的小齿轮支承部的变形例的、与图1对应的局部剖视图。图8是比较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差动装置和以往的差动装置的设定例的图表,(A)示出小齿轮轴的直径和小齿轮的负荷点长度的关系,(B)示出侧面齿轮和小齿轮的齿数比与小齿轮的节锥距的关系,(C)示出所述齿数比和差动装置的轴向宽度的关系。图9是示出所述差动装置的侧面齿轮和罩部的变形例的、与图1对应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示出所述差动装置的罩部的其他变形例的、与图2和图4对应的侧视图。标号说明A:输出轴;C、Cr:罩部;Cb:轴套部;Cs:侧壁部;D:差动装置;1:输入部件;P:小齿轮;PS:作为小齿轮支承部的小齿轮轴;PS':作为小齿轮支承部的支承轴部;s:侧面齿轮;Sj:轴部;Sg:齿部;Sw:中间壁部:油引导斜面;7:油保持部;8:掏空部;9:连结臂部。【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在图1和图2中,差动装置D用于通过将从搭载于汽车的发动机(未图示)传递来的旋转驱动力分配并传递给与左右一对车轴连接的左右一对输出轴A,从而在允许该左右车轴的差动旋转的同时驱动该左右车轴,该差动装置D被收纳、支承于例如固定在车体后部中央的变速箱I内。该差动装置D具有:多个小齿轮P ;小齿轮轴PS,其为将这些小齿轮P支承为旋转自如的小齿轮支承部;短圆筒状的输入部件I,其以能够与该小齿轮轴PS共同旋转的方式支承小齿轮轴PS ;左右一对侧面齿轮S,它们自小齿轮P的左右两侧与小齿轮P啮合并且分别与左右一对输出轴A连接;以及左右一对罩部C、C’,它们覆盖这两个侧面齿轮S的外侧并且与输入部件I 一体地旋转,由输入部件I和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差动装置,其将输入部件(I)的旋转力分配并传递给彼此独立的一对输出轴(A),所述输出部件(I)保持对小齿轮(P)进行支承的小齿轮支承部(PS、PS′)且能够与该小齿轮支承部(PS、PS′)一同旋转,该差动装置具有:一对侧面齿轮(S),它们在外周部具有与所述小齿轮(P)啮合的环状的齿部(Sg),且该一对侧面齿轮(S)分别与所述一对输出轴(A)连接;以及罩部(C、C’),其覆盖这两个侧面齿轮(S)中的至少一个侧面齿轮(S)的外侧,并且与所述输入部件(I)一体地旋转,该差动装置的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罩部(C)具有:油保持部(7),其在从所述输出轴(A)的轴向外侧进行观察的侧视观察时,位于包含与所述小齿轮(P)重叠的区域的第一规定区域内,且覆盖所述侧面齿轮(S)的背面;以及掏空部(8),其位于不与所述小齿轮(P)重叠的第二规定区域内,且使所述侧面齿轮(S)的背面露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裕之,
申请(专利权)人: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