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薸培育方法及采用该大薸测铅超标的方法,属于环境保护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对铅敏感并能富集的植物的繁殖及生态修复技术。该大薸培育方法及采用该大薸测铅超标的方法,依次包括,采摘大薸成熟种子,取用水浸法贮藏100天以上的种子,待种子自然发芽一周后进行无性繁殖,不断清除第一、第二代母株,保留第三代健壮植株,后取第三代大薸安置于浮岛,放置所需监测的水域。本方法可以直观、便捷、经济、快速的显示河道水体铅含量是否超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藻培育方法及采用该大藻测铅超标的方法,属于环境保护工程
,涉及一种对铅敏感并能富集的植物的繁殖及生态修复技术。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资源利用强度加大,随之生态系统不断退化,环境污染呈日趋 严重之势,其中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的环境问题之一。铅,就是其中一种重金属,铅对人 体的毒害是积累性的,主要危害人体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对孩子的危害尤其的大。由于水 体、土壤、空气中的铅被生物吸收而向生物体转移,尤其是鱼类,会富集大量的铅,造成全世 界各种植物性食物中含铅量均值范围为0.1~lmg/kg(干重)。可以说铅的危害是非常重大且 悄无声息的。 然而传统检测铅的方法,都需要携带大量的仪器设备,技术要求高,操作复杂,成 本高,目前市场上缺少一种可以直观、便捷、经济、快速提示环境中铅含量是否超标的指示 性植物。大藻(Pistia stratiotes),为天南星科大藻属的唯一物种,常规的大藻还不能直 接用于铅检测,需要经过专门培育使之"纯净化"才能被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可以直观、便捷、 经济、快速的显示河道水体铅含量是否超标的大藻培育方法及采用该大藻测铅超标的方 法。 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大藻培育方法,其特征是,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 采摘大藻成熟种子,后自然风干脱粒,并筛选出饱满健壮的种子; 2) 取种子用水浸法贮藏,贮藏期100天以上; 3) 取用步骤2)的种子,放置在培养器皿中加常温蒸馏水,给予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待其 自然发芽; 4) 待种子自然发芽一周后,将小苗移至灌满常温水的钢筋砼培育池培育2~3周; 5) 后依靠匍匐枝和母枝分离的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6) 不断清除第一、第二代母株,保留第三代健壮植株。 作为优选,步骤2)需避光,取种子用水浸法避光贮藏。 作为优选,步骤3)中大藻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是25-39°C,最低温是20°C。 作为优选,步骤3)中大藻种子发芽的适宜光照时长在8小时及以上。 与传统的生物和化学检测铅超标的方法不同,本专利技术通过新方法培育专用于检测 铅超标的"纯净"大藻,检测方法操作简单,实现成本低,可以直观、便捷、经济、快速的显示 河道水体铅含量是否超标。 -种采用大藻测铅超标的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上述培育方法培育出的大藻,步骤 如下: 1) 取第三代大藻30~50株健壮植株安置于浮岛,放置所需监测的水域; 2) 当水体中含铅量超过0.03mg/L,经2-3小时,大藻的新根系首先变色,之后因光合作 和和呼吸作用受阻叶色变黄变淡,进一步,新根停滞生长或死亡,其受害程度随铅浓度增加 而加重; 3) 若发现大藻新根有异常,则马上按规范取水样检测,监测水系铅含量是否超标。 作为优选,步骤2)中的大藻叶片前端会出现褪绿斑点,并逐渐蔓延成片,叶片萎焉 枯黄翻卷,其受害程度随铅浓度增加而加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 投资小、效率高,并且会带来较高的环境生态效益; 2. 该植物繁殖迅速,能自己形成稳定的生态群落,有自己的生态调节功能,后期维护简 单且费用低廉; 3. 安全无耗能人工净化装置,处理方便迅速,能够反复周转使用,有助保护环境。【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铅污染对大藻性状影响的实验数据表1。【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大藻培育方法,该培育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 采摘大藻成熟种子,后自然风干脱粒,并筛选出饱满健壮的种子; 2) 取种子用水浸法避光贮藏,贮藏期100天以上; 经实验验证,用水浸法贮藏的大藻成熟种子发芽率最高,且易于操作。从表1可得,不同 的贮藏法在初期种子的发芽率相似,普遍不高;不同的是,水浸法在随时间的增加发芽率显 著增加,150-350天间(实验至此结束,发芽率可能能保持更长的时间),更是保持其100%的 发芽率;阴干法,即将种子置于通风处,随时间的增加发芽率一直降低,210天后,种子活性 明显下降,至350天时,种子完全失去活性;干燥器内的干燥法,随时间的变化发芽率有较大 的变化,至270天后,完全失去活性。 表1 :不同贮藏法对大藻成熟种子发芽率的影响3) 取用步骤2)的种子,放置在培养器皿中加常温蒸馏水,给予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待其 自然发芽;经过实验获得,大藻种子的发芽的适宜温度是25-39°C,最低温是20°C,故本实施 例的实际操作,包括种子发芽,都是在常温环境下进行的。 进一步实验光照对于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表2中可得,光照时长在8小时及以上就 能满足发芽率的要求,缩短光照时长对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表2 :不同光照时长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4) 待种子自然发芽一周后,将小苗移至灌满常温水的钢筋砼培育池培育2~3周; 5) 后依靠匍匐枝和母枝分离的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6) 不断清除第一、第二代母株,保留第三代健壮植株。 与传统的生物和化学检测铅超标的方法不同,本专利技术通过新方法培育专用于检测 铅超标的"纯净"大藻,检测方法操作简单,实现成本低,可以直观、便捷、经济、快速的显示 河道水体铅含量是否超标。 实施例二:一种采用大藻测铅超标的方法,采用实施例一培育方法培育出的大藻, 步骤如下: 1) 取第三代大藻30~50株健壮植株安置于浮岛,放置所需监测的水域; 2) 当水体中含铅量超过0.03mg/L,经2-3小时,大藻的新根系首先变色,之后因光合作 和和呼吸作用受阻叶色变黄变淡,进一步,新根停滞生长或死亡,其受害程度随铅浓度增加 而加重; 3) 如图1所示,若发现大藻新根有异常,则马上按规范取水样检测,监测水系铅含量是 否超标。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步骤2)中的大藻叶片前端会出现褪绿斑点,并逐渐蔓延成 片,叶片萎焉枯黄翻卷,其受害程度随铅浓度增加而加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 投资小、效率高,并且会带来较高的环境生态效益; 2. 该植物繁殖迅速,能自己形成稳定的生态群落,有自己的生态调节功能,后期维护简 单且费用低廉; 3. 安全无耗能人工净化装置,处理方便迅速,能够反复周转使用,有助保护环境。 开展植物对重金属铅的生态修复技术及应用研究,及其对城市污水的综合修复研 究,一方面可以探讨水生植物在城市污水修复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推 动环保事业由公益事业转向商业化。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 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 一种大藻培育方法,其特征是,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 采摘大藻成熟种子,后自然风干脱粒,并筛选出饱满健壮的种子; 2) 取种子用水浸法贮藏,贮藏期100天以上; 3) 取用步骤2)的种子,放置在培养器皿中加常温蒸馏水,给予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待其 自然发芽; 4) 待种子自然发芽一周后,将小苗移至灌满常温水的钢筋砼培育池培育2~3周; 5) 后依靠匍匐枝和母枝分离的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6) 不断清除第一、第二代母株,保留第三代健壮植株。2. 根据权利要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薸培育方法,其特征是,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大薸成熟种子,后自然风干脱粒,并筛选出饱满健壮的种子;2)取种子用水浸法贮藏,贮藏期100天以上;3)取用步骤2)的种子,放置在培养器皿中加常温蒸馏水,给予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待其自然发芽;4)待种子自然发芽一周后,将小苗移至灌满常温水的钢筋砼培育池培育2~3周;5)后依靠匍匐枝和母枝分离的方式进行无性繁殖;6)不断清除第一、第二代母株,保留第三代健壮植株。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芳,姜建军,宋旖丹,杨俊,刘明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爱立特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