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活塞冷却喷嘴,包括喷嘴体,喷嘴体上连接有主喷管和副喷管,主喷管的内径大于副喷管的内径,且主喷管的喷射方向朝向活塞内冷油道,副喷管的喷射方向朝向活塞底面的中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活塞冷却喷嘴,设置有喷射方向和喷射能力均不同的主喷管和副喷管。其中,喷嘴体中的润滑油大部分进入主喷管中,从而使得大部分润滑油进入活塞的内冷油道,通过震荡冷却方法对活塞进行冷却。剩下的润滑油通过副喷管对准活塞中部底面,对活塞销与活塞之间,以及活塞销与连杆小头之间进行润滑。该活塞冷却喷嘴改善了活塞中部冷却效果,避免了活塞热裂熔化和卡死的风险,并减小了活塞销和连杆小头衬套的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冷却
,尤其涉及一种活塞冷却喷嘴。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活塞冷却喷嘴对活塞进行强制冷却。具体地,活塞冷却喷嘴将润滑油以一定的压力注入活塞的冷却油道,使润滑油在其中流动以冷却活塞;或将润滑油直接喷向活塞底部,采用飞溅方式冷却并润滑活塞。但是,为了满足日趋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以及实现低油耗,发动机的强化程度愈来愈高。对于高强化的发动机,缸内温度更高,而活塞内冷油道布置在活塞头部的外圆周,活塞中部冷却效果相对较弱。此时如果仍旧采用传统的活塞冷却喷嘴,首先存在热裂熔化风险。其次,高温下润滑油容易结焦,造成活塞积碳,进而造成活塞环卡死。最后,活塞缸内工作压力更高,活塞销与活塞及连杆小头间的摩擦力大,容易造成活塞销和连杆小头衬套磨损。请参见图1,公开号为CN103470357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活塞冷却喷嘴200的结构及控制方法:该专利在活塞100下方缸体两侧分别设有进气侧冷却喷嘴和排气侧冷却喷嘴,分别朝向进排气侧的活塞100底部,该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在各种工作情况下,活塞100主推力面和次推力面均能获得良好的润滑和冷却。在此基础上,虽然该专利技术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改善活塞100中部冷却效果,但是该专利技术需要在缸体两侧均布置油道,缸体设计加工难度提高,并且,一个活塞100采用两个喷嘴的设计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活塞冷却喷嘴,在加工难度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前提下,保证对活塞的有效冷却。(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活塞冷却喷嘴,包括喷嘴体,所述喷嘴体上连接有主喷管和副喷管,所述主喷管的内径大于所述副喷管的内径,且所述主喷管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活塞内冷油道,所述副喷管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活塞底面的中部。优选地,所述主喷管和副喷管均通过钎焊与所述喷嘴体相连。优选地,所述喷嘴体通过空心螺栓与润滑油道连接,所述空心螺栓穿过所述喷嘴体后与所述润滑油道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喷嘴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喷嘴体过盈配合的定位销,防止所述喷嘴体相对所述润滑油道转动。优选地,所述主喷管的喷射一端设置有控制流通量的缩口。优选地,所述主喷管为平面结构,所述副喷管为三维立体结构。(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活塞冷却喷嘴,设置有喷射方向和喷射能力均不同的主喷管和副喷管。其中,喷嘴体中的润滑油大部分进入主喷管中,从而使得大部分润滑油进入活塞的内冷油道,通过震荡冷却方法对活塞进行冷却。剩下的润滑油通过副喷管对准活塞中部底面,对活塞销与活塞之间,以及活塞销与连杆小头之间进行润滑。该活塞冷却喷嘴改善了活塞中部冷却效果,避免了活塞热裂熔化和卡死的风险,并减小了活塞销和连杆小头衬套的磨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的活塞冷却喷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的活塞冷却喷嘴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的活塞冷却喷嘴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活塞与活塞冷却喷嘴相对位置示意图[0022I图5是图4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图中:100、活塞;200、活塞冷却喷嘴;1、喷嘴体;2、空心螺栓;3、定位销;4、主喷管;5、副喷管;6、活塞;7、活塞内冷油道;8、活塞中部底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实施例的活塞冷却喷嘴,请参见图2和图3,包括喷嘴体I,所述喷嘴体I上连接有主喷管4和副喷管5。其中,主喷管4的内径大于所述副喷管5的内径,从而保证主喷管4的喷射能力大于副喷管5的喷射能力,使得更多的润滑油通过喷嘴体I进入到主喷管4而不是副喷管5中。在此基础上,主喷管4的通流量除了和横截面尺寸有关以外,也可以在主喷管4的喷射端设置缩口,该缩口尺寸和主喷管4的通流能力成正比。在此基础上,在活塞冷却喷嘴安装到位后,请参见图4和图5,主喷管4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活塞内冷油道7,使得主喷管4喷出的润滑油大多数进入活塞内冷油道7,通过震荡冷却方法对活塞6进行冷却。所述副喷管5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活塞6底面的中部,使得未喷入活塞内冷油道7的润滑油则对活塞6销和连杆小头进行润滑。具体地对活塞6销与活塞6的连接位置,以及活塞6销与连杆小头的连接位置进行润滑。因为活塞6的内冷油道布置在活塞6头部的外圆周,所以主喷管4喷出的机油主要冷却活塞6头部外缘。在此基础上,副喷管5喷出的润滑油直接对准活塞中部底面8,所以能够改善活塞6中部的冷却效果。二者结合,使活塞6得到均匀的冷却。进一步地,该副喷管5作为主喷管4的辅助手段,其避免了活塞6出现热裂熔化风险;并有效防止了润滑油结焦造成活塞6积碳,进而导致的活塞6环卡死;且预防了塞缸内工作压力更高造成活塞6销与活塞6及连杆小头间的摩擦力大,进而导致的活塞6销和连杆小头衬套的磨损。相较于普通单喷管的活塞冷却喷嘴,该副喷管5显著改善了活塞6的冷却效果O本实施例的活塞冷却喷嘴,优选但不必须主喷管4和副喷管5均通过钎焊与所述喷嘴体I相连。其中,由于主喷管4位于缸体的靠近外侧的位置,因此其不容易和连杆发生干涉,为了便于加工和节约制造成本,将主喷管4设计成平面结构。此外,副喷管5由于对准活塞6底面中部,因此副喷管5的管型根据布置需要设计,要避让连杆和活塞6等运转部件,因此一般将其设计成三维立体结构,请进一步参见图2和图3。在此基础上,喷嘴体I通过空心螺栓2与润滑油道连接。具体地,所述空心螺栓2穿过所述喷嘴体I后与所述润滑油道螺纹连接。润滑油从空心螺栓2到达喷嘴体1、并通过喷嘴体I分流到主喷管4和副喷管5。进一步地,在喷嘴体I和润滑油道连接到位后,为了避免喷嘴体I相对所述润滑油道转动,优选通过定位销3保证活塞冷却喷嘴准确定位。其中,定位销3与喷嘴体I过盈配合。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主权项】1.一种活塞冷却喷嘴,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嘴体,所述喷嘴体上连接有主喷管和副喷管,所述主喷管的内径大于所述副喷管的内径,且所述主喷管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活塞内冷油道,所述副喷管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活塞底面的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冷却喷嘴,其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塞冷却喷嘴,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嘴体,所述喷嘴体上连接有主喷管和副喷管,所述主喷管的内径大于所述副喷管的内径,且所述主喷管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活塞内冷油道,所述副喷管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活塞底面的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刘晓芳,韩承敏,王晓静,贺园玲,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扬州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