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绝缘中压隔离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30311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3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复合绝缘中压隔离开关,包括内圆方形的绝缘外壳,位于绝缘外壳内设有三项动触头支架,所述三项动触头支架包括一个转轴和与转轴一体注塑而成的与转轴垂直设置的三个支架,每个支架有两个端部,每个端部设有两个动触头刀片;所述绝缘外壳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三组塔式基座,所述塔式基座的内侧设有静触头;所述绝缘外壳的两侧分别设有三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内侧设有限位头;所述动触头刀片在转轴的转动下可以与静触头接触或与限位头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隔离开关,尤其是一种复合绝缘中压隔离开关
技术介绍
目前中压固定式开关设备所采用的中压隔离开关,其设计理念,结构形式,绝缘防护等方面都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方案,已不能满足现今市场对于隔离开关的要求。由于现场环境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人们对用电安全意识的提高,而现有隔离开关接触触头长期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极易发生氧化,降低导电性,给长期使用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市场普遍存在的隔离开关,采用单纯的空气绝缘方式,使得隔离开关本体被设计的很大,同时也就要求与其配套的开关柜内部空间也很大。这样就造成了相应隔离开关的体积过于庞大,非常不利于现场空间的利用,使得固定式中压开关设备一度被市场所抛弃。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现有隔离开关的三极触头均单独制作,然后通过人工装配调整组装在一起,由于机械应力的影响,由于长时间的受力不均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通常会造成三极触头不同步,极易引发类似缺相引起低压设备损毁或是触头虚接发热造成中压设备自身拉弧等恶性事故。目前隔离开关几乎全部采用金属结构连接以保证其机械强度(但实际是由于组装式安装,无法克服三极触头动作同步的可靠性),但却无法避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热的情况(当电流通过时,相与相之间因存在可导磁金属,会产生涡流,从而使发大量热量),极易引发各种次生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复合绝缘中压隔离开关。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复合绝缘中压隔离开关,包括内圆方形的绝缘外壳,位于绝缘外壳内设有三项动触头支架,所述三项动触头支架包括一个转轴和与转轴一体注塑而成的与转轴垂直设置的三个支架,每个支架有两个端部,每个端部设有两个动触头刀片;所述绝缘外壳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三组塔式基座,所述塔式基座的内侧设有静触头;所述绝缘外壳的两侧分别设有三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内侧设有限位头;所述动触头刀片在转轴的转动下可以与静触头接触或与限位头接触。所述转轴伸出绝缘外壳的前、后端面的端部分别设有中轴,所述中轴的外缘设有多个愣条。所述转轴位于两个支架的中间部位分别设有三根不锈钢圆管,用于加固转轴。所述塔式基座外缘设有波纹结构。所述绝缘外壳的前、后端面设有透明绝缘观察窗。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绝缘中压隔离开关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绝缘中压隔离开关,在动静触头外侧加装外方内圆形绝缘外壳,形成固体绝缘保护层,采用APG浇注工艺确保产品的机械强度。采用外方内圆形外框结构可有效减小隔离开关本体体积,增加绝缘外壳的爬电距离。同时内部圆形的结构也更稳定,在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不易变形,从而保证触头分合的精度。外方内圆形绝缘外壳在保证内部为圆形的前提下,在固定静触头的位置,增加塔式基座造型,营造美观的同时,在两侧的内外壁上增加伞状波纹结构,进一步增加电气爬电距离,保证绝缘在恶劣环境下的绝对可靠。外方内圆形绝缘外壳采用APG浇注工艺可一次成型,有效的保证了本体的机械强度,同时保证绝缘材料本身的绝缘等级。绝缘外壳的存在,使得动静触头与外界空气在相对隔离的环境下带电运行时,可减少氧化,提高长期运行的可靠性。绝缘外壳的存在,可以在由于操作人员未按操作规程操作,出现带负荷分合闸,出现事故时,对人身起到极大的保护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为了对隔离开关本身分合闸是否到位进行实时观察(可人工,也可增加视频设备),绝缘外壳使用透明材质的绝缘材料进行封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绝缘中压隔离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绝缘中压隔离开关,包括内圆方形的绝缘外壳I,位于绝缘外壳I内设有三项动触头支架2,所述三项动触头支架2包括一个转轴21和与转轴21 —体注塑而成的与转轴21垂直设置的三个支架22,每个支架22有两个端部,每个端部设有两个动触头刀片4;所述绝缘外壳I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三组塔式基座3,所述塔式基座3的内侧设有静触头5 ;所述绝缘外壳I的两侧分别设有三组安装支架6,所述安装支架6的内侧设有限位头7;所述动触头刀片4在转轴21的转动下可以与静触头5接触或与限位头7接触。所述转轴21伸出绝缘外壳I的前、后端面的端部分别设有中轴9,所述中轴9的外缘设有多个楞条91。所述转轴21位于两个支架22的中间部位分别设有三根不锈钢圆管23,用于加固转轴21。所述塔式基座3外缘设有波纹结构31。所述绝缘外壳I的前、后端面设有透明绝缘观察窗8。采用APG浇注工艺将隔离开关的三极动触头支架一次性浇注完成,保证三极触头安装时的统一性,动作的同步性和精度是现有隔离开关所无法比拟的。特别为了增加动触头支架的机械强度,在每个极相与极相的连接部位,加装3根10#不锈钢圆钢同支架一起浇注。三根圆钢成三角形结构放置,很好的增加了动触头在旋转中的机械强度,同时还彻底的避免了因导磁原因产生的发热问题。操作传动,直接通过中轴旋转完成,减少中间环节,去除故障点。同时为增加使用的便利性,与更多的操作机构进行匹配,产品设计中轴在外延伸轴部分上也做了特殊的加工处理。在圆棒的外侧,使用车床加工间距为2MM的楞条,方便更多种样的机构进行分合闸位置上的调整。每个极相均为双刀片设计结构,但有区别于现有隔离开关的是,本产品设计的刀片之间有APG浇注的绝缘板,在双刀片之间形成绝缘层,从而增加了刀片的导流能力,减少因刀片发热产生的事故。动触头支架同样增加了伞状波纹结构,增加爬电距离,保证用电安全。优点:采用复合绝缘结构,体积更小,应用场景更广泛。采用APG浇注工艺,主要部件全部一次浇注完成,结构更加简单,故障点更少,完全的免维护设计。三极相触头一次性浇注完成,同步精度高,可靠性更高。三极相触头有绝缘材料和非导磁材料组合,从源头上彻底避免因涡流产生的恶性事故。半封闭结构设计,有效的将运行中空气对动静触头(尤其是动静触头结合部位)的腐蚀及氧化,保证长期运行的可靠性。将动触头的双刀片之间做绝缘处理,增加导流能力,使得小体积大电流的实现成为一种可能。采用复合绝缘结构,形成半封闭结构,有效的保证的突发事故情况下对人身安全的保护。工作原理:隔离开关内有静触头与限位头,当隔离开关分闸时,动触头刀片位于限位头上,当隔离开关合闸时,动触头刀片位于静触头上;当隔离开关处于分闸状态时,将操作手柄通过其端头的操作轴旋转使动触头动作,带动动触头旋转90°时可使隔离开关合闸,相反可使隔离开关分闸。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精神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复合绝缘中压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圆方形的绝缘外壳,位于绝缘外壳内设有三项动触头支架,所述三项动触头支架包括一个转轴和与转轴一体注塑而成的与转轴垂直设置的三个支架,每个支架有两个端部,每个端部设有两个动触头刀片;所述绝缘外壳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三组塔式基座,所述塔式基座的内侧设有静触头;所述绝缘外壳的两侧分别设有三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内侧设有限位头;所述动触头刀片在转轴的转动下可以与静触头接触或与限位头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中压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复合绝缘中压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圆方形的绝缘外壳,位于绝缘外壳内设有三项动触头支架,所述三项动触头支架包括一个转轴和与转轴一体注塑而成的与转轴垂直设置的三个支架,每个支架有两个端部,每个端部设有两个动触头刀片;所述绝缘外壳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三组塔式基座,所述塔式基座的内侧设有静触头;所述绝缘外壳的两侧分别设有三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内侧设有限位头;所述动触头刀片在转轴的转动下可以与静触头接触或与限位头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阿克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瀚泰电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