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北工学院专利>正文

豆精膜的生产方法及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288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大豆精膜的生产方法,它将大豆筛选后,经浸泡、水洗、研磨、渣浆分离、沸煮、真空浓缩、喷浆、烘干、剪切、包装工艺完成。其优点明显是:豆膜的口感好,营养成分不被破坏,特别易存放、食用方便,可用开水浸泡3~5分钟即可食用。这种方法生产的豆精膜其大豆的利用率高,比目前腐竹的生产方法提高利用率20%,而且本方法节省能源,其能耗仅是腐竹生产的1/4,从而生产成本明显降低,可连续批量生产,实现自动化操作。(*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食品加工技术,特别是对大豆进行豆精膜的生产方法及其加工装置。目前,国内外对大豆的食品加工方法很多。现在人们常食用的大豆腐、干豆腐、腐竹等。干豆腐的生产加工方法一般是将大豆浸泡后磨碎,经过滤出豆渣,形成豆浆,再煮沸后加入石膏或滷水使之形成“豆脑”状,将这些豆脑再浇入往返折叠的过滤带上,经挤压出豆浆中的水份,最后形成干豆腐。这种方法生产的干豆腐却实可口,很受人们的欢迎,但它因加入了少量的石膏或滷水,这无益对人体不利,而且也破坏了大豆中的蛋白质成份,生产效率也偏低、工艺也较复杂,特别是不易长时间存放。近年来,人们对大豆制品进行了新的加工,生产出“腐竹”-即豆腐皮,腐竹的生产方法一般是在煮沸的豆浆中,当表面散热时而在其表面形成的“结皮”,将这个结皮一张一张的取下后烘干,构成了腐竹。这种方法生产的腐竹虽然可以长时间存放,但它的产量较低,特别是能耗太大,从而成本也较高,而且当干燥的腐竹在食用前需用水长时间浸泡或煮沸开才能制做菜肴,这给食用者带来很大不便,因而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生活的要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食用方便,口感好、味美、易存放的大豆精膜的生产方法及其加工装置。本专利技术是以如下技术方法实现的。首先对大豆进行筛选,除去豆-->中的土块、杂草等杂物,然后放入浸泡罐中浸泡,浸泡后经沸水清洗,之后进行1~3次研磨和1~3次渣浆分离,将分离出的豆浆再进行一次精磨,即胶体磨。得出精豆浆,经沸煮后将这些豆浆送入真空浓缩机浓缩,再通过泵喷洒在涂有聚四氟乙烯的传送烘干带或园形烘干筒上进行干燥,然后取下整形、剪切、包装、构成美味快餐豆食品。整个工艺流程为:筛选→浸泡→水洗→研磨(1~3次)/()渣浆分离→精磨(胶体磨)→沸煮→真空浓缩→喷浆→烘干→整形→剪切→包装。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由于采用多次研磨和一次胶体磨浆及一次真空浓缩相结合的生产工艺,从而生产出的豆精膜口感好、营养成份高、味道好,特别是易存放,食用时特别方便,只用开水浸泡3~5分钟即可食用,且可做成各类风味方便快餐菜肴。由于这种生产工艺中不加入其它化学原料(石膏、滷水等),所以豆中的蛋白质不被破坏,同时由于利用了真空浓缩的物理方法除去大豆中含的醛类、酮类、醇类等豆腥味。这种方法生产的豆膜大豆利用率明显提高,一般比腐竹的生产方法可提高大豆利用率20%以上(100公斤大豆生产腐竹35公斤,但生产豆精膜可达55公斤),本方法生产的豆精膜工艺简单,节省能源,其能耗仅是腐竹生产的1/4,从而生产成本明显降低、可连续批量生产、实现自动化操作。另外,由于该方法是将大豆浓缩后的豆浆直接喷洒在涂有聚四氟乙烯的烘干带或烘干辊上,从而实现了顺利揭膜,为实现该豆膜连续生产成功提供了关键性技术之-->一。附图1是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附图2是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烘干过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烘干形式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附图1看到,首先将大豆经筛选机〔1〕筛选,然后经提升机〔2〕送入浸泡箱〔3〕中进行浸泡,水温在30°~40℃之间,且水中加入浓度为8.5~1.5%的碱,PH值=7~8,浸泡时间为3~4小时。使大豆增重一倍左右,再将浸泡好的大豆送到沸水槽〔4〕中搅拌清洗10~20秒,然后将湿豆送到砂轮磨浆机〔6〕中进行第一次磨浆,此时由注水管〔5〕向磨浆机〔6〕内加水,加水的重量为豆重的4~5倍,将第一次磨出的豆浆送入离心式渣浆分离机〔7〕进行渣浆分离,使分离出的豆浆直接送入精磨机〔12〕进行胶体磨,而分离出的初豆渣再送入研磨机〔8〕进行第二次研磨、研磨后又送入渣浆分离机〔9〕将分离出的豆浆也送入精磨机〔12〕内同时进行精磨(即胶体磨),第二次分离出的豆渣再次送到分离机〔11〕进行分离,同时由注水管〔10〕向机内注水,约豆重3.5倍的水,这次分离出的淡豆浆通过泵A返送入研磨机〔8〕内,来做为第二次研磨时的水,而分离出的豆渣可排入豆渣箱〔13〕。由分离机〔7〕、〔9〕分离出的豆浆同时送到精磨机〔12〕进行了胶体磨后,可使豆浆中的聚合体颗粒-->分散为单体颗粒,使粒度可达3~10μ左右,即获得为精豆浆。将这些精豆浆送入煮浆器〔14〕内进行100℃沸煮,加入少量的消泡剂和适量的甘油,此时,也可以向豆浆内加入一些调味品如鸡味、海味等,这样可获得不同风味的豆浆,然后将这些熟豆浆送入真空浓缩罐〔15〕进行真空浓缩,再将浓缩好的豆浆经泵B通过喷浆器〔16〕喷洒在涂有聚四氟乙烯的传送带〔17〕上(见附图2)或涂有聚四氟乙烯的园形烘干辊〔22〕上(见附图3),喷洒的幅度为0.4米,厚度约2mm,然后送入烘干窑内烘干,将其烘干后的豆精膜〔18〕揭取下进行剪切、包装,即构成了方便、美味的快餐豆食品。下面结合附图2、3,对实施本方法中涉及到的烘干设备做进一步说明。带式传送带烘干窑结构(见附图2),它是在窑体〔20〕内设有四条传送带〔17〕,该传送带上一定涂有聚四氟乙烯,传送带下面设有托辊〔19〕,浓缩的豆浆通过布浆器〔16〕喷洒在该传送带〔17〕上,经烘干窑烘干后,形成连续而干燥的豆精膜幅〔18〕,通过揭膜器〔21〕将其揭下、剪切后,包装成方便食品。若采用圆筒式烘干辊式结构(见附图3),这可使整个烘干结构和体积大为减化和缩小,这种结构是在一金属园筒〔22〕内设有电加热器〔23〕或向该筒内通入热风,该筒〔22〕的外面一定涂有一层聚四氟乙烯,这样将浓缩的豆浆通过泵C和喷浆器〔16〕喷洒在该筒的表面上,当园筒回转一周时,使附着在筒壁上的豆膜〔18〕干燥,然后经揭膜器〔21〕揭膜,经整形、剪切、包装成方便的快餐豆食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豆精膜的生产方法,首先将大豆进行筛选,然后放入浸泡罐中浸泡,再用水清洗后进行研磨,其特征在于:浸泡后进行1~3次研磨和1~3次的渣浆分离,将分离出的豆浆再进行一次精磨,即胶体磨,得出精豆浆,经沸煮后将这些豆浆送入真空浓缩机中浓缩,再通过泵喷洒在涂有聚四氟乙烯的传送烘干带上或园形烘干筒上进行干燥,然后取下剪切,包装成美味快餐的豆食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豆精膜的生产方法,首先将大豆进行筛选,然后放入浸泡罐中浸泡,再用水清洗后进行研磨,其特征在于:浸泡后进行1~3次研磨和1~3次的渣浆分离,将分离出的豆浆再进行一次精磨,即胶体磨,得出精豆浆,经沸煮后将这些豆浆送入真空浓缩机中浓缩,再通过泵喷洒在涂有聚四氟乙烯的传送烘干带上或园形烘干筒上进行干燥,然后取下剪切,包装成美味快餐的豆食品。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继宇佟杰新汪骏书张敬民喻冬青付万臣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工学院沈阳科技机械工业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