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次注塑成型模内组装模具,包括定模、动模、旋转顶出机构、顶出机构;所述的定模与动模相对而设,旋转顶出机构和顶出机构安装在动模两侧。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旋转顶出机构上的顶出油缸可将顶出板向上顶出,安装在顶出板上的旋转油缸可向上举升旋转顶出板并旋转180度,使安装在旋转顶出板上的两组滑块总成所构成的动模型腔也旋转180度,可实现动模型腔在第一轮注塑后,旋转180度进行第二轮注塑,实现叶片总成的模内组立,从而实现自动化生产及其装配,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二次注塑成型模内组装模具。
技术介绍
如图1第二滑块、图1B所示,汽车空调出风口叶片总成,是由数个叶片I’通过连杆2 ’进行连接而组成;而要完成这个零件总成,就需要将叶片I ’和连杆2 ’进行组立,使其成为一个装配体。而通过传统的的人工组装,事倍功半,其生产效率极十分低;即使通过专用组立治具装配,因需要人工操作(将叶片或者连杆,放置到治具的规定位置)也因而无法实现自动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的二次注塑成型模内组装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二次注塑成型模内组装模具,包括定模、动模、旋转顶出机构、顶出机构;所述的定模与动模相对而设,旋转顶出机构和顶出机构安装在动模内; 所述的旋转顶出机构包括顶出板、两个顶出油缸、旋转油缸、旋转顶出板、四个滑块总成、后模镶件;所述的两个顶出油缸的缸体分别固定在动模的两侧,顶出板的两端分别套接在两个顶出油缸活塞杆的杆端,旋转油缸的缸体安装在顶出板上且位于顶出板的中部,旋转顶出板的中央固定套接在旋转油缸的活塞杆杆端;所述的四个滑块总成分为两组,每组中的两个滑块总成相对而设,两组滑块总成皆安装在在旋转顶出板上且位于旋转顶出板的两侧,后模镶件位于相对而设的两组滑块总成之间。所述的滑块总成包括滑块基座、滑块锁紧块、第二滑块、第一滑块、滑块镶件、滑块镶针、滑块复位杆、滑块限位器、前模定位镶针、前模定位块;所述的第二滑块和第一滑块皆滑接在滑块基座的滑槽内,滑块限位器固定在滑块基座的底部,滑块镶件和滑块镶针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滑块上,滑块镶件和滑块镶针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滑块对应的孔进入型腔,形成一个台阶孔型腔;第一滑块上让滑块镶针穿入的孔与型腔连通的出口端为一个内小外大的阶梯孔;所述的滑块复位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滑块上,滑块复位杆穿过第一滑块并与两侧后模镶件形成一个碰穿面;所述的滑块锁紧块固定安装在第二滑块上,前模定位块固定在第一滑块上的顶部,前模定位镶针穿过前模定位块插入第一滑块;所述的动模上设有锁紧块,该锁紧块在合模时与滑块总成中的滑块锁紧块滑接。所述的顶出机构包括顶板、回拉杆、顶针板、顶针;所述的顶板通过回拉杆与顶针板连接,顶针的一端固接在顶针板上,顶针的另一端伸入后模型腔。所述的旋转顶出机构还包括两块复位导向块和两块旋转限位器;所述的两块复位导向块安装在动模上且与旋转顶出板的前后两端顶靠;所述的两块旋转限位器安装在旋转顶出机构的顶出板上且位于旋转油缸的两侧。本专利技术还包括锁紧块,该锁紧块上部固定在动模上,锁紧块下部与滑块锁紧块滑接。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专利技术旋转顶出机构上的顶出油缸可将顶出板向上顶出,使安装在顶出板上的旋转油缸被向上举升旋转顶出板并旋转180度,使安装在旋转顶出板上的两组滑块总成旋转180度,使得滑块总成在动模型腔在第一轮注塑后成型后,连同成型的“连杆”一同旋转180度进行第二轮注塑成型“叶片”产品,实现叶片总成的模内组立,从而实现自动化生产及其装配,生产效率高。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A、图1B是产品的轴测图和立体分解图; 图1C、图1D是产品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1E是图1D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轴测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横向剖视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旋转顶出机构的轴测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旋转顶出机构的立体剖视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旋转顶出机构的滑块总成与锁紧块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旋转顶出机构的滑块总成与锁紧块的轴测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滑块总成的轴测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滑块总成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本专利技术滑块总成第一次注塑时滑块镶针与第一滑块的配合示意图; 图1OA是图10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专利技术滑块总成第二次注塑时滑块镶针与第一滑块的配合示意图; 图1IA是图11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次注塑时复位杆与第一滑块的配合示意图; 图1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次注塑时复位杆与第一滑块的配合示意图; 图14A是本专利技术第二次注塑时产品未顶出的状态图; 图14B是本专利技术第二次注塑时产品顶出的状态图; 图14是本专利技术旋转顶出机构的初始状态图; 图15是本专利技术旋转顶出机构顶出油缸顶出的状态图; 图16是本专利技术旋转顶出机构旋转油缸旋转的状态图; 图17是本专利技术旋转顶出机构旋转油缸旋转180度的状态图; 图18是本专利技术旋转顶出机构旋转油缸旋转180度后的状态图; 图19是本专利技术旋转限位器的安装示意图; 图20是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二次注塑成型模内组装模具,包括定模1、动模2、旋转顶出机构3、顶出机构4。所述的定模I与动模2相对而设,旋转顶出机构3和顶出机构4安装在动模2的两侧。所述的顶出机构4包括顶板41、两根回拉杆42、两块顶针板43、多个顶针44。所述的顶板41通过两根回拉杆42分别与两块顶针板43连接,用于推拉顶针板43,多根顶针44的一端分别固接在两块顶针板43上,多根顶针44的另一端分别伸入两个后模型腔。如图4、图5所示,所述的旋转顶出机构3包括顶出板31、两个顶出油缸32、旋转油缸33、旋转顶出板34、两块复位导向块35、四个滑块总成36、两块旋转限位器37、后模镶件38。所述的两个顶出油缸32的缸体分别固定在定模I的两侧,顶出板31的两端分别套接在两个顶出油缸32活塞杆的杆端,旋转油缸33的缸体安装在顶出板31上且位于顶出板31的中部,旋转顶出板34的中央固定套接在旋转油缸33的活塞杆杆端;所述的四个滑块总成36分为两组,每组中的两个滑块总成36相对而设,两组滑块总成36皆安装在在旋转顶出板34上且位于旋转顶出板34的两侧,后模镶件38位于相对而设的两组滑块总成36之间。所述的两块复位导向块35安装在动模2上且与旋转顶出板34的前后两端顶靠;所述的两块旋转限位器37安装在顶出板31上且位于旋转油缸33的两侧。如图8-图13所示,所述的滑块总成36包括滑块基座361、滑块锁紧块362、第二滑块363、第一滑块364、滑块镶件365、滑块镶针366、滑块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次注塑成型模内组装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动模、旋转顶出机构、顶出机构;所述的定模与动模相对而设,旋转顶出机构和顶出机构安装在动模内;所述的旋转顶出机构包括顶出板、两个顶出油缸、旋转油缸、旋转顶出板、四个滑块总成、后模镶件;所述的两个顶出油缸的缸体分别固定在动模的两侧,顶出板的两端分别套接在两个顶出油缸活塞杆的杆端,旋转油缸的缸体安装在顶出板上且位于顶出板的中部,旋转顶出板的中央固定套接在旋转油缸的活塞杆杆端;所述的四个滑块总成分为两组,每组中的两个滑块总成相对而设,两组滑块总成皆安装在在旋转顶出板上且位于旋转顶出板的两侧,后模镶件位于相对而设的两组滑块总成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海鸥,李炎泉,
申请(专利权)人:宇科模具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