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清洁刷,包括刷柄及刷头,还包括第一气囊及软质导气管;刷头包括海绵套及第二气囊,第一气囊及第二气囊分别连接在刷柄的两端,海绵套套接在第二气囊上,软质导气管连通第一气囊及第二气囊,第一气囊上开设有气孔组,气孔组连通第一气囊与外界,软质导气管内设置气密芯,气密芯上设置有控制气密芯打开的控制杆,控制杆沿刷柄伸出;气孔组包括多个第一换气孔及至少一个第二换气孔,第一换气孔内设置单向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范围广泛,可有效提高清洁效果,而且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日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清洁刷。
技术介绍
刷子是日常洗刷时不可或缺的物品,现有的刷子包括刷柄及刷头,刷头一般是固定安装在刷柄的一端上,或者两者为一体成型结构,其刷头的形状及大小一般是固定并不可调节的,该种结构的刷子在洗刷时,对于某些形状较为特殊的器皿无法达到较好的清洁效果,另外,因刷子的体积无法改变,因此清洁较小的器皿时需要另外购买小号的刷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较好清洁效果的清洁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清洁刷,包括刷柄及刷头,还包括第一气囊及软质导气管;所述刷头包括海绵套及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及第二气囊分别连接在刷柄的两端,所述海绵套套接在第二气囊上,所述软质导气管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气囊及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上开设有气孔组,所述气孔组连通第一气囊与外界,所述软质导气管内设置有使气体沿第一气囊流向第二气囊的气密芯,所述气密芯上设置有控制气密芯打开的控制杆,所述控制杆沿刷柄伸出;所述气孔组包括多个第一换气孔及至少一个第二换气孔,所述第一换气孔内设置单向膜,所述第一气囊压缩时单向膜关闭,且流经所述第二换气孔的气体流量小于流经软质导气管的气体的流量;所述第一气囊恢复时单向膜关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气孔包括通道,所述单向膜的形状与所述通道相适配,所述单向膜一侧连接在通道的内壁面上且单向膜朝第一气囊倾斜,所述单向膜的面积大于通道面积。进一步地,所述海绵套的外部具有放射状褶皱。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囊包括相连接的多个气囊本体,多个所述气囊本体的连接部位设置凹槽,所述海绵套内部设置松紧条,所述海绵套套接在第二气囊上,且松紧条套接在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海绵套包括套体及套口,所述松紧条设置在套体的内部,所述套口包括环形橡胶环,所述环形橡胶环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片,所述第一限位片朝向套体方向倾斜;所述刷柄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片,所述第二限位片朝第一气囊所在方向倾斜,所述海绵套的套体套接在第二气囊上,所述海绵套的套口套接在第二限位片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片及第二限位片的端部设置斜平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软质导气管为可拆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清洁刷,在第一气囊压缩时单向膜关闭,第一气囊内的气体只能向软质导气管及第二换气孔流动,此时气体通过第二换气孔的流量小于进入第二气囊的流量,气体大部分被压入第二气囊;在第一气囊由压缩状态恢复自由时,单向膜打开且外界气体由第一换气孔及第二换气孔进入第一气囊,进而使第一气囊恢复,此时只需多次重复上述步骤即可使第二气囊被胀起。在使用时,压缩第一气囊使其内部的压缩空气沿软质导气管进入第二气囊以使海绵套膨胀,类似于常见的轮胎打器,该结构的清洁刷可根据具器皿需要使海绵套具有不同的膨胀度,以完成针对不同的规格的器皿的清洁,清洁效果良好。在使用完毕后,或清洁具有较小容积的器皿时,控制控制杆让气密芯打开以使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连通,并挤压第二气囊,使第二气囊内的空气会流入第一气囊并沿换气口流出,类似于常见的给轮胎放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清洁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气孔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A部放大图。标号说明:1、刷柄;11、第一限位片;2、刷头;21、第二气囊;211、气囊本体;212、凹槽;22、海绵套;221、套体;222、套口; 223、第二限位片;3、第一气囊;4、软质导气管;5、气密芯;51、控制杆;6、斜平面;7、气孔组;71、第一换气孔;72、第二换气孔;73、单向膜。【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本技术的清洁刷,可使第一气囊3的空气沿软质导气管4进入第二气囊21以改变刷头2的大小及形状,使得刷子可应用于多种器皿,进而达到良好清洁效果。请参阅图1及图3,本实施例清洁刷,包括刷柄I及刷头2,还包括第一气囊3及软质导气管4;所述刷头2包括海绵套22及第二气囊21,所述第一气囊3及第二气囊21分别连接在刷柄I的两端,所述海绵套22套接在第二气囊21上,所述软质导气管4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气囊3及第二气囊21,所述第一气囊3上开设有气孔组7,所述气孔组7连通第一气囊3与外界,所述软质导气管4内设置有使气体沿第一气囊3流向第二气囊21的气密芯5,所述气密芯5上设置有控制气密芯5打开的控制杆51,所述控制杆51沿刷柄I伸出;所述气孔组7包括多个第一换气孔71及至少一个第二换气孔72,所述第一换气孔例如为3-5个,所述第一换气孔71内设置单向膜73,所述第一气囊3压缩时单向膜73关闭,且流经所述第二换气孔72的气体流量小于流经软质导气管4的气体的流量;所述第一气囊3恢复时单向膜73开启。当第二换气孔72为多个时,所有第二换气孔的总气体流量应小于软质导气管的气体流量。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清洁刷,在第一气囊3压缩时单向膜73关闭,第一气囊3内的气体只能向软质导气管4及第二换气孔72流动,此时气体通过第二换气孔72的流量小于进入第二气囊21的流量,气体大部分被压入第二气囊21;在第一气囊3由压缩状态恢复自由时,单向膜73打开且外界气体由第一换气孔71及第二换气孔72进入第一气囊3,进而使第一气囊3恢复,此时只需多次重复上述步骤即可使第二气囊21被胀起。在使用时,压缩第一气囊3使其内部的压缩空气沿软质导气管4进入第二气囊21以使海绵套22膨胀,类似于常见的轮胎打器,该结构的清洁刷可根据具器皿需要使海绵套22具有不同的膨胀度,以完成针对不同的规格的器皿的清洁,清洁效果良好。在使用完毕后,或清洁具有较小容积的器皿时,控制控制杆51让气密芯5打开以使使第一气囊3与第二气囊21连通,并挤压第二气囊21,使第二气囊21内的空气会流入第一气囊3并沿换气口流出,类似于常见的给轮胎放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换气孔71包括通道,所述单向膜73的形状与所述通道相适配,所述单向膜73—侧连接在通道的内壁面上且单向膜73朝第一气囊3倾斜,所述单向膜73的面积大于通道面积。由上述描述可知,单向膜73朝第一气囊3内侧倾斜,在第一气囊3压缩时由于气流的推动使得倾斜的单向膜73很容易将通道堵住,此时只剩第二换气孔72与外界连通,因此由第一气囊3流行外界的气流是有限的,第一气囊3内的大部分气流都会流入软质导气管4。在第一气囊3由压缩到恢复时,在单向膜73会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打开,此时外界的气流由第一换气孔71及第二换气孔72内流入。进一步的,所述海绵套22的外部具有放射状褶皱。由上述描述可知,为达到较好的清洁效果,本实施例的海绵套22具有粗糙的表面,优选地,海绵套22的外部具有放射状褶皱。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气囊21包括相连接的多个气囊本体211,多个所述气囊本体211的连接部位设置凹槽212,所述海绵套22内部设置松紧条,所述海绵套22套接在第二气囊21上,具体为松紧条套接在凹槽212内。由上述描述可知,为进一步固定海绵套22及第二气囊21,增加两者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清洁时海绵套22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清洁刷,包括刷柄及刷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气囊及软质导气管;所述刷头包括海绵套及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及第二气囊分别连接在刷柄的两端,所述海绵套套接在第二气囊上,所述软质导气管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气囊及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上开设有气孔组,所述气孔组连通第一气囊与外界,所述软质导气管内设置有使气体沿第一气囊流向第二气囊的气密芯,所述气密芯上设置有控制气密芯打开的控制杆,所述控制杆沿刷柄伸出;所述气孔组包括多个第一换气孔及至少一个第二换气孔,所述第一换气孔内设置单向膜,所述第一气囊压缩时单向膜关闭,且流经所述第二换气孔的气体流量小于流经软质导气管的气体的流量;所述第一气囊恢复时单向膜打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可强,
申请(专利权)人:雷可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