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膜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所述电解质膜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电解质单元和第二电解质单元,所述第一电解质单元由氧离子导体相构成,所述第二电解质单元由质子导体相构成。在传统氧离子导体电解质膜中引入质子传导通道可有效缓解电解质膜由于电池工作温度降低而导致的离子电导显著下降的问题,有利于实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中低温化和实用化,从而有效降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在中低温工作条件下的离子电阻。
Solid oxide fuel cell electrolyte membrane and solid oxide fuel cel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olid oxide fuel cell electrolyte film and solid oxide fuel cell, the electrolyte membrane comprises a first electrolyte unit arranged alternately and the second electrolyte unit, the first unit of electrolyte composed of oxygen ion conductor, the second unit is composed of proton conductor electrolyte. The ionic conductivity of proton channels in the traditional oxygen ion conductor electrolyte membrane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electrolyte membrane due to the temperature of the cel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low temperature solid oxide fuel cell and practical, so as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onic resistance of solid oxide fuel cell in low temperature cond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燃料电池领域,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的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膜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技术介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作为一种能够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化装置由于兼具能量转化效率高、燃料适用广泛等优点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如日本TOTO株式会社在申请号为201280016340.2的专利技术专利中通过在电解质中掺杂一部分氧化铝开发出了一种能够稳定工作90000小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美国LG燃料电池系统公司在申请号为201280045198.4和201280045187.6的专利技术专利中对燃料电池的系统进行了优化。然而,到目前为止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的成本仍然较高,这主要与现有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生产和运行成本较高有关。现有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大多仍然采用传统的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为电解质,工作温度在750°C-1000°C。在如此高的温度下长时间工作会导致电池各组件材料之间的副反应,电极微结构由于烧结而受到破坏等问题。除此之夕卜,较高的工作温度使得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各组件可选的材料非常有限,不能采用成本相对低廉的密封和电极材料。降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到300_750°C温度范围有望显著缓解上述问题,被普遍认为是实现其实用化的有效途径。然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工作温度的降低也会导致其输出功率显著衰减的问题。其中传统的YSZ电解质氧离子电导活化能较高,随着温度的下降电解质离子传导电阻显著增加,已成为制约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低温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结构改进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膜,所述电解质膜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电解质单元和第二电解质单元,所述第一电解质单元由氧离子导体相构成,所述第二电解质单元由质子导体相构成。优选地,所述第一电解质单元和所述第二电解质单元分别有多个。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且优选方面,所述第一电解质单元与所述第二电解质单元均为长条状,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电解质膜的厚度方向垂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解质单元的长度等于电解质膜的一条边的宽度,所述第一电解质单元的厚度和所述第二电解质单元的厚度均等于电解质膜的厚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具体且优选方面,所述多个第一电解质单元和所述多个第二电解质单元沿着所述的电解质膜所在平面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交替排列。所述第一电解质单元和所述第二电解质单元的厚度等于所述电解质膜的厚度,所述第一电解质单元和所述第二电解质单元的长和宽分别为I?30微米。优选地,所述第一电解质单元和所述第二电解质单元的长和宽分别为2?20微米,更优选为2?10微米。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多个第一电解质单元的大小、形状可以相同或不同;所述多个第二电解质单元的大小可以相同或不同,所述第一电解质单元与所述第二电解质单元的大小、形状可以相同或不同。作为优选,所述多个第一电解质单元、第二电解质单元的大小、形状均相同。优选地,所述电解质膜通过3D打印机打印而成。根据本技术,所述氧离子导体相和质子导体相是已知的,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那些,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质子导体相可以为BaZr0.1Ce0.7Y0.2O3-s(BZCY),氧离子导体相可以为Gd0.1Ceth9OL95(GDCK))、Gd0.2060.8019(60020)'Sm0.1CetK9OL95(SDClO)和Sm0.2Ce0.801.9(SDC20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混合物。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膜,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电解质单元和第二电解质单元,第一电解质单元由氧离子导体相构成,第二电解质单元由质子导体相构成,在传统氧离子导体电解质膜中引入质子传导通道可有效缓解电解质膜由于电池工作温度降低而导致的离子电导显著下降的问题,有利于实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中低温化和实用化,从而有效降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在中低温工作条件下的离子电阻。【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膜的平面图;图2为图1中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膜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膜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膜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实施例2中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膜的平面图;其中,1、电解质本体;11、第一电解质单元;12、第二电解质单元;2、基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膜,如图3和图4所示,它形成在基片2的任一表面上,包括多个交替设置的第一电解质单元11和第二电解质单元12,第一电解质单元11由氧离子导体相构成,第二电解质单元12由质子导体相构成。这样在传统氧离子导体电解质膜中引入质子传导通道可有效缓解电解质膜由于电池工作温度降低而导致的离子电导显著下降的问题,有利于实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中低温(300?800°C)化和实用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解质单元11与第二电解质单元12为尺寸和形状相同的长条状,它们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电解质膜的厚度方向垂直,且长度等于电解质膜的一条边的宽度,它们的厚度等于电解质膜的厚度。即如图1和图2所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膜由多个第一电解质单元11和多个第二电解质单元12交替排列构成。该结构可通过在基片上先将第一电解质单元11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来,然后再将第二电解质单元12打印出来。第一电解质单元11和第二电解质单元12的宽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确定(第一电解质单元11的宽度和第二电解质单元12的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每个第一电解质单元11的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同样每个第二电解质单元12的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例中,质子导体相为BaZr0.1Ce0.7Y().203-s(BZCY),而氧尚子导体相为选自Gd0.1Ce0.9O1.95(GDC10)、Gd0.2CeQ.801.9(GDC20)、SmQ.1Ce().901.95(SDC10)和 SmtL2Ce0.801.9(SDC20)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混合物。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膜,它形成在基片2的任一表面上,也包括多个交替设置的第一电解质单元11和第二电解质单元12,其材质与实施例1中的一致,不同的是:多个第一电解质单元11和多个第二电解质单元12沿着电解质膜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交替排列,如图5所示,使得每一行中或者每一列中的相邻两个电解质单元为不同的电解质单元。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解质单元11和第二电解质单元12的厚度为它们所构成电解质膜的厚度,第一电解质单元11和第二电解质单元12的长度和宽度均为3微米。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质膜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电解质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质膜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电解质单元和第二电解质单元,所述第一电解质单元由氧离子导体相构成,所述第二电解质单元由质子导体相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胜利,沈湘黔,潘铁政,范景波,赵程,冯玉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攀特电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