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热交换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1955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3 0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漏热交换器装置,包括套片、两端支撑设置在所述套片上的换热管以及设置在所述换热管两端的管箱,所述换热管包括上下两组,每组换热管都设有单独的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两组换热管之间通过隔板隔开,所述隔板的两端安装在套片上,所述套片内垂直于换热管的方向安装有两块支撑管板,所述支撑管板上均匀开设有用于安装换热管的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结构强度和防撞防摩擦能力,可以有效防止热交换器破损,而且优化了流道设计,提高了应急能力。

Leak proof heat exchanger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eak proof device of heat exchanger, including the set piece, the two ends of the supporting sleeve is arranged in the film on the heat exchange tube is arranged in the tube box and the both ends of the heat exchange tube, the heat pipe comprises two groups, each group of heat exchange tubes are equipped with separate cooling water inlet and the cooling water outlet, two sets of heat exchange tubes separated by the partition board, the two ends of the baffle plate is installed on the sleeve, the sleeve piece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heat exchange tube is provided with two supporting tube plate, the suppor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uniform tube mounting hole for mounting a heat exchanger tube.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s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and the anti-collision and anti friction ability,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damage of the heat exchanger, and optimizes the design of the flow cha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防漏热交换器装置,它应用于有板式热交换器设备,特别是在保障水-风热交换设备的稳固和防漏方面具有优势。
技术介绍
冷轧三连退退火炉缓冷段采用的是板式水-风热交换器,从炉区抽出来的循环风经过冷却水换热器进行冷却后重新注入炉区吹扫在带钢表面,起到给带钢降温使其达到合适结晶温度的作用。冷轧厂连退炉缓冷段空冷器现场使用情况一直不稳定,热交换器易破损,频繁的发生设备泄露故障,导致因冷却段区域水含量过高而生成的氧化物造成三连退面板表面异常白点,使退火成品改判过多合格率不高,同时,由于热交换器采用的是整体结构,一旦发现带钢表面存在白点缺陷,就必须更换整个热交换器以保证板面质量,既影响了正常的生产,也增加了备件维修、更换的成本。现有热交换器设备泄露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现有热交换器采用套片式结构,这种结构具有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的优点,但在使用时对风道的风速、风压有严格的要求,长期使用其风道,会加剧空冷器迎风面的风阻,而现有热交换器迎风面约9.5㎡,宽度只有400mm,且整个换热芯组的重量全部由支撑管板和涨接管板承受,加上换热管跨度超过3m,设备运行时受风道风力及设备自身重力影响,整个换热芯组呈钟摆式运动,使得设备的低频振动超出正常范围,从而导致固定管板与换热管频繁的摩擦、撞击,加速了换热管接口处的磨损,最终导致换热管破裂,设备泄露;二是由于现有热交换器的内部流道为四流程单流道,接近3米的分水箱只有一个流道循环,没有预留应急空间,如设备发生故障,哪怕是细微的渗漏,整体设备就必须关停、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漏热交换器装置,它提高了结构强度和防撞防摩擦能力,可以有效防止热交换器破损,而且优化了流道设计,提高了应急能力。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漏热交换器装置,该装置包括套片、两端支撑设置在所述套片上的换热管以及设置在所述换热管两端的管箱,所述换热管包括上下两组,每组换热管都设有单独的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两组换热管之间通过隔板隔开,所述隔板的两端安装在套片上,所述套片内垂直于换热管的方向安装有两块支撑管板,所述支撑管板上均匀开设有用于安装换热管的安装孔。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孔为翻边孔,所述翻边孔的长度大于支撑管板的厚度。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翻边孔的长度为6~8mm。按上述技术方案,该装置还包括安装在管箱上与两组换热管对应的两个封闭式引水管,所述封闭式引水管与对应的换热管弯管处连通。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封闭式引水管上设置有阀门。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保证设备正常的风压、风阻的前提下,该装置通过在套片中间部位增加两块支撑管板,将原来两点支撑改为四点支撑,以降低换热管接口部位的支撑压力,减少装置在受力时的低频振动;同时,将换热管分为两组,将原来两边各一个整体流道腔室,改为两侧各上、下两个流道分水腔室,两个流道分水腔室隔离,即使设备发生泄露,可关闭其对应流道的入水阀门,在不需要停机的情况下,可以保证装置还具有50%的换热能力,预留出了足够的应急时间。本技术结构新颖,制造简单,安装方便,维护容易,对防止板式换热器漏水故障具有显著效果,同时能够达到提高换热器结构强度的作用,具有效果完善、工作稳定、维护简单、技改费用低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套片,2-换热管,201-冷却水进口,202-冷却水出口,3-管箱,4-隔板,5-支撑管板,501-安装孔,6-封闭式引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一种防漏热交换器装置,该装置包括套片1、两端支撑设置在套片1上的换热管2以及设置在换热管2两端的管箱3,换热管2包括上下两组,每组换热管2都设有单独的冷却水进口201和冷却水出口202,两组换热管之间通过隔板4隔开,隔板4的两端安装在套片1上,套片1内垂直于换热管2的方向安装有两块支撑管板5,支撑管板5上均匀开设有用于安装换热管2的安装孔501。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安装孔501为翻边孔,翻边孔的长度大于支撑管板5的厚度,以增加后端换热管与支撑管板的接触面,形成了面与面的接触。而现有技术中,套片上开设的安装孔为钻孔,加上套片厚度只有4-6mm,再经倒角处理后,接触约2-3mm,导致与换热管后端的接触面较窄,设备在运行中产生振动时是点与面的接触。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翻边孔的长度为6~8mm。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装置还包括安装在管箱3上与两组换热管对应的两个封闭式引水管6,封闭式引水管6与对应的换热管2弯管处连通。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封闭式引水管6上设置有阀门。本技术的设计思路,一是在原来跨度3米长的换热管和套片中间部位增加两块支撑管板,将原来两点支撑改为四点支撑,以降低换热管接口部位的支撑压力,减少设备在受力时的低频振动;二是焊接一块隔板,将进流室和出流室同时分成上下两个通道,将换热器室也分割成两个区;三是在换热器后端弯管焊接部位(水循环区)加装封闭式引水管,将迎风区和水循环区进行分割,如局部出现漏点,可将泄漏的循环水由引水槽排出,保证设备能够继续工作,同时在引水管两个通道下端安装手阀,用于达到排出漏水和观察故障情况的目的,检测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漏热交换器装置,该装置包括套片、两端支撑设置在所述套片上的换热管以及设置在所述换热管两端的管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包括上下两组,每组换热管都设有单独的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两组换热管之间通过隔板隔开,所述隔板的两端安装在套片上,所述套片内垂直于换热管的方向安装有两块支撑管板,所述支撑管板上均匀开设有用于安装换热管的安装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热交换器装置,该装置包括套片、两端支撑设置在所述套片上的换热管以及
设置在所述换热管两端的管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包括上下两组,每组换热管
都设有单独的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两组换热管之间通过隔板隔开,所述隔板的
两端安装在套片上,所述套片内垂直于换热管的方向安装有两块支撑管板,所述支撑
管板上均匀开设有用于安装换热管的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志武邱波陈晓伟苏策丁勇闻富军曹晓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