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草种子加快繁育方法,缩短甘草结实期,为人工种植甘草提供足够的种子,取三年生甘草主根为甘草种苗;选取耕灌土或沙壤土地块;宽窄行栽植方法栽种甘草种苗;栽种后,在甘草种苗带旁铺设滴灌带,在滴灌带上覆盖黑色地膜;在甘草种苗关键生育期每隔20天滴灌一次水,每次每亩滴灌量20m3,全年共滴灌8~10次;甘草种子田中80%的甘草果荚成熟后,用割草机一次性收获,并及时脱粒晾晒。本发明专利技术繁育方法可将甘草繁育期提前2~3年,产籽量提高2倍以上,种子虫蛀率控制到5%以内,较野生的下降15%以上,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均大幅度提高。同时能减轻甘草种子长期依靠野生种子的压力,保护野生甘草种质资源,防治环境人为破坏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草药种植
,涉及一种甘草种子的繁育方法,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甘草是豆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与匐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药用部位是根及匐状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气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日照长、气温高的干燥气候。野生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随着甘草医学研究的深入和开发力度的加大,甘草的市场需求也在逐年加大,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但是野生甘草结籽年限需要时间较长,从种子种植到能结种子的年限最快也需5?6年,甚至更长,仅靠野生甘草采集已不能满足人工种植甘草对种子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缩短甘草结实期,满足人工种植甘草对种子的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缩短甘草结实期,为人工种植甘草提供足够的种子,该繁育方法具体为: a.取三年生甘草主根为甘草种苗;选取耕灌土或沙壤土地块; b.采用宽窄行栽植方法栽种甘草种苗; c.栽种后,在甘草种苗带旁铺设滴灌带,在滴灌带上覆盖黑色地膜;在甘草苗期关键生育期每隔20天滴灌一次水,每次每亩滴灌量20m3,全年共滴灌8?10次; d.甘草种子田中80%的甘草果荚成熟后,用割草机一次性收获,并及时脱粒晾晒。本专利技术加快繁育方法可将甘草繁育期提前2?3年,产籽量提高2倍以上,种子虫蛀率控制到5%以内,较野生的下降15%以上,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均大幅度提高。同时能减轻甘草种子长期依靠野生种子的压力,有利于保护野生甘草种质资源,防治环境人为破坏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甘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野生状态下其繁殖的方式一是以种子繁殖,二是在极端干旱时利用匐状茎繁殖。利用种子繁殖时新生株的结籽期一般在5?6年,当遇到气候极度干旱的情况,甚至延迟到7?8年,给甘草的繁育带来了困难,也严重影响甘草的大范围人工种植。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缩短甘草结实期,为人工种植甘草提供足够的种子。该繁育方法具体为: a.取三年生、外径2.0?3.0cm、长40?50cm的甘草主根(也称为大苗);选取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水便利的地块,土壤以耕灌土或沙壤土为宜,土层要求在Im以上;该地块四周10m内无林带或建筑物,前茬以小麦茬、玉米茬或马铃薯茬为佳; 采用大苗作为母根是因为其贮存的营养量足,能满足移植后母根生根、发芽及初期快速生长的需求,选择的母根径粗、长度及品象一致,田间长势也高度同步,便于生产管理。地块四周10m内无林带或建筑物可充分利用光照,让甘草在生长发育期确保光合作用强盛,促使种子饱满,有效提高其发芽率和发芽势。前茬选择小麦、玉米或马铃薯是由于这三种作物均非豆科作物,与豆科的甘草轮作时,可有效防治病、虫、草害,且可均匀利用土壤肥力,确保甘草母株生长旺盛、优势明显。b.采用宽窄行栽植方法栽种甘草主根:宽行行距为60cm,窄行行距为40cm,株距30?35 cm; 采用宽窄行栽植能将平面用光变为立体用光,提高光能利用效率。研究表明在同样条件下,宽窄行栽植的较等行种植的光能利用率提高10?15%。同时宽窄行栽植便于田间管理。 C栽种后,在甘草种苗带旁铺设滴灌带,在滴灌带上覆盖规格为80cm的黑色地膜;在出苗期、快速起身期、花期和种子灌浆期等关键生育期每隔20天滴灌一次水,每次每亩滴灌量20m3,全年共滴灌8?10次; 采用滴灌技术的好处一是节水,可比大田漫灌节水I倍以上;二是可做到水分均匀供给,有利于促进甘草种子田的健壮生长。黑色地膜的作用是既可有效提高地温,防止土壤水分无效蒸散,又可有效防治农田杂草,因为膜下的杂草因得不到阳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导致饥饿死亡。在甘草初花期喷施40%(指质量百分数,S卩10g药剂中含40g乐果乳油)乐果乳油1000倍液I?2次,以防治甘草豆象和甘草小峰。在甘草苗期(因为苗期其枝叶幼嫩,是蚜虫、甲虫危害的重要时段)喷施高效氯氰菊酯,以防治蚜虫、甲虫等。在杂草发生危害时,除草I?2次。农田病、虫、草的危害对甘草特别甘草种子田的影响往往是导致产量降低、虫蛀率上升,有效控制病、虫、草害,将是提高甘草种子质量的保障,是甘草种子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技术环节。d.甘草种子田中80%的甘草果荚成熟后,用割草机一次性收获,并及时脱粒晾晒。之所以确定80%的甘草果荚成熟后收获,是因为甘草属无限花序植物,开花结实的时间跨度达2个多月,不象麦类作物一样一次落黄,待所有果荚全部成熟后收获,前期成熟的果荚会产生自然掉穗造成损失。实施例1 2011年在酒泉巨龙集团(供销)有限公司科技农场建立了甘草种子繁育田1000亩。该甘草种子繁育基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水便利,土壤为沙壤土,土层在Im以上;该繁育基地四周10m内无林带或建筑物,前茬为马铃薯茬;取三年生、外径2.0?3.0cm、长40?50cm的甘草主根;2011年采用宽窄行栽植方法栽种甘草主根1000亩:宽行行距为60cm,窄行行距为40cm,株距30 cm;栽种后,在甘草种苗带旁铺设滴灌带,在滴灌带上覆盖黑色地膜;在出苗期、快速起身期、花期和种子灌浆期等关键生育期每隔20天滴灌一次水,每次每亩滴灌量20m3,全年共滴灌8次;在甘草苗期喷施高效氯氰菊酯,以防治蚜虫、甲虫等。在甘草初花期喷施40%乐果乳油1000倍液I?2次,以防治甘草豆象和甘草小峰。在杂草发生危害时,除草I?2次。甘草种子田中80%的甘草果荚成熟后,用割草机一次性收获,并及时脱粒晾晒。该1000亩繁育基地中栽种的甘草2014年开始结籽,田间产籽量测定结果:甘草种子田第一年亩产种子20公斤,第二年亩产种子达30公斤以上,之后会随年限增加产量提高。实施例2 2012年酒泉巨龙集团(供销)有限公司科技农场又建立了甘草种子繁育田500亩。该甘草种子繁育基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水便利,土壤为耕灌土,土层在Im以上;该繁育基地四周10m内无林带或建筑物,前茬为小麦茬;取三年生、外径2.0?3.0cm、长40?50cm的甘草主根;2012年采用宽窄行栽植方法在该500亩繁育基地上栽种甘草主根1000亩:宽行行距为60cm,窄行行距为40cm,株距35 cm;栽种后,在甘草种苗带旁铺设滴灌带,在滴灌带上覆盖黑色地膜;在出苗期、快速起身期、花期和种子灌浆期等关键生育期每隔20天滴灌一次水,每次每亩滴灌量20m3,全年共滴灌10次;在甘草苗期喷施高效氯氰菊酯,以防治蚜虫、甲虫等。在甘草初花期喷施40%乐果乳油1000倍液I?2次,以防治甘草豆象和甘草小峰。在杂草发生危害时,除草I?2次。甘草种子田中80%的甘草果荚成熟后,用割草机一次性收获,并及时脱粒晾晒。该500亩繁育基地中栽种的甘草2015年开始结籽,田间产籽量测定结果:甘草种子田第一年亩产种子20公斤,之后会随年限增加产量提高。实施例3 选取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水便利的地块,土壤为耕灌土,土层在Im以上;该繁育基地四周10m内无林带或建筑物,前茬为玉米茬;取三年生、外径2.0?3.0cm、长40?50cm的甘草主根;2012年采用宽窄行栽植方法在该500亩繁育基地上栽种甘草主根1000亩:宽行行距为60cm,窄行行距为40cm,株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甘草种子加快繁育方法,缩短甘草结实期,为人工种植甘草提供足够的种子,其特征在于,该繁育方法具体为:a.取三年生甘草主根为甘草种苗;选取耕灌土或沙壤土地块;b.采用宽窄行栽植方法栽种甘草种苗;c.栽种后,在甘草种苗带旁铺设滴灌带,在滴灌带上覆盖黑色地膜;在甘草苗期关键生育期每隔20天滴灌一次水,每次每亩滴灌量20m3,全年共滴灌8~10次;d. 甘草种子田中80%的甘草果荚成熟后,用割草机一次性收获,并及时脱粒晾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蔺海明,张汉平,王升元,王国祥,赵贵亮,彭云霞,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巨龙供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