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1306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座,包括升降轨座和升降杆,升降轨座包括第一轨套、第二轨套和第三轨套,第一轨套顶部开设有第一穿孔,沿第一穿孔的四周设置有四个第一固定孔;第一轨套内设置有定位块和盖板,盖板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二穿孔,围绕第二穿孔开设有四个第一固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的避免了因为角度偏斜而发生卡死的现象,方便了操作的同时提高了合格率,具有易改造,成本低等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体,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升降调节的座体。
技术介绍
现有桌子的升降调整过程中,桌子的高度改变及重量是由螺纹结构提供的,而升降轨座除了保护保护内部螺纹结构及美观的目的外,具有稳定升降过程的辅助效果,然而在实际加工的过程中,各构件的紧密度是不易掌控的,如升降轨座的轨套之间存在间隙,而底端的轨套所固定的螺管也无法达到完全垂直的状态,因此一旦发生螺杆与螺管的位置不在同一垂直的直线上的误差时,在螺纹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就会因为角度偏斜而发生卡死的现象,从而一直都存在加工不易,不良率过高极其日后操作不便的问题发生。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不易发生卡死的升降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易发生卡死的升降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升降座,包括升降轨座和升降杆,升降轨座包括第一轨套、第二轨套和第三轨套,第一轨套顶部开设有第一穿孔,第一穿孔的半径为3-4cm;沿第一穿孔的四周设置有四个第一固定孔;第一轨套内设置有定位块和盖板,盖板的半径为3.5-4cm;盖板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二穿孔,围绕第二穿孔开设有四个第一固定孔;定位块上设置有传动杆,传动杆穿过第二穿孔和第一穿孔延伸出第一轨套的顶端;第一轨套内设置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顶部开设有容置槽,容置槽的大小与定位块的大小相适应,定位块设置在容置槽中,围绕容置槽开设有四个第二固定孔;四个第一固定孔均设有螺钉,各螺钉同时穿过四个第一固定孔和四个第二固定孔;第一连接杆为空心结构,第一连接杆的下部内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一连接杆的下部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二轨套的上部套设在第一轨套的下部,第二轨套内设置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第二轨套的底部开设有第三穿孔,第二轨套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板,第二轨套的下方设置有连接圈;连接圈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五穿孔,第五穿孔的半径为2-3cm;第三轨套底部开设有第四穿孔,第四穿孔的半径为2-3.5cm;第三轨套内设置有底杆,底杆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底杆穿过第三穿孔与第二连接杆连接,底杆的下端穿出第四穿孔,并通过螺母固定。为了方便加工和加强本装置的牢固度,第一轨套、第二轨套和第三轨套为一体成型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有效的避免了因为角度偏斜而发生卡死的现象,方便了操作的同时提高了合格率,具有易改造,成本低等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3所不,一种升降座,包括升降轨座I和升降杆2,升降轨座I包括第一轨套11、第二轨套12和第三轨套13,第一轨套、第二轨套和第三轨套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轨套11顶部开设有第一穿孔,第一穿孔的半径为3-4cm;本实施例中第一穿孔的半径为2.5cm,能够有效的提高装置的稳定性,沿第一穿孔的四周设置有四个第一固定孔;第一轨套11内设置有定位块41和盖板43,盖板43的半径为3.5-4cm,本实施例中盖板43的半径为3.8cm,能够有效的提高装置的稳定性;盖板43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二穿孔,围绕第二穿孔开设有四个第一固定孔;定位块41上设置有传动杆21,传动杆21穿过第二穿孔和第一穿孔延伸出第一轨套11的顶端;第一轨套11内设置有第一连接杆22,第一连接杆22的顶部开设有容置槽42,容置槽42的大小与定位块41的大小相适应,定位块41设置在容置槽42中,围绕容置槽42开设有四个第二固定孔;四个第一固定孔均设有螺钉,各螺钉同时穿过四个第一固定孔和四个第二固定孔;第一连接杆22为空心结构,第一连接杆22的下部内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201,第一连接杆22的下部开设有第一开口 203;第二轨套12的上部套设在第一轨套11的下部,第二轨套12内设置有第二连接杆101,第二连接杆101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202和第二内螺纹103;第二轨套12的底部开设有第三穿孔112,第二轨套12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板111,第二轨套12的下方设置有连接圈3;连接圈3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五穿孔,第五穿孔的半径为2-3cm,本实施例中第五穿孔的半径为2.5cm;第三轨套13底部开设有第四穿孔,第四穿孔的半径为2-3.5cm,所述第四穿孔的半径为3cm;第三轨套13内设置有底杆23,底杆23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200,底杆23穿过第三穿孔112与第二连接杆101连接,底杆23的下端穿出第四穿孔,并通过螺母固定。连接圈3主要以第一轨套11设定定位板111具有可供第一连接杆22端部呈间隙状态连接的第三穿孔112,传动杆21与第一连接杆22的对应端面设置有定位块41和容置槽42,以及限制定位块41轴向位移盖板43,该盖板43具有限制径向转动角度设计时,定位块41在与容置槽42相对转动时才会有卡抵力,令传动杆21顺利传动第一连接杆22,容置槽42的深度大于定位块41的厚度,从而容置槽42可进一步提供定位块41轴向位移的空间。因此,传动杆21可配置传动齿轮211而受马达5上的主动齿轮51带动,第一连接杆22可随着传动杆21的带动而与底杆23产生产生螺纹形成从而构成升降调整,传动杆21与第一连接杆22之间具有角度限制结构功能的定位块41和传动杆21,当传动杆21与底杆23没有处在同一直线上而造成误差时,可由第一连接杆22的左右位移,上下倾斜功能自动对用传动杆21的传动力极其底杆23的阻力而偏移,由于定位块41和传动杆21呈可转动状态,使第一连接杆22呈可转动状态,因此可左右移动,在定位块41的上下接触面包覆有耐磨片,延长使用寿命,从而可达到顺利操作升降座10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应用三个轨套及其升降杆2的螺纹结构,由底杆23及其第一连接杆22都具有一样的螺距,因此可以确保升降桌两侧的升降座10都具有同步身高的目的。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升降座,其特征是:包括升降轨座(I)和升降杆(2),所述升降轨座(I)包括第一轨套(11)、第二轨套(12)和第三轨套(13),所述第一轨套(11)顶部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的半径为3-4cm;沿所述第一穿孔的四周设置有四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轨套(11)内设置有定位块(41)和盖板(43),所述盖板(43)的半径为3.5-4cm;所述盖板(43)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二穿孔,围绕所述第二穿孔开设有四个第一固定孔;所述定位块(41)上设置有传动杆(21),所述传动杆(21)穿过所述第二穿孔和所述第一穿孔延伸出所述第一轨套(11)的顶端;所述第一轨套(11)内设置有第一连接杆(22),所述第一连接杆(22)的顶部开设有容置槽(42),所述容置槽(42)的大小与所述定位块(41)的大小相适应,所述定位块(41)设置在所述容置槽(42)中,围绕所述容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座,其特征是:包括升降轨座(1)和升降杆(2),所述升降轨座(1)包括第一轨套(11)、第二轨套(12)和第三轨套(13),所述第一轨套(11)顶部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的半径为3‑4cm;沿所述第一穿孔的四周设置有四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轨套(11)内设置有定位块(41)和盖板(43),所述盖板(43)的半径为3.5‑4cm;所述盖板(43)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二穿孔,围绕所述第二穿孔开设有四个第一固定孔;所述定位块(41)上设置有传动杆(21),所述传动杆(21)穿过所述第二穿孔和所述第一穿孔延伸出所述第一轨套(11)的顶端;所述第一轨套(11)内设置有第一连接杆(22),所述第一连接杆(22)的顶部开设有容置槽(42),所述容置槽(42)的大小与所述定位块(41)的大小相适应,所述定位块(41)设置在所述容置槽(42)中,围绕所述容置槽(42)开设有四个第二固定孔;所述四个第一固定孔均设有螺钉,各所述螺钉同时穿过所述四个第一固定孔和所述四个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连接杆(22)为空心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杆(22)的下部内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201),所述第一连接杆(22)的下部开设有第一开口(203);所述第二轨套(12)的上部套设在所述第一轨套(11)的下部,所述第二轨套(12)内设置有第二连接杆(101),所述第二连接杆(101)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202)和第二内螺纹(103);所述第二轨套(12)的底部开设有第三穿孔(112),所述第二轨套(12)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板(111),所述第二轨套(12)的下方设置有连接圈(3);所述连接圈(3)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五穿孔,所述 第五穿孔的半径为2‑3cm;所述第三轨套(13)底部开设有第四穿孔,所述第四穿孔的半径为2‑3.5cm;所述第三轨套(13)内设置有底杆(23),所述底杆(23)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200),所述底杆(23)穿过所述第三穿孔(112)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01)连接,所述底杆(23)的下端穿出所述第四穿孔,并通过螺母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铝王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