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供油装置,包括旋转部件(2),设置于所述旋转部件(2)下端的背压油池(21),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旋转部件(2)内部的且能够连通所述背压油池(21)和所述旋转部件(2)上端面之间的供油通道(15),及设置于所述供油通道(15)中能根据所述旋转部件(2)转速的大小而控制该供油通道(15)接通、关闭或调节导通开度大小的控制机构。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尤其是涡旋压缩机的供油量进行控制,能够根据旋转部件尤其是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盘的转速而调节供油量,使得供油装置无需施加驱动力,利用旋转部件速度的变化,便能实现供油通道的开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具有该供油装置的涡旋压缩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压缩机
,具体涉及一种供油装置及具有其的涡旋压缩机。
技术介绍
—般来说,涡旋压缩机由密闭外壳、动涡旋盘、静涡旋盘、曲轴、机座、防自转机构及电机等组成。动、静涡旋盘的型线均是螺旋形,动涡旋盘相对静涡旋盘偏心并相差180度安装,理论上它们轴向会在几条直线上接触(在横截面上则为几个点接触),涡旋体型线的端部与相对的涡旋体底部相接触,于是在动、静涡旋盘间形成了一系列月牙形空间,即基元容积。在动涡旋盘以静涡旋盘的中心为旋转中心并以一定的旋转半径作无自转的回转平动时,外圈月牙形空间便会不断向中心移动,此时,冷媒被逐渐推向中心空间,其容积不断缩小而压力不断升高,直至与中心排气孔相通,高压冷媒被排出栗体。随着空调机组负荷变化范围越来越大,使得涡旋压缩机的运转频率范围越来宽,为保证各摩擦副的可靠性,油路系统的设计很关键。轴承处的供油主要通过曲轴中心油孔和径向油孔保证,能够实现油量的精确控制。栗体涡旋压缩腔内的摩擦副主要由背压腔的油气进行润滑,当背压腔外围由吸气压力组成时,背压腔的油气混合气体可以顺利进入压缩腔,从而能够带油进入压缩腔,保证动静涡旋盘在运转过程中的润滑和密封性能。但背压腔采用中间压力的气体时(中间压力指介于吸气和排气压力之间的气体压力),由于背压腔与吸气腔隔断,背压腔的油路不能顺利进入压缩腔,容易造成压缩腔缺油现象,特别是高频运转时,压缩腔的需油量更大,严重降低了涡旋压缩机的可靠性。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涡旋压缩机存在向吸气腔供油量不稳定的问题,特别是当背压腔与吸气腔不连通时,存在供油量不可控的缺点;并且现有动盘尾部的供油通路不能根据转速调节供油量,吸气腔供油量与动静盘腔体的实际需油量操作不一致等的技术问题,因此本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供油装置及具有其的涡旋压缩机。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涡旋压缩机存在供油量不可控且动盘尾部的供油通路不能根据转速调节供油量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供油装置及具有其的涡旋压缩机。本技术提供一种供油装置,包括旋转部件,设置于所述旋转部件下端的背压油池,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旋转部件内部的且能够连通所述背压油池和所述旋转部件上端面之间的供油通道,及设置于所述供油通道中能根据所述旋转部件转速的大小而控制该供油通道接通、关闭或调节导通开度大小的控制机构。优选地,所述供油通道设置于所述旋转部件上的靠近所述旋转部件径向外缘端的位置。优选地,所述供油通道为“Z”形结构,包括与所述旋转部件下端面相连通且沿所述旋转部件旋转轴向方向设置的进油孔、与所述旋转部件上端面相连通且沿所述旋转部件轴向方向设置的出油孔及设置于所述旋转部件内部沿其径向设置且能够连通所述进油孔和所述出油孔的导油通道。优选地,在所述供油通道中还分别设置有用于调节油流量大小的节流结构和用于储存油及封堵供油通道一端的油塞。优选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在所述旋转部件下端面上沿其径向方向开设的且与所述进油孔相连通的滑块槽以及设置于所述滑块槽中能通过沿径向运动而使得所述进油孔关闭、打开及调节打开开度的滑块。优选地,在所述滑块槽内靠近所述旋转部件的径向外缘一端设置有连接所述旋转部件和所述滑块的弹簧。优选地,所述滑块的上端面与所述滑块槽的上端面贴合设置。优选地,所述旋转部件的下端面还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上端面将所述滑块槽密封且与所述滑块的下端面贴合。优选地,在所述密封圈上与所述旋转部件上的进油孔对应位置处还设置有与该进油孔相连通的导油孔。优选地,所述滑块采用圆柱销的结构形式。优选地,所述滑块和弹簧采用一体式结构镶嵌在所述旋转部件的下端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其包括前述的供油装置,且所述旋转部件为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盘,所述背压油池为形成在所述动涡旋盘下端的背压腔,所述供油通道用于导通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压缩腔与所述背压腔。优选地,在所述涡旋压缩机的静涡旋盘上设置有与所述压缩腔相连通设置的静涡旋油孔和与所述静涡旋油孔相连通的静涡旋油槽,所述静涡旋油槽设置于所述静涡旋盘的端面,连通至压缩机的吸气口。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供油装置及具有其的涡旋压缩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能够对尤其是涡旋压缩机的供油量进行控制,并且能够根据旋转部件尤其是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盘的转速而调节供油量;2.还能够使得尤其是涡旋压缩机的吸气腔的供油量稳定,产生稳定地供油,并且使得吸气腔的供油量与动、静涡旋盘腔体的实际需油量达到一致的有益效果;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稳定可靠的压缩腔供油方式,能够根据压缩腔或吸气腔的需油量随频率变化的特点,该供油方式能够自动调节供油量,满足吸气腔低频和高频的实际需油量;控制机构能够根据转速不同,自动调节供油量大小,低频时供油通路关闭,高频时供油通路打开;4.使得供油装置无需施加驱动力,利用动涡旋盘速度变化,便能实现供油通道的开闭。【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般涡旋压缩机构成的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供油通道关闭状态下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结构供油通道打开状态下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供油装置供油孔关闭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供油装置供油孔打开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动盘供油通道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静盘供油通道俯视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一静涡旋盘,2一动涡旋盘(旋转部件),3一上支架,4一曲轴,5—十字滑环,6—下支架,7—电机转子,8—电机定子,9一静盘吸气口,10—吸气管,11 一密封圈,12—排气管,13—滑块,14一弹簧,15—供油通道,16—油塞,17—吸油管,18—导油片,19一曲轴油孔,20—曲轴头部出油孔,21—背压腔(背压油池),22—进油孔,23—节流结构,24—导油通道,25一出油孔,26一滑块槽,27一静祸旋油孔,28一静祸旋油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供油装置,包括旋转部件2,设置于所述旋转部件2下端的背压油池,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旋转部件2内部的且能够连通所述背压油池和所述旋转部件2上端面之间的供油通道15,及设置于所述供油通道15中能根据所述旋转部件2转速的大小而控制该供油通道15接通、关闭或调节导通开度大小的控制机构。通过本技术的设置于所述供油通道中能根据所述旋转部件转速的大小而控制该供油通道接通、关闭或调节导通开度大小的控制机构,能够对尤其是涡旋压缩机的供油量进行控制,并且能够根据旋转部件尤其是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盘的转速而调节供油量;还能够使得尤其是涡旋压缩机的吸气腔的供油量稳定,产生稳定地供油,并且使得吸气腔的供油量与动、静涡旋盘腔体的实际需油量达到一致的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油装置,包括旋转部件(2),设置于所述旋转部件(2)下端的背压油池(2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旋转部件(2)内部的且能够连通所述背压油池(21)和所述旋转部件(2)上端面之间的供油通道(15),及设置于所述供油通道(15)中能根据所述旋转部件(2)转速的大小而控制该供油通道(15)接通、关闭或调节导通开度大小的控制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雷,单彩侠,胡余生,刘磊,郑鹏宇,陈肖汕,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