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离心式自缠绕纤维生产装置,它包括筒状的气流箱;所述气流箱的上部密封装配有传动模块,所述传动模块通过向下伸出的转轴连接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内加工有物料腔,所述传动模块通过所述转轴向物料腔内通入熔化状态的纤维物料;所述旋转块为圆盘形状,所述旋转块的周向上设计有与所述物料腔连通的成丝孔,所述旋转块通过转轴由所述传动模块带动旋转。本装置中成型的纤维丝在旋转块的带动下不断自身旋转,多个纤维丝不断绞缠在一起,使得成束的纤维丝结合更加牢固。该装置制造出的纤维丝可以快速成型,同时纤维丝可以方便的缠绕成束,纤维丝产品质量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纤维材料加工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离心式自缠绕纤维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纺织原料中,都是使用自然界的棉麻毛等纤维加工成丝线,用来纺织成布料,再进一步的进行加工生产。现在的纺织工业中纺织原料进一步的增加了化工纤维材料,现在人们使用的化工纤维丝材料,通常都是化工原料在融化状态下通过微细的小口在高压情况下挤压成的细长丝线。在生产过程中通常会将较细的纤维丝缠绕成束来进行纺织加工,而传统的纺织纤维通常只是简单的将纤维丝集合成束,成束的纤维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松散。同时传统的纤维材料通常是采用高压将融化状态的纤维原料挤压出来,对设备的要求较高,而且在纤维丝线出丝之后不容易对丝线进行快速降温成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通过旋转的方式将液态纤维化工材料从细孔甩出,使得可以快速固化成型,并且多根纤维丝可以快速缠绕的离心式自缠绕纤维生产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离心式自缠绕纤维生产装置包括筒状的气流箱;所述气流箱的上部密封装配有传动模块,所述传动模块通过向下伸出的转轴连接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内加工有物料腔,所述传动模块通过所述转轴向物料腔内通入熔化状态的纤维物料;所述旋转块为圆盘形状,所述旋转块的周向上设计有与所述物料腔连通的成丝孔,所述旋转块通过转轴由所述传动模块带动旋转,所述气流箱通过气流管路与高压气路相连,所述气流管路与气流箱内部连通的开口位置高于所述旋转块,所述旋转块与所述气流箱同轴装配。作为优选,所述旋转块的直径大于3cm,所述旋转块的转速大于100r/s。作为优选,所述气流箱的下部设计有漏斗形状的收窄口。作为优选,所述旋转块上的成丝孔个数为三个以上,所述成丝孔均布于所述旋转块的环形面上。作为优选,所述气流管路与气流箱连通的开口个数为两个以上,连通的开口均布于所述气流箱外壁的圆周面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离心式自缠绕纤维生产装置主要用来生产纤维丝线,生产时,所述气流箱内通入有高压气流,高压气流从所述旋转块的环形边外侧向下吹出,所述旋转块的物料腔内通入有融化状态的纤维液,所述传动模块通过转轴带动旋转块高速转动,纤维液在高速旋转过程中通过所述成丝孔甩出,被甩出的纤维丝在温度较低的气流作用下快速固化成型,成型后的纤维丝被气流向下吹出,同时成型的纤维丝在旋转块的带动下不断自身旋转,多个纤维丝不断绞缠在一起,使得成束的纤维丝结合更加牢固。该装置制造出的纤维丝可以快速成型,同时纤维丝可以方便的缠绕成束,纤维丝产品质量更高,便于下一步的生产,而且在该装置的生产过程中,物料腔内不需要提供过高的压力,生产难度降低,生产成本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离心式自缠绕纤维生产装置正向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离心式自缠绕纤维生产装置中旋转块正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中实施例所示,该离心式自缠绕纤维生产装置包括筒状的气流箱I;所述气流箱I的上部密封装配有传动模块2,所述传动模块2通过向下伸出的转轴3连接有旋转块4,所述旋转块4内加工有物料腔41,所述传动模块2通过所述转轴3向物料腔41内通入熔化状态的纤维物料;所述转轴3使用耐热的管材制作,所述纤维物料使用纤维颗粒融化后制得。所述旋转块4为圆盘形状,所述旋转块4的周向上设计有与所述物料腔41连通的成丝孔42,所述旋转块4通过转轴3由所述传动模块2带动旋转,所述气流箱I通过气流管路11与高压气路相连,所述气流管路11与气流箱I内部连通的开口位置高于所述旋转块4,所述旋转块4与所述气流箱I同轴装配。本离心式自缠绕纤维生产装置主要用来生产纤维丝线,生产时,所述气流箱I内通入有高压气流,高压气流从所述旋转块4的环形边外侧向下吹出,所述旋转块4的物料腔41内通入有融化状态的纤维液,所述传动模块2通过转轴3带动旋转块4高速转动,纤维液在高速旋转过程中通过所述成丝孔42甩出,被甩出的纤维丝在温度较低的气流作用下快速固化成型,成型后的纤维丝被气流向下吹出,同时成型的纤维丝在旋转块的带动下不断自身旋转,多个纤维丝不断绞缠在一起,使得成束的纤维丝结合更加牢固。该装置制造出的纤维丝可以快速成型,同时纤维丝可以方便的缠绕成束,纤维丝产品质量更高,便于下一步的生产,而且在该装置的生产过程中,物料腔41内不需要提供过高的压力,生产难度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在具体设计时,所述旋转块4上的成丝孔42个数为三个以上,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成丝孔42个数为八个,均布于所述旋转块4的环形面上。这样该装置制制造出的纤维束上拥有八根纤维丝,生产效率更高,生产效果更好。所述旋转块4旋转时,在所述旋转块4上的成丝孔42位置会产生向外甩出的加速度,使得纤维液产生向外的压力,从而被甩出。在具体设计时,所述旋转块4的直径大于3cm,所述旋转块4的转速大于100r/S。所述旋转块4旋转时的直径越大,转速越快,成丝孔42位置的纤维液产生的向外压力越大,成丝效果越好。如图1所示,所述气流箱I的下部设计有漏斗形状的收窄口12。所述收窄口 12有利于将该该装置中产生的纤维线束从所述收窄口位置吹出。为了使得气流箱中的气流更加均匀,所述气流管路11与气流箱I连通的开口个数为两个以上,连通的开口均布于所述气流箱I外壁的圆周面上。这样气流就会从各个开口进入所述气流箱I内。【主权项】1.一种离心式自缠绕纤维生产装置,它包括筒状的气流箱(I);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箱(I)的上部密封装配有传动模块(2),所述传动模块(2)通过向下伸出的转轴(3)连接有旋转块(4),所述旋转块(4)内加工有物料腔(41),所述传动模块(2)通过所述转轴(3)向物料腔(41)内通入熔化状态的纤维物料;所述旋转块(4)为圆盘形状,所述旋转块(4)的周向上设计有与所述物料腔(41)连通的成丝孔(42),所述旋转块(4)通过转轴(3)由所述传动模块(2)带动旋转,所述气流箱(I)通过气流管路(11)与高压气路相连,所述气流管路(11)与气流箱(I)内部连通的开口位置高于所述旋转块(4),所述旋转块(4)与所述气流箱(I)同轴装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自缠绕纤维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块(4)的直径大于3cm,所述旋转块(4)的转速大于100r/s。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自缠绕纤维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箱(I)的下部设计有漏斗形状的收窄口( 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自缠绕纤维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块(4)上的成丝孔(42)个数为三个以上,所述成丝孔(42)均布于所述旋转块(4)的环形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自缠绕纤维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管路(11)与气流箱(I)连通的开口个数为两个以上,连通的开口均布于所述气流箱(I)外壁的圆周面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离心式自缠绕纤维生产装置,它包括筒状的气流箱;所述气流箱的上部密封装配有传动模块,所述传动模块通过向下伸出的转轴连接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内加工有物料腔,所述传动模块通过所述转轴向物料腔内通入熔化状态的纤维物料;所述旋转块为圆盘形状,所述旋转块的周向上设计有与所述物料腔连通的成丝孔,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心式自缠绕纤维生产装置,它包括筒状的气流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箱(1)的上部密封装配有传动模块(2),所述传动模块(2)通过向下伸出的转轴(3)连接有旋转块(4),所述旋转块(4)内加工有物料腔(41),所述传动模块(2)通过所述转轴(3)向物料腔(41)内通入熔化状态的纤维物料;所述旋转块(4)为圆盘形状,所述旋转块(4)的周向上设计有与所述物料腔(41)连通的成丝孔(42),所述旋转块(4)通过转轴(3)由所述传动模块(2)带动旋转,所述气流箱(1)通过气流管路(11)与高压气路相连,所述气流管路(11)与气流箱(1)内部连通的开口位置高于所述旋转块(4),所述旋转块(4)与所述气流箱(1)同轴装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泉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宇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