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占地面积小的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0845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占地面积小的沉淀池,包括依次连接并围成方形、池底高度逐一减小的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和第四沉淀池,废水在第一沉淀池内流向与在第三沉淀池内流向平行,废水在第二沉淀池内流向与在第四沉淀池内流向平行,其中在第一沉淀池内流向与在第三沉淀池内流向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出的一种能够使废水流向经过四次改变,从而增加废水流动阻力,使每一个沉淀池单元流程减小的沉淀池,可减小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占地面积小的沉淀池
技术介绍
沉淀池是用于混凝土行业、玻璃产生行业等的一种废水废料回收池,其中以混凝土行业为例。在混凝土行业中,需要对罐车进行清洗,将清洗后的废水通过沉淀池进行处理,其中可将沉淀物进行回收利用。与混凝土行业中的沉淀池一致,用于玻璃制造行业中的沉淀池也是如此,其中,现有公告号为CN204193666U的专利公开了三级沉淀池,该沉淀池依次通过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分隔成:第一处理池单元、第二处理池单元、第三处理池单元;第一处理池单元连接排污管,第二处理池单元底部设有第一台阶,第三处理池单元底部设有第二台阶。上述专利中的沉淀池如下工作:废水依次通过第一处理池单元、第二处理池单元和第三处理池单元,最终从排污管排出,其中,废水从第一处理池单元至第二处理池单元再至第三处理池单元,水流的方向都是一致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废水从一个处理池排至另一个处理池,当水流方向从头到尾都保持一致时,废料所受阻力有限,需要较长的流程才能将废料逐渐沉淀至池底,而较长的流程意味着将处理池做长,因此,在处理池宽度不变的情况下导致沉淀池的占地面积增大。〈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占地面积小的沉淀池,包括依次连接并围成方形、池底高度逐一减小的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和第四沉淀池,废水在第一沉淀池内流向与在第三沉淀池内流向平行,废水在第二沉淀池内流向与在第四沉淀池内流向平行,其中在第一沉淀池内流向与在第三沉淀池内流向垂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沉淀池的面积和第二沉淀池大于第三沉淀池和第四沉淀池。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二、三、四沉淀池形成的方形周缘设有排水沟道,所述排水沟道与第四沉淀池连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相互连通的两个沉淀池之间通过滤网隔离。〈本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提供出的一种能够使废水流向经过四次改变,从而增加废水流动阻力,使每一个沉淀池单元流程减小的沉淀池,可减小占地面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沉淀池的视图;图2为沿图1中Y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沿图1中X方向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第一沉淀池;2、第二沉淀池;3、第三沉淀池;4、第四沉淀池;5、排水沟道。【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在图中标出的X方向与Y方向为本实施例中废水流向的参考方向。本实施例中沉淀池包括第一沉淀池1、第二沉淀池2、第三沉淀池3和第四沉淀池4,其中,第一沉淀池I与进水管连通,在第一沉淀池I池底较高处通入废水,使其沿着第一沉淀池I池底逐一降低的方向流动,最终通过管道进入到第二沉淀池2,进入到第二沉淀池2的废水沿着第二沉淀池2池底逐一降低的方向流动,最终通过管道进入到第三沉淀池3,进入到第三沉淀池3的废水沿着第三沉淀池3池底逐一降低的方向流动,最终通过管道进入到第四沉淀池4,进入到第四沉淀池4的废水沿着第四沉淀池4池底逐一降低的方向流动,最终从出水管排出。其中,位于第一沉淀池I的进水管靠近第四沉淀池4,连通于第一、第二沉淀池2的管道的位置靠近排水沟道5;连通于第二、第三沉淀池3的管道的位置靠近排水沟道5;连通于第二、第三沉淀池3的管道的位置位于第二、第三沉淀池3的中间。这样设置,当废水从进水管进入到第一沉淀池I,然后依次流经第二、第三和第四沉淀池4时总共经历四次换向,因此,使得废水中废料在此过程中所受阻力较大,在相同流程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中沉淀池具有更好的沉淀效果;同理,在达到相同效果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中沉淀池具有更短的流程,因此可以减小占地面积。由于第一沉淀池I和第二沉淀池2内废水的废料含量较高,因此需要更大面积的沉淀池,对其沉淀,所以增大第一、二沉淀池的面积,使其面积大于第三、四沉淀池。此外,本实施例中由第一、二、三、四沉淀池形成的方形沉淀池,其周缘设有排水沟道5,排水沟道5与第四沉淀池4连通。经过四级沉淀的废水基本已经处理干净,通过排水沟道5排放,最终由水栗抽取用于再次冲洗罐车。为使沉淀池在拥有较高的沉淀效果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过滤效果,使每相互连通的两个沉淀池之间通过滤网隔离。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占地面积小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并围成方形、池底高度逐一减小的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和第四沉淀池,废水在第一沉淀池内流向与在第三沉淀池内流向平行,废水在第二沉淀池内流向与在第四沉淀池内流向平行,其中在第一沉淀池内流向与在第三沉淀池内流向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占地面积小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池的面积和第二沉淀池大于第三沉淀池和第四沉淀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占地面积小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三、四沉淀池形成的方形周缘设有排水沟道,所述排水沟道与第四沉淀池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占地面积小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每相互连通的两个沉淀池之间通过滤网隔离。【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占地面积小的沉淀池,包括依次连接并围成方形、池底高度逐一减小的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和第四沉淀池,废水在第一沉淀池内流向与在第三沉淀池内流向平行,废水在第二沉淀池内流向与在第四沉淀池内流向平行,其中在第一沉淀池内流向与在第三沉淀池内流向垂直。本技术提供出的一种能够使废水流向经过四次改变,从而增加废水流动阻力,使每一个沉淀池单元流程减小的沉淀池,可减小占地面积。【IPC分类】B01D21/02【公开号】CN205216295【申请号】CN201521054863【专利技术人】李连和, 杜玉婷, 梁飞 【申请人】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申请日】2015年12月1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占地面积小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并围成方形、池底高度逐一减小的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和第四沉淀池,废水在第一沉淀池内流向与在第三沉淀池内流向平行,废水在第二沉淀池内流向与在第四沉淀池内流向平行,其中在第一沉淀池内流向与在第三沉淀池内流向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连和杜玉婷梁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