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带扫舱装置的液动卸槽油泵鹤管,由鹤管组件,潜油泵系统,液压站和扫舱系统组成,特征是:所述的液压站是由防爆电机驱动的一个双联泵及两根高压油管,一根回油管组成的双驱动油路系统;其中的一根高压油管通过组成潜油泵系统的柱机马达,裤型叉管,潜油泵,鹤管组件以及回油管组成收油管路;而另一根高压油管及回油管则通过串于回路中的扫舱泵以及与该扫舱泵串联的三通、开关阀、过滤器、吸附器、扫舱吸油管组成两个独立的扫舱吸油回路;其中的一个扫舱吸油回路由与潜油泵上裤型叉管相连通的扫舱吸油管,以及依序串于扫舱吸油管上的吸附器、开关阀、三通组成;另一个扫舱吸油回路则由一根与三通另一接口相连,且可随人为意愿直接伸入油罐槽车及扫舱吸油管组成。(*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带扫舱装置的液动卸槽潜油泵鹤管,属流体输送装置类,尤其适用于石油化工行业中液体类物料装卸之用。
技术介绍
目前石化行业中卸槽采用鹤管的种类不少,但普遍存在两大问题其一是大多数卸油鹤管在高气温,低气压地区卸槽时极易产生气阻,气蚀现象,不仅使卸槽时间较长,油气损耗大,而且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其二是为确保卸油的高效率,必须配置独立的真空扫仓系统,否则就会因无法回收槽底的滞留底油而影响收油率。正是在上述技术背景下,本专利技术人分别于1999年9月26日,2002年9月29日提出了两种能理想地克服传统卸油鹤管卸槽时易产生气阻,气蚀等缺陷的ZL99234121.3和ZL02277418.1的两项技术专利,以及申请号为02139679.5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上述三项专利申请中提出的技术方案,经实际运行表明它们确实是一种能有效克服高气温,低气压地区油品卸槽时的气阻,气蚀问题,实现高效,低耗卸油的理想工具。但是仍未能解决需要配置独立扫舱系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自带扫舱装置的液动卸槽油泵鹤管,既能克服高气温,低气压地区油品卸槽时的气阻,气蚀现象,实现高效低耗卸油,又能实现同时扫舱的系统,这种自带扫舱装置的液动卸槽油泵鹤管,由鹤管组件,潜油泵系统,油压站和扫舱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站是由防爆电机17驱动下的一个双联泵18及两根高压油管2,一根回油管3组成的双驱动油路系统;其中的一根高压油管2通过组成潜油泵系统的柱塞马达12,裤型叉管,潜油泵10,鹤管组件以及回油管3组成收油管路;而其中另一根高压油管2及回油管3则通过串于回路中的扫舱泵10、以及与该扫舱泵10串联的三通11、开关阀12、过滤器13、吸附器14、扫舱吸油管15组成两个独立的扫舱吸油回路;其中的一个扫舱吸油回路由与潜油泵16上裤型叉管相连通的扫舱吸油管15,以及依序串于扫舱吸油管上的吸附器14、开关阀12、三通11组成;其中的另一个扫舱吸油回路则由一根与三通11另一接口相连、且可随人为意愿直接伸入油罐槽车的扫舱吸油管15组成。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提出的一种自带扫舱装置的液动卸槽潜油泵鹤管,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正压卸油,鹤管不存在气阻,气蚀现象,可以大大提高卸油速度。2.由于采用液压驱动,因此不仅运行平稳,噪音小,安全可靠,而且操作方便,易于维护。3.集成扫舱系统自吸能力强,扫舱时无需排污,管路内空气。4.既可与离心泵,容积式泵串联使用,亦可单独使用;既可作为卸油用,也可以打开裤形叉管两侧盖板作发油使用设备使用;其使用适用性广泛,既可用于油品装卸,也可用于其他对金属无腐蚀作用的流体物料装卸。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液压站 2、高压油管 3、回油管 4、栈桥平面 5、操作元件 6、鹤管组合件 7、胶管 8、接头 9、扫舱出油管 10、扫舱泵 11、三通 12、开关阀 13、过滤器 14、吸附器 15、扫舱吸油管 16、潜油泵 17、防爆电机 18、双联泵。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的这种扫舱装置的液动卸槽潜油泵鹤管,它是在前述ZL99234121.3号专利基础上的一种创新,这种创新主要是在现有的正压卸油系统中增设了一个负压扫舱装置。所述的这种负压扫舱装置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对液压站进行改进,即在油箱内设置一个由防爆电机驱动的双联泵,并由该双联泵以及与液压站相通的两根高压油管2一根回油管3组成双油路动力系统;其中的一根高压油管2与回油管3以及胶管7和组成鹤管组合件的鹤管6、柱塞马达,潜油泵16等组成如ZL99234121.3的液动卸槽油泵鹤管,完成卸油工作;其二是通过新增设的一根高压油管2、回油管3,以及液压站内的双联泵等组成的扫舱吸油回路系统。其具体结构如下所述的由高压油管2及回油管3,双联泵18,液压站的动力回油管中,通过新设的一个扫舱泵10组成负压驱动回路;并同时又通过扫舱泵中的另两个液流口组成既与出油罐相通,又能与卸油槽相通的输油管线;在该扫舱泵10吸油口的来路方向上,又通过一个三通11将其分成两个方向可以分开吸油的扫舱吸油管15。其中一路的吸油管路上通过与三通11相连的开关阀12,过滤器13,吸附器14组成与潜油泵上裤型叉管相通的吸油回路,而另一吸油管路则是由与三通11另一接口直接相连的扫舱吸油管15承担,这一路扫舱吸油管15实际上是可以随人意愿直接伸入卸油槽底部的一根扫舱吸油管。上述液动卸槽潜油泵鹤管由鹤管组件、潜油泵系统及扫舱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潜油泵装在鹤管的头部,并潜没在油液下工作,扫舱泵及附件装在鹤管中部,整体结构紧凑,操作轻便灵活;其工作原理是由防爆电机在液压站把电能转化为液压能,由液压站提供的压力油分两路,一路驱动潜油泵进行卸车作业,一路驱动扫舱系统进行扫除舱作业,卸油与扫舱作业按顺序进行,各自独立完成油品接卸任务。这种自带扫舱装置德液动卸槽油泵鹤管其操作过程如下1、鹤管对位后,打开放空阀,将鹤管插入槽车,关闭放空阀。2、启动液压站电机,慢慢将潜油泵系统开关阀手柄关闭,潜油泵工作开始卸槽作业。3、当油品快卸完时,将扫舱系统开关阀手柄按顺时针方向旋至关闭位置,扫舱泵开始扫舱作业,同时将潜油泵系统开关阀手柄逆时针旋至完全打开位置,潜油泵停止工作。4、扫舱结束后,将开关阀手柄逆时针旋至完全打开位置,系统泄压,扫舱系统停止运转,将鹤管提起并移放到栈桥平台,关闭电动机。权利要求1.一种自带扫舱装置的液动卸槽油泵鹤管,由鹤管组件,潜油泵系统,液压站和扫舱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站是由防爆电机(17)驱动下的一个双联泵(18)及两根高压油管(2)、一根回油管(3)组成的双驱动油路系统;其中的一根高压油管(2)通过组成潜油泵系统的柱塞马达(12)、裤型叉管、潜油泵(10)、鹤管组件以及回油管(3)组成收油管路;而另一根高压油管(2)及回油管(3)则通过串于其回路中的扫舱泵(10)、以及与该扫仓舱泵(10)串联的三通(11)、开关阀(12)、过滤器(13)、吸附器(14)、扫舱吸油管(15)组成两个独立的扫舱吸油回路;其中的一个扫舱吸油回路由与潜油泵(16)上裤型叉管相连通的扫舱吸油管(15),以及依序串于扫舱吸油管上的吸附器(14)、开关阀(12)、三通管(11)组成;其中的另一个扫舱吸油回路则由一根与三通(11)另一接口相连、且可随人为意愿直接伸入油罐槽车及扫舱吸油管(15)组成。专利摘要一种自带扫舱装置的液动卸槽油泵鹤管,由鹤管组件,潜油泵系统,液压站和扫舱系统组成,特征是所述的液压站是由防爆电机驱动的一个双联泵及两根高压油管,一根回油管组成的双驱动油路系统;其中的一根高压油管通过组成潜油泵系统的柱机马达,裤型叉管,潜油泵,鹤管组件以及回油管组成收油管路;而另一根高压油管及回油管则通过串于回路中的扫舱泵以及与该扫舱泵串联的三通、开关阀、过滤器、吸附器、扫舱吸油管组成两个独立的扫舱吸油回路;其中的一个扫舱吸油回路由与潜油泵上裤型叉管相连通的扫舱吸油管,以及依序串于扫舱吸油管上的吸附器、开关阀、三通组成;另一个扫舱吸油回路则由一根与三通另一接口相连,且可随人为意愿直接伸入油罐槽车及扫舱吸油管组成。文档编号B67D99/00GK2739162SQ200420068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带扫舱装置的液动卸槽油泵鹤管,由鹤管组件,潜油泵系统,液压站和扫舱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站是由防爆电机(17)驱动下的一个双联泵(18)及两根高压油管(2)、一根回油管(3)组成的双驱动油路系统;其中的一根高压油管(2)通过组成潜油泵系统的柱塞马达(12)、裤型叉管、潜油泵(10)、鹤管组件以及回油管(3)组成收油管路;而另一根高压油管(2)及回油管(3)则通过串于其回路中的扫舱泵(10)、以及与该扫仓舱泵(10)串联的三通(11)、开关阀(12)、过滤器(13)、吸附器(14)、扫舱吸油管(15)组成两个独立的扫舱吸油回路;其中的一个扫舱吸油回路由与潜油泵(16)上裤型叉管相连通的扫舱吸油管(15),以及依序串于扫舱吸油管上的吸附器(14)、开关阀(12)、三通管(11)组成;其中的另一个扫舱吸油回路则由一根与三通(11)另一接口相连、且可随人为意愿直接伸入油罐槽车及扫舱吸油管(15)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自强,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市自强油气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