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06111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2:49
一种背光模块包含一光源、一导光板及一上反射片。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底面、以及连接出光面与底面的至少一入光面。底面与出光面相对设置,且光源邻接入光面。上反射片设置于光源的一顶部并延伸分布至部分出光面上。导光板的出光面具有多个第一微结构,上反射片面向出光面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二微结构,且第一微结构卡合第二微结构以使光源与入光面之间不具有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块于不同温度变化下均能使导光板与光源之间不具有间隙,以维持背光模块的辉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图1为一现有背光模块的TK意图。如图1所不,一种背光模块100,包含一光源102、一导光板104、及容置并限位光源102及导光板104的一背板106。导光板104的第一端104a紧靠光源102,且导光板的第二端104b借助固定胶带108贴附于背板106上使导光板104与光源102之间维持零间隙。然而,当温度变化使导光板104膨胀或收缩时,导光板104膨胀时会推动固定胶带108远离光源102,但导光板104收缩时,固定胶带108仍位于远离光源102的位置不动而使导光板104的第一端104a离开光源102,导致导光板104与光源102之间产生间隙而使辉度下降。因此,如何使导光板104与光源102之间在不同温度变化下能维持零间隙,以保持背光模块的辉度,实为目前需改善的问题。中国专利公开第CN102767755A号揭露一种背光模块,背光模块包括背板、散热板、导光板以及光源,散热板设置于背板上且具有固定部,光源设置于散热板上,导光板与光源具有间隔,且可利用一调节装置调节间隔的大小。中国专利公告第CN203082680U号揭露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光源装置、及与导光板平行的光学膜片。光学膜片与导光板通过粘胶固定在一起,以实现光学膜片与导光板位置相对固定。导光板的边缘与光学膜片的边缘相错排列形成一阶梯结构,粘胶覆盖于阶梯结构的多个阶层的表面,以将光学膜片与导光板固定在一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于不同温度变化下均能使导光板与光源之间不具有间隙的背光模块。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实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包含一光源、一导光板及一上反射片。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底面、以及连接出光面与底面的至少一入光面。底面与出光面相对设置,且光源邻接入光面。上反射片设置于光源的一顶部并延伸分布至部分出光面上。导光板的出光面具有多个第一微结构,上反射片面向出光面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二微结构,且第一微结构卡合第二微结构以使光源与入光面之间不具有间隙。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与第二微结构仅形成于上反射片叠合出光面的一区域。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与第二微结构可具有互补的外形,第一微结构例如可为凸肋,且第二微结构例如可为沟槽,且多个第一微结构的间距可与多个第二微结构的间距相同。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与第二微结构可具有三角形的截面外形。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可包含容置并限位光源及导光板的一背板。导光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端邻接光源且第二端未固定于背板。背板可具有一上板体,上反射片背向导光板的一侧贴附于上板体,且上反射片位于上板体与光源的顶部之间。在一实施例中,一下反射片可设置于邻近导光板的底面,且光源例如可为发光二极管灯条。借助上述各个实施例的设计,因为导光板的第一微结构卡合上反射片的第二微结构,使光源与导光板的入光面紧靠而不具有间隙,且使导光板的第一端成为固定端且第二端成为不需固定于背板的自由端。因导光板远离光源的第二端不需固定于背板,故当温度变化使导光板膨胀或收缩时,导光板可由可活动的第二端延展或收缩,使导光板邻接光源且固定的第一端不受影响而能持续维持零间隙的效果,因此可维持背光模块的辉度。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一现有背光模块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部分放大示意图M。图4为显示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例的上反射片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附图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TK意图。如图2所7K,—种背光模块10包含一光源12、一导光板14、一上反射片16及一下反射片18。导光板14具有一出光面14a、一底面14b、以及连接出光面14a与底面14b的至少一入光面14c,底面14b与出光面14a相对设置,且光源12邻接导光板14的入光面14c,且光源12发出的光束(未示出)可经由入光面14c进入导光板14,光束在导光板14中传递后经出光面14a出射。上反射片16设置于光源12的一顶部12a并延伸分布至导光板14的部分出光面14a上,且下反射片18设置于邻近导光板14的底面14b位置处。图3为图2的部分放大TK意图M。请同时参考图2及图3,导光板14的出光面14a具有多个微结构P,上反射片16面向导光板14的出光面14a的一侧形成有多个微结构Q。再者,于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10可还包含一背板22,背板22容置并限位光源12及导光板14,且背板22具有一上板体22a,上反射片16背向导光板14的一侧可贴附于背板22的上板体22a。当上反射片16置于背板22的上板体22a与光源12的顶部12a之间时,微结构P可卡合微结构Q以固定导光板14并使光源12与导光板14的入光面14c之间不具有间隙。微结构P与微结构Q可仅形成于上反射片16叠合出光面14a的一区域S,但不限定。在其它实施例中,微结构Q例如也可形成于上反射片16面向出光面14a的一侧的整个表面上。于本实施例中,微结构P与微结构Q可具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包含一光源、一导光板以及一上反射片,所述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底面、以及连接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底面的至少一入光面,所述底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设置,且所述光源邻接所述入光面,所述上反射片设置于所述光源的一顶部并延伸分布至部分所述出光面上,其中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具有多个第一微结构,所述上反射片面向所述出光面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二微结构,且所述第一微结构卡合所述第二微结构以使所述光源与所述入光面之间不具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闻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