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培明专利>正文

一种挖土运土装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03089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1:30
一种挖土运土装土装置,属于机械装置领域,包括挖斗、第一伸缩油缸、第二伸缩油缸、第三伸缩油缸、第一转向油缸、第一支撑梁、发动机和液压泵、第一液压阀、第二液压阀、托盘、底盘托架、油箱、传送带、传送带主动滚筒、传送带从动滚筒、传送带张紧装置、下料斗、空气滤清器、第一绞销、第二绞销、第三绞销、编织袋夹持装置、第一固定销、第二固定销、第一液压马达、第二液压马达。该挖土运土装土装置分为挖土、自动运土、人工辅助装土三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挖土运土装土装置,属于机械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每当洪水暴发,抗洪军民肩扛土袋,奋勇抢险的场景感人至深,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就是应尽快提高抢险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抢险效率。在洪涝灾害抢险过程中,我们现在经常采用的是人工装袋,且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现有的挖土运土装土装置由传送带和斗形装料装置组成,需要人工往传送带上装料,且在斗形下料装置下方没有编织袋夹持装置,导致在装袋时需要人工撑袋,降低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挖土运土装土装置。该机器集挖料、自动上料、人工辅助装袋于一体,适应多种地形条件下的快速作业,在汛期可为江河防汛抢险快速提供沙袋装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快速简便,节省人力,高效实用的功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现是:一种挖土运土装土装置包括挖斗(4)、第一伸缩油缸(1)、第二伸缩油缸(2)、第三伸缩油缸(3)、第四伸缩油缸(5)、第五伸缩油缸(41)、第一转向油缸(6)、第二转向油缸(37)、第一支撑梁(22)、第二支撑梁(21)、发动机和液压栗(8)、第一液压阀(23)、第二液压阀(25)、输油管、散热器(12)、车轮(14)、第一支架(13)、第二支架(16),托盘(7 )、底盘托架(15 )、油箱、传送带(9 )、传送带主动滚筒(11)、传送带从动滚筒(39)、传送带张紧装置(26)、下料斗(10)、空气滤清器(24)、第一绞销(28)、第二绞销(29)、第三绞销(30)、第四绞销(33)、第五绞销(36)、第六绞销(35)、第七绞销(40)、第八绞销(42)、第九绞销(43)、第十绞销(31)、第十一绞销(32)、编织袋夹持装置(27)、第一固定销(45)、第二固定销(44)、第一液压马达(38)、第二液压马达(34)。所述驱动桥与底盘托架(15)通过第五绞销(36)连接,转向系统包括第二转向油缸(45)、转向桥、第六绞销(35)、第七绞销(40),第二转向油缸(45)—端通过第六绞销(35)连接在驱动桥上,另一端通过第七绞销(40)连接在底盘托架(15)上,发动机和液压栗(8)、第一支架(13 )、第二支架(16 )、第一液压阀(23 )、第二液压阀(25 )、第三液压阀、散热器(12 )均安装在底盘托架(15)上;所述发动机提供车轮行驶动力以及液压栗驱动时需要的动力。由发动机飞轮输出,带动液压栗,液压栗分为两路,一路经油管到达液压马达(44),液压马达(44)通过传动轴连接到驱动桥,通过主减速器、半轴到达车轮,实现车轮的转动;另一路则通过油管以及第一液压阀(23)、第二液压阀(25)为各个油缸的工作提供高压油。所述第一支撑梁(22)与第一支架(13)通过第一绞销(28)连接,第一支撑梁(22)、第二支撑梁(21)通过第二绞销(32)连接,第二支撑梁(21)与挖斗(4)通过第三绞销(30)连接;第一伸缩油缸(3)—端通过连接第一支架(13),另一端连接第一支撑梁(22);第二伸缩油缸(I)一端连接第一支撑梁(22),另一端连接第二支撑梁(21);第三伸缩油缸(2)—端连接第二支撑梁(21),另一端连接挖斗(4)。所述第一支架(13)与底盘托架(15)通过绞销相连,在第一支架(13)两端有第一转向油缸(6),转向油缸一端连第一支架(13),另一端连底盘托架(15)。所述托盘(7)安装在第二支架(16)上,用过第四绞销(33)与底盘托架(15)相连,且在两边分别有第四伸缩油缸(5)、第五伸缩油缸(41),伸缩油缸一端连接底盘托架(15),一端连接第二支架(16)。所述传送带(9)一端与托盘(7)接触,一端与下料斗(10)接触,在下料斗(10)上部安装传送带主动滚筒(11),传送带主动滚筒(11)由第二液压马达(52)带动,第二液压马达(52)由第二液压阀(25)控制,能够控制第二液压马达(52)的转动,从而控制传送带(9)动与不动的切换,在下料斗(10)下部安装有编织袋夹持装置(27)。所述编织袋夹持装置(27),由两个V型支架(18)组成,V型支架(18)通过支架固定在传送带下侧,在V型支架(18)上端分别焊接两个短板,两个短板与传动条铰接,传动条另一端通过第八绞销(42)接踏板(17)。在V型支架(18)中部偏下位置连有弹簧(20),踏板(17)通过第九绞销(43)与地板铰接。本专利技术较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点: 1、不需要人工往传送带上加物料,只需操作挖斗即可往传送带上加物料。实现挖料、上料一体化。2、在斗形下料口不需人工撑袋,只需踩下夹紧踏板,将编织袋夹在出料口即可,节省人力,提尚了效率。3、本专利技术中整个装置位于四轮汽车上,移动方便,灵活性强,可以适应各种复杂取料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挖土运土装土装置主视图。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的右视图。图4是编织袋夹持装置的主视图。图5是编织袋夹持装置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I一第一伸缩油缸;2—第二伸缩油缸;3—第二伸缩油缸;4一挖斗;5—第四伸缩油缸;6一第一转向油缸;7一托盘;8—发动机和液压栗;9一传送带;10一下料斗;11一传送带主动滚筒;12—散热器;13—第一支架;14一车轮;15—底盘托架;16—第二支架;17—踏板;18—V型支架;19一传动条;20—弹簧;21—第二支撑梁;22—第一支撑梁;23—第一液压阀;24—空气滤清器;25—第二液压阀;26—传送带张紧装置;27—编织袋夹持装置;28—第一绞销;29—第二绞销;30—第三绞销;31—第十绞销;32—第^^一绞销;33—第四绞销;34—第二液压马达;35—第六绞销;36—第五绞销;37—第二转向油缸;38—第一液压马达;39—传送带从动滚筒;40—第七绞销;41一第五伸缩油缸;42—第八绞销;43—第九绞销;44一第二固定销;45—第一固定销;46—挂钩。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分为挖料、自动上料、人工辅助装料三部分。挖料部分如图2、图3所示,第一支撑梁(22)与第一支架(13)通过第一绞销(28)连接,第一支撑梁(22)、第二支撑梁(21)通过第二绞销(29)连接,第二支撑梁(21)与挖斗(4)通过第三绞销(30)连接;第一伸缩油缸(3)—端连接第一支架(13),另一端连接第一支撑梁,通过油缸伸缩实现第一支撑梁(22)绕第一绞销(28)的上下转动;第二伸缩油缸(I)一端连接第一支撑梁(22),另一端连接第二支撑梁(21),通过油缸伸缩实现第二支撑梁(21)绕第一支撑梁(22)的上下转动;第三伸缩油缸(2)—端连接第二支撑梁(21),另一端连接挖斗(4),通过油缸伸缩实现挖斗(4)绕第三绞销(30)的上下转动;通过操作第一液压阀(23),控制三个伸缩油缸的伸缩,从而实现挖料。托盘安装在第二支架(16)上,用绞销与底盘托架(15)相连,且在两边分别有第四伸缩油缸(5)和第五伸缩油缸(41),伸缩油缸一端连接底盘托架(15),一端连接第二支架(16),实现托盘适应取料环境而上下移动。第一支架(13)与底盘托架(15)通过绞销相连,在第一支架(13)两端有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挖土运土装土装置,包括挖斗(4)、第一伸缩油缸(1)、第二伸缩油缸(2)、第三伸缩油缸(3)、第四伸缩油缸(5)、第五伸缩油缸(41)、第一转向油缸(6)、第二转向油缸(37)、第一支撑梁(22)、第二支撑梁(21)、发动机和液压泵(8)、第一液压阀(23)、第二液压阀(25)、输油管、散热器(12)、车轮(14)、第一支架(13)、第二支架(16)、托盘(7)、底盘托架(15)、油箱、传送带(9)、传送带主动滚筒(11)、传送带从动滚筒(39)、传送带张紧装置(26)、下料斗(10)、空气滤清器(24)、第一绞销(28)、第二绞销(29)、第三绞销(30)、第四绞销(33)、第五绞销(36)、第六绞销(35)、第七绞销(40)、第八绞销(42)、第九绞销(43)、第十绞销(31)、第十一绞销(32)、编织袋夹持装置(27)、第一固定销(45)、第二固定销(44)、第一液压马达(38)、第二液压马达(34);其特征在于:操作第一液压阀(23),调整第一伸缩油缸(3)、第二伸缩油缸(2)、第三伸缩油缸(1)、第四伸缩油缸(5)、第五伸缩油缸(41)的长短,从而将物料送到传送带(9)和托盘(7)的交界处,再操作第二液压阀(25),高压油通过油管输送到第二液压马达(34),使其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9)的转动;传送带(9)将料从托盘(7)运送到下料斗(10)处,在下料斗(10)下部带有编织袋加持装置(27),用于辅助人工装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培明马乐群王玮
申请(专利权)人:张培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