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管耦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0269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热传导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导管耦合装置。它解决了现有超导管无法耦合等技术问题。包括具有真空密闭内腔的箱体,箱体一端设有至少一个供超导管插入且能使超导管延伸至箱体内的热源端插孔,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供超导管插入且能使超导管延伸至箱体内的热量接收端接出插孔,箱体的真空密闭内腔中设有超导介质,且当热源端插孔插入的超导管与热量接收端接出插孔插入的超导管之间存在温差时能在热传动介质作用下进行换热。优点在于:能进行超导管之间的高效传热换热,可作为超导管之间的耦合装置,装置仅靠热源驱动,节能零碳,两端存在温差便可驱动运行,非常便捷高效;使用在建筑冷暖工程方面大有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传导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超导管耦合装置
技术介绍
在超导管技术的广泛运用当中,由于超导管构造与长度所限,必然需要将超导管与管之间进行耦合,使之有冷热量交换以及冷热量的分流传输,以便于灵活巧妙的利用超导管。而在传统的建筑暖通领域,热管的耦合,冷热量在热管之间的传递基本是通过换热器,集分水器等。由于热管内的传热介质基本是流体,所以传统的换热装置优点有冷热量分配可控且均匀,分配方式灵活多变等。但由于超导管是一项新颖的技术且构造特殊,传统的换热装置并不能实现超导管的耦合。因为超导管是以光/声/电磁波形态的超接触方式传递热量,通过红外线等电磁波的发射传输冷热量,因此如果使用传统换热方式,冷热量的分配具有不可控性。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填料耦合盘管蒸发式冷凝器,包括盘管换热器、风机、水栗和布水器;所述盘管换热器由多个换热管片通过进口集管和出口集管连接组成,所述换热管片包括盘管和填料。所述盘管设有至少一片用于引导喷淋冷却水从上层换热管流向下层换热管的填料。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换热器耦合的问题,但是对于超导管的耦合依然没有提出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能进行超导管间的耦合的超导管耦合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超导管耦合装置,包括具有真空密闭内腔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一端设有至少一个供超导管插入且能使超导管延伸至箱体内的热源端插孔,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供超导管插入且能使超导管延伸至箱体内的热量接收端接出插孔,所述的箱体的真空密闭内腔中设有超导介质,且当热源端插孔插入的超导管与热量接收端接出插孔插入的超导管之间存在温差时能在热传动介质作用下进行换热。优选地,这里的真空密闭内腔为真空离子空间,当耦合装置两侧分别插入的超导管端存在温差时,本专利技术能通过真空粒子空间高效传热,让两侧超导管快速均匀的换热,按照装置内超导管的换热方式分为:管式多对多耦合装置,板式一对多耦合装置,其中管式多对多耦合装置,按照空心箱体形状又可以分为:管式圆柱体状多对多耦合装置,管式长方体状多对多耦合装置。在上述的超导管耦合装置中,所述的超导介质悬浮在真空密闭内腔和/或沉淀在箱体内壁上,且所述的超导介质包括碳、金属元素与无机元素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在上述的超导管耦合装置中,所述的金属元素包括锶、钠、钛与钴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的无机元素包括EF-44或CH-104。优选地,这里的超导介质不仅悬浮在真空密闭内腔中,部分会沉积在真空密闭内腔内壁表面,本专利技术装置工作时,由于装置两端的超导管存在温差作为热源驱动,超导介质产生化学反应,放出能量,随之产生高效能的物理转换,使金属元素分子沿装置内壁将摄自热源的热量连续不断地传递到温度低的一端,由于该材料产生物理现象还会伴随产生发热现象,进一步促进高效传热反应,且在产生热量的同时,其中的碳分子会产生远红外线辐射热量,由于超导管的构造当中存在工质流动,则必然存在对流换热。即在本装置中,同时存在导热,对流,辐射三种换热方式叠加共同作用,所以能达到高效换热的效果。在上述的超导管耦合装置中,所述的箱体两端的超导管采用管式换热方式进行换热,且所述的热源端插孔插入的超导管的数量与热量接收端接出插孔插入的超导管的数量分别为若干个,且所述的热源端插孔在箱体横截面上的投影与热量接收端接出插孔在箱体横截面上的投影错位设置。在上述的超导管耦合装置中,所述的箱体呈长方形,且所述的热源端插孔沿箱体一端端面横向或纵向分布呈一排,所述的热量接收端接出插孔沿箱体另一端端面纵向或横向分布呈两排,且所述的热源端插孔在箱体横截面上的投影与热量接收端接出插孔在箱体横截面上的投影呈工字型分布设置。即这里的耦合装置为管式长方体状多对多耦合装置,优选地,这里的热源端插孔的数量为6个,热量接收端接出插孔的数量为12个且排成一排,每排6个。在上述的超导管耦合装置中,所述的箱体呈圆柱形,且所述的热源端插孔沿箱体一端端面横向或纵向分布呈一排,所述的热量接收端接出插孔沿箱体另一端端面纵向或横向分布呈一排,且所述的热源端插孔在箱体横截面上的投影与热量接收端接出插孔在箱体横截面上的投影呈十字型分布设置。即这里的耦合装置为圆柱体状多对多耦合装置,优选地,这里的热源端插孔的数量为6个,热量接收端接出插孔的数量为6个且排成一排。在上述的超导管耦合装置中,所述的箱体两端的超导管采用板式换热方式进行换热,所述的热源端插孔插入的超导管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的热量接收端接出插孔插入的超导管的数量为若干个。即这里的耦合装置为板式一对多耦合装置,板式一对多耦合装置的特征是装置冷热源端只接入一根超导管作为总管,装置另一端可接入多根超导管作为支管进行换热,使冷热量从总管分流到支管进行传输。在上述的超导管耦合装置中,所述的箱体呈长方形,在箱体一端具有至少两个热源端插孔,且所述的超导管插于其中一个热源端插孔且从剩余的热源端插孔中穿出,所述的超导管上设有位于真空密闭内腔内的导热组件,所述的热量接收端接出插孔插入的超导管分别与若干设置在真空密闭内腔内的隔板一一对应且采用间壁式换热方式相连。靠近热量接收端的真空密闭内腔当中存在分隔板4,材质是碳钢/金属铜/不锈钢/铝/钛/镍等合金,大部分热量可通过隔板与超导管进行间壁导热换热,这样可使超导管接收热量更为均匀,热源端只需接入一根超导管作为总管,热量接收端在隔板之间同时插入多根超导管进行换热,形成一对多板式换热结构。在上述的超导管耦合装置中,所述的导热组件包括设置在真空密闭内腔内的导热管,所述的导热管两端分别与热源端插孔相连,且所述的超导管穿设于导热管内,且在导热管上设有若干散热翅片。在上述的超导管耦合装置中,所述的箱体、导热管、散热翅片与隔板分别由碳钢、金属铜、不锈钢、铝、钛与镍中的任意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组合制成。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超导管耦合装置的优点在于:1.能进行超导管之间的高效传热换热,可作为超导管之间的耦合装置,促进超导管在工程上或者工业上的发展应用,如建筑工程太阳能利用领域,地热能利用领域等;2.装置仅靠热源驱动,节能零碳。两端存在温差便可驱动运行,非常便捷高效;3.结构简单,性能稳定,运用自如,经过合理的设计,使用在建筑冷暖工程方面大有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一的左视图。图3为图2中A-A剖面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一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B-B剖面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二的后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二的主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二的左视图。图9为图2中C-C剖面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二的俯视图。图11为图4中D-D剖面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二的后视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三的主视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三的左视图。图15为图14中E-E剖面视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三的后视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三的俯视图。图18为图17中F-F剖面视图。图19为图17中G-G剖面视图。图中,真空密闭内腔11、箱体1、超导管2、热源端插孔3、热量接收端接出插孔4、隔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导管耦合装置,包括具有真空密闭内腔(11)的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1)一端设有至少一个供超导管(2)插入且能使超导管(2)延伸至箱体(1)内的热源端插孔(3),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供超导管(2)插入且能使超导管(2)延伸至箱体(1)内的热量接收端接出插孔(4),所述的箱体(1)的真空密闭内腔(11)中设有超导介质,且当热源端插孔(3)插入的超导管(2)与热量接收端接出插孔(4)插入的超导管(2)之间存在温差时能在热传动介质作用下进行换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磊沈承澄代伯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